20251024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5-10-24 06:51:50
半夜癢 擦七葉樹凝膠 貓鬧鐘響 起來上廁所 05:37 起來 貓出門回娘家 寶寶起來
除溼機倒水 點眼藥水 雨好像下了整晚吧 還在繼續下
唸佛
謝謝
氣象預報 23-24 70%降雨 晚 23-24 70%降雨 出門帶雨具 台北在豪大雨特報區
貓line下午要去 正全義肢 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186號 (鄰近捷運劍潭站)
感覺不是太難走
貓line要高鐵票
爆倉190億美元的1夜!比特幣閃崩、穩定幣脫鉤...槓桿引爆 加密貨幣迎史上最大清算
與歷史事件相比,這次的跌幅雖重,稱不上「史詩級」崩盤。
回顧過往,2020年的「312慘案」曾讓比特幣單日跌幅超過5成,但當時全市場清算金額僅
約30億美元;即便是著名虛幣交易所FTX破產時,爆倉金額也未超過20億美元。幣圈解讀
,即使目前比特幣的2.3兆美元市值約是2020年的2倍大,但這次比特幣跌價幅度遠小於當
年,卻造成多出5倍以上的清算規模。
幣安在9月22日推出的「USDe獎勵計畫」。該活動鼓勵投資人將USDT或其他虛擬幣兌換成
USDe,並且,兌換後的USDe只要在幣安帳戶24小時以上,即可享有12%的年化收益率,每
日累積計息,而且該活動指出,這項活動的每人最高持倉數量是「無上限」。
活動訊息刊出後,幣安的「非官方」社群很快出現「開槓桿」操作教學,鼓勵投資人利用
「循環貸」套利:以USDe作抵押,借出更多USDe後,再進行下一輪抵押借貸,社群還強調
多數好此道者平均會「循環五次」、「年化收益可超過40%」。
這種「槓桿疊槓桿」的操作,在市場上升時雖可放大利潤,然一旦USDe價格下跌,就算跌
幅未達崩盤程度,但抵押率仍然可能瞬間崩潰,觸發自動平倉機制,使市場流動性迅速緊
縮,進而引發更多抵押不足與連鎖式價格下跌。
風險控制
雨下不停…宜蘭五結鄉利澤西路道路、稻田全被淹 居民憂釀災
喉嚨不舒服 鼻塞 流鼻水 85.5kg 變重了
79歲婦節省一生「為兒子」存錢 擁2400萬卻換來淒涼晚年
「媽,要不要考慮信託?讓錢更有規劃地使用,也能避免以後爭執。」聽到這句話的瞬間
,信子的表情僵住了。「信託」這個詞聽起來像是要拿走她的資產,她冷冷地回答「我不
需要那種東西。你們不就是想拿走我的錢嗎?那個媳婦,一毛錢我都不想讓她碰!」
客廳的空氣瞬間凝結。曾經每月固定拜訪的雅志一家,就在那天起,再也沒有踏進信子的
家門。臨走前,雅志只留下冷冷一句話「那筆錢,就帶進墳墓裡吧。」
「錢不該只是『守』,而應該是『連結』。當財產變成不信任的象徵時 家庭就會崩塌。」
為你好 自己覺得好 對象痛苦無邊 逃走 老死不相往來 甚至自殺結束生命
42歲男擁2000萬爽提早退休 一年半後因女兒「1句話」徹底擊潰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適合做公司職員。父母供我上大學,我又要養家糊口,所以得繼續工
作。然而,一年一年過去,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想只為工作而活,做經理讓我身心俱疲,
只想辭職。」
「一開始還不錯,但沒了時間限制與責任感,我的懶散性格完全爆發。每天睡到中午,鬍
子不刮、穿著睡衣在電腦前炒股。有時一整天沒踏出家門。」他坦言,沒有工作後,生活
節奏完全崩壞,「沒有成就感、沒有社交、沒有目標」
「爸爸,你最近一直在家耶。頭髮亂亂的、鬍子也很髒,我不喜歡你。」這句話讓他心如
刀割。曾經最崇拜自己的女兒,如今用「討厭」形容他,他表示「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早
就不是她心中值得驕傲的爸爸了。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尊敬。」
重新出發。他不再追求高薪,只希望「離家近、準時下班」。透過人脈介紹,他在一家中
小企業擔任支援性職務,每週上班4天、下午5點準時下班,他說「我發現,真正的自由不
是不工作,而是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恢復規律後,他重新找回生活秩序。每天早
起、整理儀容、晚上陪家人吃飯、週末陪女兒出門。
FIRE的另一面,金錢能帶來選擇權,卻無法取代生活的重心。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脫離
社會,而是「重新選擇與社會互動的方式」。當工作感到厭倦時,自然會想「辭職」。然
而,許多人都是在徹底放棄工作之後,才意識到與人交往和日常生活節奏的重要性。
社會連結 沒有自律能力的人 自由有可能搞成生活災難
全台家庭平均資產1889萬! 王世堅批貧富差距:不是每個人都在買股票
王世堅強調,所謂的「全台家庭平均資產」提高,事實上是前20%的家庭創三十年來的新
高,從1306萬增加到5133萬,而後20%的家庭財富不增反減,從78萬下降到77萬,兩者差
距擴大到66.9倍;王世堅認為,富者越富尚可理解,但貧者越貧絕非社會的健康現象。
13%台灣人活在貧窮線下! 王世堅爆:「250萬黑數」沒被幫助到
據主計處最新公布的資料,台灣的貧窮率是7.13%,數據比美、英、德、日、韓等先進國
家低了一半,這些國家的貧窮率平均都在14~16%,乍看之下社會非常進步,但也令人好奇
如果台灣真的「幾乎沒有窮人」,為何還能看到越來越多長者在打零工,以及夜裡的車站
、公園出現越來越多無家可歸的人?
他同時引用民間學者與公民團體的數據,粗估顯示依照年收入低於「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六
成」為標準,台灣真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約有12%~13%,相當於280萬到300萬人
,反觀政府現行救助名單,低收、中低收入戶合計僅50萬人能獲得補助,數字之間有超過
250萬人的貧窮黑數,「這些人沒有被統計到,也沒有被幫助到。」
要受幫助才能過日子 有點糟糕 你也靠別人的付出 在社會中協力生活
你的收入狀況在哪裡
7旬夫妻淚訴夢想「變陷阱」僅1年退休金慘蒸發 兒目睹這幕驚呆
「一直住在人多的地方,退休後想在大自然裡悠閒度日。」
冬天時,雪地清理超出預期,剷雪導致山野腰部受傷,水管也凍結了,他們唯一的交通工
具是汽車,購物單程需要40分鐘,地勢陡峭、農務繁重,冬季水電費1個月超過4萬日圓(
約新台幣8千元),距離最近診療所也需車程30分鐘,夫妻逐漸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搬進老屋前,山野夫妻倆原先預估,每月生活費約13萬至15萬日圓(約新台幣2.6萬至3萬
元),然而,實際支出也遠超預期,由於天氣寒冷導致水電費上漲、車輛維護、額外的裝
修工程以及意外的醫療費用,使每月實際花費超過20萬日圓(約新台幣4萬元)。讓他們
為退休存下的2500萬日圓,一年內已消耗約400萬日圓(約新台幣80萬元)。
「住進山中老屋是夢想,但夢想需要承擔。我們現在住在離車站15分鐘的公寓,雖然空間
不如老屋寬敞,但通勤方便、生活舒適,也讓我們慢慢找回笑容。」
「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適合住在怎樣的地方 大眾運輸用習慣了 也習慣便利商店 商場的易達性
體況經常性的需要就醫 愛看書(沒啥興趣整理) 喜歡看花花草草(不是喜歡種)
運動設施
06:41 雨繼續下 早餐吃個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