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透窗紗,在書桌上投下乾淨明亮的方塊。今天是個晴朗的星期二,但心頭卻堆著一
層厚厚的陰霾,與這天氣有些格格不入。
從八月底開始,我重啟了這場被戲稱為「尋找人生隊友」的旅程。單身的日子久了,並非
心甘情願,而是環境所限。我的工作領域裡,異性數量稀缺得像沙漠裡的綠洲,人脈圈的
介紹自然也成了奢望。單身從來不是我的「選擇」,而是「遇不見」的殘酷現實。我想要
的,僅僅是一個值得我敞開心扉、交付真心的對象。
於是我把希望寄託在了交友軟體上。我帶著一份少有的認真和孤注一擲的心情進入這個虛
擬世界,渴望在這裡找到一絲真實的連結。然而,這份認真卻成了我受傷的源頭。
最近的一次經歷,尤其讓人心寒。連續四天,我們聊得火熱,從彼此的工作談到兒時的趣
事,從宏大的夢想聊到生活中的瑣碎細節。那種熱烈且同步的交流,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
:或許,這一次是真的遇見了。我過分投入,心底那個微弱的希望被點燃得熊熊燃燒,幾
乎照亮了整個孤單的房間。
然而,情感的過山車轉瞬即下。從週日的晚安訊息之後,一切戛然而止。週一再發訊息,
如同石沉大海,直到今天,對方的頭像依然安靜地懸掛在那裡,沒有任何回覆。熱烈的交
談,瞬間變成冷淡無聲的陌生人。
雖然本來就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但這種毫無邏輯、不負責任的「鬼影化」(Ghosting)
對待,還是讓我感到莫名受傷和惱火。它像一記悶棍,將我從雲端打回現實,心裡不禁開
始湧現那些熟悉又傷人的懷疑:
「我真的夠好嗎?」
「是不是我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
「**我真的準備好了嗎?**去承受這種虛無縹緲的關係和隨時可能降臨的傷害?」
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去消化這股無名火和挫敗感。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個鐵律:不論是
誰,用了任何不舒服、不尊重的態度對待我,這都並不代表我不好。最終,我還是擁有我
自己,我的價值並不由他人的迴避來定義。
這場短暫的心靈震盪,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氣力,我才終於暫時性地把自己拉回了日常
生活的軌道。只是,那種無奈和疲憊感,依然盤旋在心頭。
猜測的遊戲與真心的稀缺
在網路的世界裡隨機跟一些網友聊天,遭遇的類型也形形色色。
有人木訥寡言,回覆簡潔到極點,像在敷衍一份公事公辦的報告。當我努力拋出話題,試
圖開啟一扇窗時,他卻始終緊閉大門。這樣的聊天,很快就讓我心灰意冷,無法再繼續投
入。沒有人試著打開話題,友誼該如何開啟?更不用說那份珍貴的愛情了。
有人則熱情多話,但聊了幾天之後,那種熱情背後的目的性便開始浮現。他們過度地探詢
隱私,或是用一種過於輕浮的語氣來試探底線,讓我感覺自己被當作某種可以利用或打發
時間的「定位」在聊天。朋友?工具人?還是寂寞時的備胎?
**要猜測的事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已經夠多了。**如果認識一個本應帶來輕鬆和美好的
對象,也要不斷地揣測和分析,像玩一場心理遊戲,那麼,那份渴望已久的真心,又該如
何遇見?
我感到極度的無奈和灰心,有一種想要關掉一切的衝動。關掉軟體,關掉期待,甚至關掉
與外界的連結,回到那個安全但孤單的「繭」。
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誡自己:**不要那麼怕寂寞。不要那麼怕孤單。**沒人陪伴的時候,就
自己好好度過。去看書、去跑步、去享受一個人的電影。練習與孤單和平共處,讓它變成
一種力量,而不是弱點。
渺小而堅韌的希望
儘管經歷了這些起伏,我心底仍然保有著一個耐心而渺小的願望。
我仍在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個不經意的轉角,能夠真正遇見一個人。
遇見一個可以陪伴且攜手共度未來的那個人。
我沒有華麗的標準。我不需要他非常帥氣,不需要他多麼強壯,不用時時刻刻表現得過分
貼心,也不用腰纏萬貫。
因為,我深知自己也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
我只是想在僅有且短暫的人生旅程裡,能有一個人,可以安心地與之聊天,可以無所顧忌
地傾訴心底的秘密,一個可以依靠,知道他會站在那裡的人。
希望這個最純粹的希望,能被宇宙一點點微小的力量聽到,並安靜地幫我完成。如果真的
實現了,我會感到無比的感激與珍惜。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聲「謝謝」。謝謝我自己,仍然用一顆強大的心臟,支撐著我這顆不
斷受傷卻又渴望連結的渺小的心靈。我值得被好好對待,我也會繼續用自己的力量,好好
地對待自己。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會整理好心情,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