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zboy (tzboy)
2025-08-24 08:06:56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
不以處喧無惡,強求就喧。
以無事為真宅,有事為應跡。
若水鏡之為鑒,則隨物而現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
心得:
家裡外面是危機四伏的世界,
最好是該辦的事辦完,
就回「真宅」休息,
可養精神!
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者,
常言道:多事之秋。
恐惹麻煩上身也!
故心當安於宅舍。
註1.世界上有一種沒事愛做愛的蟲,叫做「長鋏毛蚋」(學名:Plecia longiforceps),
論其等之因果,以在世為人之時,不做半點有益人群的正事,全無道德觀念,故轉世
受此昆蟲身,人可不警惕乎?
註2.
me:『古書論,馬有三種,上等馬看到主人揮鞭的影子就會奔跑;中等馬看到別的馬
被揮鞭的樣子就會奔跑,下等馬要等到鞭子到自己身上了才會奔跑。』
請問這可以引申為什麼事情?
ChatGPT:
你這段話其實是古人比喻「馬的等級」來說明人對事情的敏銳度和反應力,背後的寓意
可以引申到很多層面,通常是在講 學習能力、智慧程度,或是對事情的先見之明。
可以這樣理解:
上等馬 —— 光看到「鞭影」就懂得主人意圖,立刻行動。
引申為:聰明人、不凡的人,能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洞察到趨勢、抓住徵兆,
提前準備,甚至化危機為轉機。
中等馬 —— 看見別的馬被打,才意識到自己也可能被打,於是開始動。
引申為:一般人,看到別人出事、吃虧、受罰,才懂得警惕,於是跟著調整。
下等馬 —— 直到鞭子打到自己身上,才不得不動。
引申為:愚鈍的人,非要自己親身受苦、遭遇打擊,才會行動,但往往已經太遲或
代價很大。
所以這個比喻常用在:
做人處事:聰明的人懂得見微知著,不需要等教訓臨頭才學會。
學習態度:領悟力高的人,看一點就通,舉一反三;一般人要經歷更多例子才懂;遲鈍的
人要撞到頭才會記住。
危機意識:能不能「未雨綢繆」,提早準備,而不是等到問題來了才手忙腳亂。
簡單來說,這句話在提醒人:
真正的智慧,是能在事情還沒真正發生前就看懂並行動,而不是等到不得不動才動
。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比喻轉換成「現代生活的例子」,像理財、工作、健康之類,會更容易
感覺到?
me:
理財,工作,健康,都來一些
ChatGPT 說:
好 我幫你把「上中下等馬」的比喻,對應到 理財、工作、健康 三個方面,讓它更
貼近現代生活:
◎ 理財
上等馬:看到物價上漲、通膨的趨勢,就開始提早存錢、投資或分散風險。
例如別人還在享樂,他已經開始買ETF、保險,甚至研究副業收入。
中等馬:看到朋友因為沒存錢,急用時借不到錢,才開始驚覺自己也需要存錢。
下等馬:等到自己真的缺錢、信用卡繳不出來、甚至被催收了,才後悔沒有提早理財。
◎ 工作
上等馬:觀察到公司可能裁員或產業變動,提前學新技能、找出路。
等到真的裁員時,他已經有備案,甚至找到更好的機會。
中等馬:看到同事被裁員,才驚覺自己要學點技能,但已經有點晚。
下等馬:等到自己被裁掉,才開始急著找工作,處境尷尬又被動。
◎ 健康
上等馬:看到自己體重上升、偶爾喘,就警覺要少抽菸、飲食清淡、多運動。
中等馬:看到朋友因為糖尿病或心臟病住院,才開始想「我也該注意了」。
下等馬:等到自己真的病倒了(中風、心肌梗塞、癌症),才後悔沒有早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