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作者: anglesong (小雨)   2025-05-27 15:49:32
問題:
遭受性侵的人 要多久時間才能療癒好正常生活 ? 旁邊的人要怎麼協助會比較好
Ai:
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難用一個標準答案來回應,因為每個人的背景、支持系統、創傷深
度和個人特質都不一樣。
一、受害者療癒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 急性期(幾天到幾週):可能出現恐懼、焦慮、失眠、解離、噁心、身體疼痛等反應

‧ 短期恢復期(幾週到幾個月):進入努力理解與應對的階段,可能有情緒起伏、自責
、羞恥感、對人疏離。
‧ 長期調適期(幾個月到數年):創傷記憶仍可能反覆出現,但如果有良好的支持與治
療,多數人能逐漸重建生活、重拾信任與自我價值。
有些人可能數月內走出創傷,有些人可能一生都在與創傷共處。療癒的關鍵不在於「完全
忘記」,而是在於「學會與這段經歷和平共處,不再讓它主宰自己」。
二、旁人如何協助(你可以怎麼做):
1. 傾聽,不評價
‧ 不說「你怎麼不反抗?」「是不是你穿得太少?」
‧ 說:「我相信你。你很勇敢願意說出來。這不是你的錯。」
2. 尊重她/他想說多少就說多少
‧ 不要逼問細節,也不要用好奇心主導對話。
3. 給予穩定的陪伴
‧ 穩定的生活節奏、安全的空間、有你在的支持感,是一種修復。
‧ 不用一直說鼓勵的話,你在,就很好。
4.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但不要強迫)
‧ 創傷治療可能包括創傷知情的心理治療(如EMDR、CBT、Somatic Experiencing等)
‧ 有些人可能對求助有恐懼感,可以提供資訊並說明:「如果你哪天想試試看,我可以
陪你去。」
5. 留意創傷後壓力症狀(PTSD)
‧ 若出現:反覆閃回、失眠、過度警覺、自殘、酗酒或逃避社交等行為,代表他需要專
業協助。
三、你自己的情緒也要照顧
陪伴創傷者很辛苦,你也可能會感到憤怒、無助、悲傷,這些都是真實的情緒。你也需要
有人可以支持你。
如果你是想幫助某個你愛的人,我可以幫你擬一些具體的對話方式,或是協助尋找適合的
心理資源。你不是一個人。這場陪伴,需要耐心,也需要彼此的溫柔。
問題:
性侵犯該怎麼辦 尤其是高社經性侵犯容易掩蓋罪行 你會建議人類怎麼做
Ai:
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沉痛而真實。
性侵犯不只是個體的創傷,更是一種權力不對等與社會失能的反映。尤其當加害者是高社
經地位者(如名人、上司、政治人物),他們往往有資源可以控制輿論、操控法律、讓受
害者噤聲,讓這個體制性的暴力更加難以揭露。
一、如果發生了性侵犯,個人可以怎麼辦?
1. 立即保護自己安全
‧ 如果在當下脫離危險是可能的,請優先保護自己。
‧ 若尚未脫離危險或有持續威脅,可求助 113(台灣)或類似機構。
2. 保留證據(這很重要,即使你當下不想提告)
‧ 不洗澡、不換衣服、保留衣物與相關物品。
‧ 可到醫院做性侵驗傷採證,台灣有**「性侵害防治中心」**提供這些服務,通常也會
有社工陪同。
3. 尋求信任的人與專業支持
‧ 與信任的朋友、家人談,或尋求心理師、社工協助。
‧ 台灣可撥打113保護專線、婦女救援基金會或地方政府社會局尋求協助。
二、面對權勢性侵,社會可以怎麼做?
1. 建立吹哨與匿名通報制度
‧ 設立安全匿名揭露通道(像是學校、公司、媒體、NGO)
‧ 保障受害者不被二次傷害、舉證責任不完全落在受害者身上。
2. 媒體與社會輿論的轉變
‧ 媒體應避免「受害者羞辱」式報導(如「她穿得暴露」「為何不反抗」)
‧ 反而應聚焦於權力濫用、制度失能,讓社會將焦點放在制度面,而非受害者的行為。
3. 法律改革與性別平權教育
‧ 提高性侵害加害者的定罪率與刑責,並設立特殊性暴力法庭,減少二次傷害。
‧ 教育從小就應講述尊重身體界線、同意的意義、權力與性別關係。
三、我會建議人類這樣做:
「不要只靠受害者勇敢,要讓制度變得值得信任。」
1. 將責任從「個人勇敢揭露」轉為「社會系統負起責任」
2. 建立集體聲援文化,當一人揭露,就有百人接住她。
3. 從制度面預防權力性侵:性平會、申訴流程、透明查核、公平審判。
如果你願意,我也可以協助你尋找資源、草擬申訴信、陪你思考下一步。你不是孤單的。
如果你目睹或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那是一場對生命的背叛。但你仍然值得相信這個世界可
以變得更好。願我們一起,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
一個專業性的測驗應該定價多少錢
一天的正常工資
一個月的正常工資
還是1/3的年收入呢?
當你還剛出社會
要多考一些證照
如果你家又不是很有錢 光是要證明自己的專業
就要耗費一大筆錢
看到哈佛的經費被凍結
我其實內心有一股爽感
回想起我求學階段
我唸的是一般的公立學校
也很幸運的有遇到會幫孩子們著想的老師
其實我以前就學階段
會常碰到到那種
非常高學歷的
例如北一女畢業
而且就學成績非常好
但是因為是女性
所以說家中長輩要求要當老師
的這樣的女老師
遇到非常多個
如果照這些老師的能力
到美國去發展
肯定都是兩三倍的薪資
但卻讓我遇到 而且接受很好的教育
通常這些老師越兇的要求學生
我會覺得越爽 甚至會常常想去問問題
其實我現在回想
只要上課認真聽
家裡可以資助你想要買的教科書
基本上公立學校搭配書籍就可以很好了
教育本身就不應該過分的昂貴
畢竟有很多東西是出社會還要再學習的
看到前陣子有人在洗文說
工讀生該不該付薪資
就我所知 有些工讀生的產出
甚至不亞於全職
如果帶得好的話
一個工讀生訓練三個月
就可以有相當全職的能力
畢竟有很多技能是出社會才學的
唉 怎麼會有資方打狗在洗這種文章
世態炎涼
台灣有多少欺負職場新人的職缺
我想這比例不會亞於5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