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

作者: Apr0 (#)   2025-05-11 01:32:17
前幾天和德國豬討論到歧視的問題,
我不覺得在國外瘋狂被喊「你好」是種歧視,
一方面我覺得把亞洲臉孔理所當然視是中國人只是種刻板印象,
就如我們不自覺把「中文(Chinese)」當作台灣的國語或是中國的普通話,
而忽略其他許許多多屬於中文範疇的語言。
另一方面我完全不理解「你好」二字要如何延伸出「調侃與嘲笑」的意涵。
結果今天就感覺被冒犯了,
我不確定是因為被比作又新又好的Mac,
還是為又舊又慢的PC打抱不平。
編劇肯定是蘋果派而且對桌上型電腦抱有超深成見吧?
這是「你好歧視」的相同產物。
剛買舞台劇門票的時候完全盲狙,後來才慢慢開始會看看演員名單,
有因為不錯的表演而特地筆記下來的楊迦恩,
有因為相同的臉出現在數個演出意外認得的徐浩忠和古辛,
有……恩沒了,希望之後能記住更多演員名字。
不記得這是第幾場為了楊迦恩而買的舞台劇了,
演出中眼睛一直追著他跑,如同《如夢之夢》一直看著莫子儀,活像是個迷妹。
這話說著像是給自己貼金,明明年齡離「妹」可太懸殊了,
倒稱不上是什麼粉絲,畢竟也不是每一齣表演都去看,
而且今天才覺得他的說話聲線很好聽。
演出途中很突然地意識到老婆之一是媽祖娘娘的聲音,
原來是《神明便利商店》的演員。
我的手機裡有什麼不可見人的東西呢?
頂多就是不想再讓人發現我養著會發沒有營養日記文的帳號,
和批兔個版裡難以言明的戀慕與哀愁。
但是呀,總是嚮往能成為光明磊落的人,
光明到即使把自身的醜陋與自卑攤在陽光下也不眨眼的程度,
而劇末他們說「大家都很脆弱」,又反思,接受想躲起來的自己未必不是一種磊落。
想要自己的泡泡透明又柔軟,但染上顏色又僵硬就是不正確的嗎?
囿於世濁而不清或許才是真理。
論劇場觀賞體驗,
受限故事劇本,劇場設計沒什麼特殊的發揮空間,
利用燈光轉場直接明瞭,卻感覺有些粗暴了,
覺得少數配樂些許突兀,也許可以選擇直接留白不放音樂,
如果不是要近距離觀看演員,不是個特別想推薦他人進劇場的作品。
還等著《太陽》再次演出好讓我大力推薦給其他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