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基本功-掃業力

作者: tzboy (tzboy)   2025-04-17 14:20:01
出自 虛原堂
張果老仙翁 降
二○一五年七月十八日
歲次乙未年六月初三日
詩曰:松林籠霧遍峰巒 野水叮咚空谷傳
   一翥沖天飛萬仞 脫胎換骨不思還
聖示:吾今日降著:「修道基本功」
第卅七章 掃業力
昔時,大長者摩訶男命終,因為沒有兒息,因此波斯匿王以摩訶
男無子、無親屬,而將其所留下數千億萬不可稱計的龐大家產,
悉數納入作為政府財產。因為摩訶男曾因布施辟支佛後悔,又殺
害同父異母的兄弟,奪其財產,因此得到無子繼承家業的果報,
針對此個案,佛陀即對波斯匿王說:「一個人造業之後,『業』
就會如影之隨形,即使是天涯海角,也會緊緊跟隨,生生死死
都不會捨離。」
佛陀形容業力「如影之隨形」,以「形」來代表眾生,業力就如
同影子一般,緊緊地跟隨著每一位眾生,即使「飛上空中也追逐
上去,走入山石中也亦步亦趨,鑽進地底下也跟著鑽入,潛入
海水中也一同沒入」。每一位眾生,都會依著他的業力而受報
,而且「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報;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報。」
即使是父子、夫妻之親,也不會有交互替代的錯亂情形發生。
因此一念一事,須要謹慎,一動一靜,不可忽略。
雖然每一位眾生,都是業力在引導人生,但業力不是一成不變的
宿命論,而是隨著新增加的善惡業不斷的變化。例如《鹽喻經》
中以鹽溶入水來作譬喻:「當一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
不修慧時,業力就像一兩鹽投入一小杯水中,水中鹽的濃度非常
高,因此必定鹹得難以喝下口。但當一個人修身、修戒、修心、
修慧時,業力就會像這一兩鹽丟入恆河中,在大量河水的稀釋下,
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了。」
以鹽代表惡業,以水代表善業,如果有大量的善業,來稀釋惡業的
影響力,那麼,惡業的影響程度,就會相對地變小,反之亦然。
因此凡事當慎之於始,非禮不履,非義不行,行行皆善,不使有一件
惡行見於日用之間,如此自能全之於終老也。
『心得」
雖說把今世所有的痛苦全部歸咎前世的業,並非「正知見」,
但若生活苦境太多,當「修身」、「修心」、「修戒」、「修慧」,
張果老仙翁此處所講:以鹽代表惡業,水代表善業,如同難以入口的鹽水
《惡多善少的宿業:
但能當人即有基本福慧,無需尤怨於既往之造業,當著眼於未來之懺悔、行善、增福》
加入大量的清水(今世的善業),
日子便可以過得較為平穩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