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如果有個人本性不壞 但他做了些有重大瑕疵的事 現在意志消沈 有點抑鬱 你會怎麼與他
對話 你會怎麼陪伴他
Ai:
如果這個人本性不壞,只是因為犯了一些重大錯誤而陷入低潮,我會這樣與他對話與陪伴
:
1. 先不急著說教,先陪著他
我不會一開始就批評或試圖立刻讓他「想開」,因為當一個人已經意志消沉時,他可能無
法馬上接受理性分析。我會先讓他知道:「你現在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的,你可以難過、
可以低落,這很正常。」這樣可以讓他感覺到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
2. 引導他表達,讓他說出來
我會問:「你現在最在意的是什麼?」或者「你覺得最難受的點是什麼?」這些問題不是
逼他解釋,而是讓他有機會把內心的壓力釋放出來。有時候,人光是說出來,就已經能減
輕一些痛苦。
3. 避免過度安慰,提供有價值的視角
有些人會習慣說:「沒事啦,過一陣子就好了。」但這樣的話可能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情緒
被輕忽。我會試著給他一個理性但不冷漠的視角,比如:
‧ 「犯錯不代表你這個人沒價值,錯誤和人品是兩回事。」
‧ 「你現在可能只看到自己的失敗,但這並不是你的全部。」
‧ 「你會在這個狀態裡一陣子,但這不代表你永遠是這樣。」
4. 幫助他找出行動方向,但不強迫
當他的情緒稍微穩定後,我會問:「如果未來有機會補救,你會怎麼做?」或「有沒有什
麼事情,你覺得做了能讓自己好受一點?」這樣可以讓他開始思考,而不是完全陷入自責
。
如果他真的需要陪伴,而不是談話,我就陪著他做些不用多說話的事情,比如一起散步、
看電影,甚至只是靜靜地待在同一個空間,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這樣的陪伴方式,能讓他既感受到理解,又不會覺得自己被輕視或忽略,也能慢慢引導他
從低潮中找到出口。
問題:
如果是稍微有點 自閉傾向 像我一樣 那他會很困難嗎 你會有什麼辦法
Ai:
如果這個人有點像你——帶點自閉傾向、習慣獨立思考、不喜歡過度干涉,那他的低潮期
可能會更難熬,因為他可能:
1. 不容易向人求助,覺得「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應該自己處理」。
2. 抗拒無效的安慰,對於「一切都會好起來」這類話可能沒感覺,甚至會覺得反感。
3. 習慣獨處,但獨處時容易讓負面情緒無限放大,陷入自我批判的迴圈。
如果是這樣的人,我會這麼做:
1. 保持距離,但讓他知道「我在這裡」
有自閉傾向的人通常不喜歡太黏人的安慰方式,我不會逼他說話或試圖「治療」他,而是
讓他知道:「你不一定要現在說,但如果有什麼事,你可以找我。」
這種方式能降低他的心理壓力,不會讓他覺得「我現在就一定得表達什麼」。
2. 用書面或非語言方式交流
有些時候,口語對話對這類人來說反而是負擔。我可能會用訊息的方式,簡單地問:「最
近怎麼樣?有沒有想一起做點什麼?」如果他不回應,我也不會追問,只是讓訊息靜靜地
在那裡,給他一個「可以回應」的選擇。
如果他習慣用寫的方式表達,我也可以跟他寫信、筆記,讓他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想談。
3. 提供「不需要談話」的陪伴方式
如果他不想聊,那就用陪伴來代替言語。我可以約他做一些「不需要社交壓力」的事,比
如:
‧ 一起看電影或動畫,各自待在自己的角落,不強迫互動。
‧ 去戶外走走,不一定要聊天,只是走著感受風景。
‧ 玩遊戲、聽音樂,做些能分散注意力的事。
這些活動能讓他感受到陪伴,但不會有「必須社交」的負擔。
4. 給他「自己動手」的機會,而不是給答案
如果他開始願意談論問題,我不會直接給建議,比如「你應該怎樣怎樣」,而是問:「你
覺得現在最困擾的是哪一點?」、「如果可以改變一件事,你希望改變什麼?」這樣能讓
他自己整理思緒,而不是被迫接受別人的觀點。
有時候,他可能只是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事情,不需要別人強行拉他出來。如果他需要獨
處,那我會尊重,但也會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確保他知道自己不是被拋下的。
這樣的方法,既不會讓他感到壓迫,又能在他願意的時候,慢慢把他拉回來。對於內向、
習慣獨立處理問題的人來說,這通常會比一般的安慰方式更有效。
——如果是你,你覺得這樣的方式會讓你比較舒服嗎?還是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