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5-02-16 20:33:26你打算離開上班職場 沒打算退休啥 要做的事情多著
退休 wiki
退休,指結束職業勞動,主要是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社會人群的普遍化退休是工業化的
產物。一些職業對退休有特定的稱呼,如退伍、退役、離休、引退等,例如電腦從業者大
多以引退作為退休的名詞。
歷史
古代世界,各地經濟以農業為主,民眾大都從事農業。數千年以來,農民都是最為普遍的
職業。進入老年後,喪失勞動力的人群通常依靠積蓄和子女贍養生活。另一方面,在19世
紀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前,全球各地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老年人群並非人群主體。
平均壽命夠短 大概率就沒有退休問題 像尼日全國有一半人口15歲以下
中國傳統社會中,所指的退休主要涉及官員。官員退休稱為「致仕」或「懸車致仕」,一
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可提前。《北史·韋孝寬傳》:韋孝寬「每以年迫懸車,屢
請致仕。」北宋陳執中出任陳州郡守,認為錄事參軍蔡黃裳年紀大,要他自請退休。蔡黃
裳本來不肯,陳執中威脅他,蔡黃裳只得被迫致仕,晚年流寓陳州。
工業革命自17世紀在歐洲開始,到19世紀,歐洲國家開始步入工業化社會。現代社會的退
休制度,源自普魯士王國的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在1889年為了統一德意志組建德意志帝
國而設計的。他最初的設計是,德國社會實行國家僱傭制度,雇員在70歲退休,由政府發
放養老金直到去世。1916年,德國將退休年齡降到65歲,成為全世界工業國家退休制度的
濫觴。
也就是65歲退休的制度設計背景 可能是人民平均壽命只有40歲
在這種背景下 國家財務危機問題不大
人民平均壽命要80歲 那財務端穩定 請領退休金的年齡起始點也許該是105歲?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4年11月27日公布,2023年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 全年總薪資中
位數為新台幣52.5萬元 ,年增1.22%,增幅是近三年最低; 總薪資平均數則為70.1萬元
,年增0.71%,增幅為近七年最低。
112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2歲,其中男性76.9歲、女性83.7歲,較111年增加0.4歲,男、
女性分別增加0.3歲、0.5歲。
所以我猜50%的台灣人 其實是活不到60歲的
依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歷年「不健康餘命」年數,2012年為7.95年,隔年
大幅增加到8.24年,之後幾年多在8.3年至8.4年之間,2019年增至8.47年,為過去8年高
點,代表部分長壽的人,生活品質不一定好。
這依然是平均數 意思是有人多有人少 可能是50%的人活不到60歲 60歲裡10年生不如死
人類身體用進廢退的情形猜測蠻嚴重 不用就廢了
事事舒服 有人代勞 早早退化
鍛鍊是需要的
相當植物類的食物可能是老祖宗習慣的 畢竟沒牙沒爪 跑不快 力氣又不算大
動物性來源的食物可能是演化需要 那個腦袋要思考 高耗能 消化器官又退化了
根據科學的計算,過去我們祖先為了生活——包括獲取食物和各種其他活動——平均每天
消耗的能量,是每公斤體重十八到二十七千卡,即今天的兩到三倍。如果幾百萬年來一直
這樣,我們有理由認為,我們的基因適應了這樣的運動量。
舉個理想的例子,一個精壯的年輕小夥子,體重七十公斤,每天下班之後去長跑。他以每
小時十二公里的速度,跑了大約六十分鐘。這樣他在靜態代謝為一千六百五十四千卡的基
礎上,又額外消耗了一千三百八十千卡的熱量。他的能量消耗大約是每公斤體重19.5千
卡。這個水準已經達到「石器時代」的身體負荷。因此這個年輕人可以不必顧慮,開懷大
吃,而不會發胖!
你目前一天不過300千卡左右 要4倍...-.-
不一定非長跑不可。只是應該注意一個原則,得到活動的大塊肌肉愈多,運動持續時間愈
長,愈有節奏,效果就愈好。可以採用目前十分受喜愛的耐力運動,如直排輪和越野自行
車運動。傳統的游泳、划船及普通的騎自行車,效果也一向不錯。即使經常跳舞,也能促
進身體健康,保持體態。當然球類運動,如網球、籃球、羽毛球等等,也很適合。只要您
願意放棄一些現代化的電器,家務勞動,像搬運、刷洗和整理花園,也可以被看作有益的
體力運動。在所有運動中,徒步健行(Walking),是最自然的方式,這正是符合我們物
種特點的運動。另外,這在實際生活中最簡單易行,因而也最有效。
算不準熱量的 也算不清食物成分 就個大概
原型食物 夠多的植物 夠多夠好的蛋白質跟油脂
收洗好的衣服 燒開水 貓跟寶寶在玩彈力帶 覺得握力器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