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 嗯

作者: htx9 (螞蟻)   2023-07-31 20:27:23
看完一本書《2週見效!不老不病不胖的奇蹟飲食》,這本書在吹生酮飲食有多好,對身體
多健康,有一半的內容在強調碳水化合物的危害,而且有些危言聳聽。
像是作者認為過度攝取醣類會導致國力衰退、國民變笨,而且是導致車禍的元凶。
運動員只要改吃生酮飲食就能拿更多金牌! 吃生酮飲食可以縮短睡眠時間,並提升集中力
和工作效率! 而且可以預防大部分的慢性病!
不可否認攝取過多的醣類和甜食可能會對身體有害,尤其是精製類醣類像白米食、白麵包
,以及各式各樣甜食、零食等垃圾食物。不過這並不表示生酮飲食就對健康有益,而且作
者從未提及生酮飲食可能帶來的危害,例如可能導致酮酸中毒,或者造成肝腎的負擔。
這樣只強調其好處卻沒有提及其壞處,實在是個不負責任的作者。
我看作者另外也出了很多有關生酮飲食的書籍,也許這本比較早出所以沒有提及吧?
每段一陣子就會冒出許許多多的飲食法則,大部分都是為了讓人減肥,不曉得最新流行
的飲食方式是什麼? 以前就有的生酮飲食、低碳飲食、間歇性斷食如168或其變形、
咖啡灌腸排毒法、輕斷食排毒法、地中海飲食法等等。查了一下還有許多沒聽過的名稱
,反正就是方法百百種,適合每個人的飲食方式都不一樣。但想要掌握健康,確實可以
少吃醣類,只要減少食量,注重營養均衡,少吃垃圾食物、加工類食物,少碰糖油鹽之
類的,飲食上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當然有些東西不是說完全不能碰,有些營養如
果不適當攝取可能反而對健康有害,而且如果太嚴格限制飲食可能會影響心理,當然如
果在修行或是要參加比賽之類的例外啦。
當然除了飲食,還有許多方面必須注意的,像是工作、睡眠、運動、壓力、排便、家庭、
人際關係、環境、休閒娛樂等等,想要變得健康或者維持健康,除了身體上的健康,
還必須注意心理的健康。也許生酮飲食可以讓人變健康,但如果其他方面不如意,還是
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的,而且身體和心理會互相影響,只有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平衡,才
能夠讓身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就算不幸罹病了也不要氣餒,有些人在罹病後或出意外後整個人就變得頹廢,彷彿人生
沒有了希望,整個人的眼神渙散,而且也不太注重整潔,雖然健康的人有的也這樣,
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覺得活著沒有希望。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去面對,儘管面臨
苦難,但只要我們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總能夠找到一、兩件能夠做的事情。
雖然人生總是過得不如意,儘管我們常常感到悶悶不樂,但只要用力呼吸,用心生活,
總是能夠找到能夠讓你展開笑顏的事情。
人生很無趣? 也許很無趣,不過有不有趣還要看人們從哪個角度來看待。
這本書很無趣? 確實很無趣,但是難道裡面找不到任何有趣的地方嗎? 不知道。
作者白澤卓二1958年出生,去年還有他的新聞,也就是現在應該還活著。
現在也65歲了,也可以算是一名老人,不過離長壽還有一段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寫這些有關健康或長壽書籍的作者,本身就能夠活很久嗎?
不知道,也許有統計,也許沒有。不過依照倖存者偏差,應該是存在活得很長壽的作者,
這些作者可能是從年輕寫到老,或者活到很長壽讓人想知道他的祕訣才開始出書。
至於那些沒有活得很長壽的作者就沒人在意,他們只想知道那些還活著的人的祕訣。
而且本身有在研究養生、健康、長壽相關議題的人們,本身也會注重養生,也許這讓這類
作者能夠活得更長久。
那麼寫其他領域的作者的壽命之間有沒有差異呢? 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研究。
到是聽過研究心臟病的權威死於心臟病,研究癌症的權威死於癌症之類的,但比例如何不
知道。寫靈異小說的作者比較有高機率看到鬼? 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學者比較容易犯罪?
研究自殺心理學的學者比較容易自殺?
如果研究幸福快樂的人比較容易獲得快樂,那也許我也應該來研究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