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作者: bunreachable (Polly)   2023-05-11 09:38:24
我的不完美人生
作者是購物光異想世界的作者
有改編電影
也有續集
是一個都會女性的成長故事
愛情部分最後都會完美結局
家庭部分都會和解
工作的部分都會有波折最後是最好的結局
大概是這樣
我有點感觸是我的投射
真實生活的溝通
不會那麼清晰明白
通常主人翁也沒那麼腦筋清楚吧
我花了兩天看完
這本輕鬆小品
對自己現在的狀態很滿意
我可以裝得下這些作品
可以裝得下文字
能靜下來
能吸收
睡得很飽很沉很暖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我自己
還有進步空間
繼續努力
我也是一個能力資源有限的人
所以儘管我有這些需求
但我還沒有取得資源時
我不知道還有這些選項
或者些能做的事
現在因為緣分
被領入門
這個領域是我會想投入的
我想擁有這份能力
比如說很多政治正確的想法
或是用詞
我也要用這個角度看別人
也同時看我自己
比如說哀傷五階段
我一直在二跟三中間徘徊
有些人在四
有些人還在一
但都不是在五
同時間仍然會去發展關係
尋求慰藉
但這個模式
就會不能連結深層關係嗎
他給自己兩年時間
中間也有努力
他大概知道自己要什麼
然後一邊主顧
一邊去嘗試
當然他們都友善父母
照顧跟付出都是50:50
跟我不一樣
他們都獨立生活
自己的家
跟父母的家
不一樣
小孩會知道
家在哪
家不是只有一個
都有歸屬感
他們都是只能提供歸屬感的人
這好像就是一個分水嶺
能提供歸屬感的人

只能等別人建立
再自己等著被別人接納
的人
被動的人
沒有構築「家」的能力的人
靠自己只能寄宿,只能是個寄宿者的人
因為一家之主
不是自己
是別人
等別人構築家
他在被接納進去
因為他一個人
構築不了家
是有限的能力
因為有限能力的父母
用他們有限的資源能力
扶養
然後被扶養
的人也是資源有限的人
我自己是很多部分不能放鬆
不過這也是我的要求
如果感覺到對方遇到問題
不思進取
或是對方接受資訊
但沒有查證
照單全收
或是對方有批評單一個體/族群
的言論
我就會覺得頻率不同
或是在溝通時
對方只談論自己
對別人的分享
沒有很有興趣
也吸收不了別人的分享
不能去「體驗」他人的感受
但沈浸在「自己」的「感受裡面
而且不帶有理智的
比如說看到撿拾回收物的老太太
就哭泣
這種投入沈浸
無視現實
也不帶入理性
去看清楚事實真相
從真相出發
這個動作都沒有的
我就會停留在思考
這個眼淚
是為了「自己」創造出的感受而哭泣
有人送我花
但我們聊過後
發現根本頻率不合
他只是一直在用話術
去策動我的愧疚感
「花躺在那邊
「我覺得花很悲傷
這種概念
說出來的感受
是自己的感受
不是他人的
但會牽扯他人
「鄉愿」
這個個案叫做情緒勒索高手吧
因為他想要的是他帶來的影響
而前者是沈浸在對自己的影響力
然後展露給別人看
或是自己暗暗體會
如果有看透自己的無腦無理性
大概會羞愧
然後不會分享給別人
但哭給別人看
或是轉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聽
就是在為自己的沈浸式投入自創情感
感到驕傲
甚至認同
視為優點
我老大雖然才六歲
但對於這類的事情
非常能夠看透
雖然她是小孩
但她也能頭腦清晰的
去判斷
這件事情
能不能讓她感動
能不能讓她投入對方的「體驗」
如果很沒有根
沒有基底
有沒有道理
不合理的她不會改變表情
她內心會面無表情
當我表現我的感情
必須是深度連結
必須是真實
必須是中間沒有謊言也沒有依戀情結作祟
她才會學到辨識
我希望孩子們
除了不近視不蛀牙以外
也要有辨識這些的能力
與人連結的能力
先辨識是否值得連結
是否頻率相合吧
識人的能力
這比讀書一百分難多了
但人生會更有深度
更有樂趣
至少我們有家人
我們三個人一家人
我們可以是彼此頻率最合的夥伴
我喜歡我構築的家
昨天有人推薦一本貓咪咖啡廳
是算奇幻小品
但內容帶到占星學
本來以為迷信
結果發現
講的東西的都一樣
都是告訴我們
要自己構築自己的生活環境
生存環境
要有能力構築
主導
當個主動的人
你不需要伴侶的也可以有個家
當你有伴侶
兩個人有個家
同樣的高度
同樣的能力水平
同樣的期待
同樣的願景
同樣的投入
投入
就會付出關注
關注
就會有行動
行動才會帶來真實的改變
真實的改變
而不是被動的改變
這樣人生就會一點一滴的
朝自己喜歡的樣貌前進
「住在美好的房子裡是為自己好。」
重要的是「明白」這件事
保持者「總有一天要努力住進自己最喜歡的房子裡」
這就是認識自己
能夠「認識」自己,就能夠「重視」自己。
對話是改變的開始
保持好奇心
好奇就能讓對方的觀感改變
好奇心開始的對話
最能讓人接納
孩子的體驗就是
技巧不高超
也可以有好的體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