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嗯

作者: htx9 (螞蟻)   2022-07-13 20:05:28
看完一本書《明天吃什麼》,這本書稍微有點厚,有400初頁,一般我看的課外讀物
大部分是250~300頁之間,超過400頁的很少。儘管和教科書不能比。
這本書是在談未來糧食永續的可能出路,還蠻有趣的,作者拜訪世界各地農場、
牧場或漁場,從全球暖化與糧食危機、自然農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垂直農場、
基因工程、農漁牧業監控系統,到培養肉、減少食物和資源浪費、災難應變系統、
污水處理、3D列印技術等等議題。
作者主要想要討論在因應全球暖化和糧食短缺各種危機下,我們人類如何讓糧食
永續發展,除了生產的糧食要能夠餵飽所有人(減少貧富差距、資源分配不均現象),
還要吃的有營養,而且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的破壞(減少碳足跡、污染和各種浪費)。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帶來的各種危機以及人口爆炸,人類將會有更多人口面臨飢荒的危機,
而食物在生產、運送、儲藏和食用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浪費,講到浪費就想到臺灣有
許多農漁產品在出口到對岸、日本還哪裡因為檢驗到有問題而整批被銷毀,還真是浪費
。在出口前都沒有做好品質把關嗎? 運送過程有沒有做好把關? 如果政府只是把責任推
給政治而不思改進,只是在挑起對立罷了。
想想我也是常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食物的浪費,不新鮮或者過期的食物不吃就丟掉,
吃便當常常吃不完也是倒掉,如果能夠更珍惜食物,也算是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
為了能夠用最少的成本和對環境最少的傷害,來獲得更多農漁牧產品的產出,
所以科學技術就變得很重要,只是有些方式其實因為成本高,所以導致賣價也跟著高。
有些方式可能成本低、賣價低,但是產品不見得對人體健康。
有機產品也算是現在很流行的產品,通常標榜著天然、健康、無農藥還什麼,但價格通常
比較貴,可能也不是人人吃得起的。至於基改產品、人造肉、汙水過濾過的水、昆蟲肉
可能一般人對此也會感到抗拒。即使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飲食對人體有害處。
但如果對於貧困的國家或地區,或者在未來人類面臨糧食危機時,這些科技可能反而會
拯救人類的性命,畢竟吃都吃不飽了,誰還管吃得健不健康? 那是有錢人在考慮的事情。
但農業的永續發展,也有考慮增加食物的「質」,重量更要重質。
所以基因工程、育種技術、嚴格管控的智慧科技等等科技就變得很重要,如果能夠在嚴
峻的環境下還能夠讓食物自給自足,也許可以讓人類存活更久一點。
不過有些科技可能是畫蛇添足或者成效不彰,像什麼用3D列印技術去列印個人所需營養的
食物,我覺得這有必要嗎? 有原料直接拿原料來做食物就好,幹嘛多此一舉?
農場機器人的效率是否比人工好也是一個疑問,可能成本比較低,不過在農場較複雜的情
況下,也許還需要有人在旁邊監看(或者直接遠端監看)。無人機的應用如灑農藥我倒是沒
什麼意見,好像一台幾萬台幣而已,可能也可以租。
未來簡單的作業也許會交由人工智慧來進行,雖然現在農業本來就機械化,但因為農漁牧
業人口老化,在未來產生人力斷層之前,要找到替代的方式(外勞?)讓這些產業繼續發展
下去。
也許我們現在的食物和水、各種資源很容易取得,所以才導致不珍惜的浪費現象,在平時
應該養好各種節能減碳、減少垃圾和污染、做好資源回收和減少各種浪費等等的好習慣,
為了留給後代子孫(不婚不生族表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也只好儘可能地做努力
,全球暖化是人類的共業,最先受害的常常是那些無力反抗的貧困人家,但是我們也無法
得意地太久,因為報應遲早會回到我們的身上,只是不曉得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