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_個人的選擇

作者: fakeone (暱稱是什麼?)   2022-06-19 02:07:54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的生理狀況確實異於一般人
不管是大腦還是體內分泌物的分泌量與受體
這在遺傳、同卵雙胞胎實驗也都驗證到天生就會有差
後天就能改善嗎?這種沒有一定,後天環境的變異性太多
但是有沒有病識感、有沒有穩定就醫與配合醫囑確實有差
藥物狀況很多,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也有些微差異
所以回診時本身或是密切接觸者要跟醫師說明服藥狀況與病人狀況
只是,密切接觸者本身的狀況呢?
是否有排諮商呢?
台灣對精神病患有著既定的印象
確實,不瞭解對方狀況就真的是躲遠一點吧
個人是想保護自己,也不知道對方的狀況,自以為的關心可能是對方的負擔
也是一種相互尊重吧...
不瞭解就不要自以為的評論,他的人生與我無關
是啊..同樣的事情他反應很大
我們不知道他的狀況,也不知道他經歷過什麼
去探討他為什麼這樣倒不如先讓他情緒穩定下來
知道「為什麼」又如何?又不是馬上就能處理的
倒是情緒穩定後,他的狀況就解除了,這樣不是很好嗎?
阿滴出了憂鬱症心理歷程,他有病識感也求助了,才能出這個心理歷程吧...
有人分享說她看了以後受到的衝擊
但要是我們,真的有辦法走進身心科/心衛門診或是精神科求助嗎?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有多少人會覺察到自己的狀況需要專業介入?
有些人的心理狀態已經影響到生理了,不管是睡眠品質還是食慾
身體已經發出警訊,而主要的意識層面選擇了什麼?
如果是嚴重到需要藥物治療,醫師開藥確實是一個幫助
不過,多數人都只想要醫師開藥...
以前去過學校的學輔中心,認真的瞭解了流程跟差異
那次做了一次的諮商,也就一次,因為我的狀況一次就解決了XD.
後來聽說諮商跟復健一樣,一個療程都是6次
不過實際次數看諮商師/心裡師評估
之前沒有心衛中心,是要透過精神科轉介
曾經一時好奇去玩,精神科醫師想跟我會談,可是我比較想要他排我跟心理師談
畢竟....醫師以開藥為主,心理師比較能協助理清我的思緒吧
(而且門的另一邊就是病人,誰知道會不會有人正側耳傾聽...)
跟心理師談,可以在一個相對安全有隱私的空間
那次是工作壓力太大,結果也是3次以內結束
在一個安全的小角落不計形象的大哭一場
調整了自己面對工作的態度
更為任性的過日子,確實就開心了一點
人生很難
活著很苦
沒有其他人可以求助的時候,我覺得去處理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會有所幫助
不是每個人都有可靠的家人跟朋友的啊~
需要求助的時候就求助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