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瘦的靈魂

作者: jiin4370 (煙雨濛濛)   2021-03-23 21:09:44
會知道七等生,是透過某個老師引介,瘋狂找尋他早年出版的各種書,書名奇特,封面選
圖,也是前衛且大膽。問了幾個五年級生都說,七等生是當時現代主義大將,學生們喜歡
他的作品,戒嚴時期一種思想的出口,視道德如敝屣,勇敢作自己。看了紀錄片覺得更是
如此。整部影片充斥大提琴彈奏,低沈又嚴肅,如同他的人生,是不快樂的。
導演選擇不在場方式拍攝,沒看到導演本人對話,反而是無術的動畫跟演員將七等生重要
作品,用旁白、模擬的方式演繹。作家用文字作為抒發的管道,內心鬱悶跟欲望,轉化為
文字就變成反壓迫跟情慾流出的表現形式。雖然七等生考上師範學校,但他極不喜歡這種
對學生的教育,更何況他當老師,他痛恨一切的虛假。所以他帶的班很快樂,因為不管,
可以盡量吵,學生都很愛他。師範同期的朋友說,在班上的導師、同學也不喜歡七等生。
看了影片的描述跟七等生本人在作品的剖析,我原本以為七等生沒有結婚,心想,這樣離
經叛道、作風大膽的人,要找到能夠在一起生活、生兒育女的人,頗為困難。後來影片交
代是七等生的姐姐介紹朋友認識,他們結婚生了三個小孩,只是婚姻並不幸福美滿,因為
他全心全意在寫作,不怎麼樣照顧家庭,同時在外面也結識其他異性,對另一半有虧欠。
身為大作家的子女如何看待父親,回憶過去的種種,還有對母親的不捨。七等生的太太
給他自由、空間,專心創作,寫小說,把養育責任一肩扛起,然而卻得不到丈夫溫暖,
最後寫信請求分開,走上出家修行的路,成為比丘尼,長伴青燈。之後七等生交了幾個
女朋友,其中一個接受訪談說其實七等生會要求她做某些事情,希望對方順著他,然而
會讓人受不了,如此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顯示七等生缺少安全感,她沒辦法一起生活。
現在的年輕人知道七等生,或許不太多,跟他同期的名人有雷驤、席慕蓉等人,目前還
活躍於文壇,七等生早年受到社會輿論跟文壇大老攻訐,認為他的作品、文體有問題,
甚至還用小兒麻痺來形容他的小說文體,看不懂他在寫些什麼,難以閱讀。我認為七等
生的創作跟家庭背景與憂鬱的傾向有絕大關聯,導演也一步步發掘七等生的內在世界。
除了這些因素,大環境的壓抑對七等生而言也是反抗的對象,對於華美的中文,儒家的
道德規範,他並不喜歡。生活在四零、五零年代的文青大量閱讀翻譯作品,乾脆自己來
寫現代小說並創辦《文學季刊》造就一股風潮,對照目前的知識份子,當時的文藝青年
如何反抗社會、威權,用的是向內在不斷思索的方法,認識對方即是認識自己,這樣的
反射性,其實非常吸引人,但也會陷入自言自語,無法與人溝通的境地。七等生除了用
文字,他的繪畫作品也是一流,影片裡他說世界上的偉大作品被他寫完、畫完了,看得
出自傲的態度,或許這也是他很早就不跟文壇來往,成為隱遁者,充滿神秘感。無形中
道出一個寂寞、孤獨的人,對欲望的渴求,對生命的忠誠,直到人生終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