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0-11-29 07:05:3912點多起來,回去躺,1點多起來,回去躺,6點多起來,吃藥
貓跟寶寶還在睡?
雨聲蠻大的感覺
唸佛
謝謝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1305946 說真的對這家報社沒印象
衰老有三個加速點 專家建議,抗衰老心理上要年輕,生活上別逞能
45歲:生殖功能減退莫斯卡廖夫稱,45歲左右,人們開始慢慢喪失生殖系統功能。根據紐
卡斯爾大學教授湯瑪斯·科克伍德的一次性體細胞衰老理論,生物體具有有限的能量,用
於維持和修復身體,也可用於繁殖,選擇了繁殖,就要面對衰老。
我覺得這很難說選擇,被選擇還差不多,單身狗活的久一樣老,算刻在基因的本能
順行成人 逆行成仙,但逆行要行的下去,不然通常逆天死更快
就女性而言,一般會在45~55歲步入更年期,生殖能力逐漸下降,直至絕經後完全喪失。
雌激素是維持女性青春的重要因素,絕經期後,女性體內雌激素水準下降,會加快衰老速
度,最容易出現的是,皮膚不再細膩有彈性、乳房下垂、陰道鬆弛、睡眠品質變差等,還
可能出現盆底功能老化帶來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鈣質流失,誘發骨質疏鬆;陰道菌群
失衡引起陰道炎等。若生活方式長期不健康,衰老會來得更快。
“男性生殖功能的衰退要略晚一些,一般在50歲左右開始下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
朝陽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喬鵬告訴記者,雖然男性年老後依然有一定的生殖功能,但
50歲後生殖細胞會明顯減少,睾丸生精能力下降,精子活力、數量都會降低,性激素水準
也發生變化。所以,這個階段也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其他泌尿疾病的高發時期,不
少男性還會出現易煩易怒、體力下降、心肺功能下降等身心變化,可能爬個樓梯都會氣喘
吁吁。
這些大家都知道點,都沒啥好辦法...-.-
兩位專家表示,無論性別,45歲左右就要重點關注生殖系統健康。對女性來說,要保持良
好心態,學會減壓,生活規律;注重保暖,少吃冰涼食物,多吃有利於補充植物雌激素的
豆製品等;遵循衰老規律,科學養生,不要隨意到一些按摩店進行乳房按摩、卵巢保養等
專案,切忌亂用美容保健產品,補充雌激素一定要遵醫囑。男性最好戒煙限酒,少吃辛辣
食物,堅持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不動和長時間騎車,一旦發現前列腺或其他泌尿系統疾病
應及早干預和用藥。此外,該階段也是前列腺癌高發期,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前列腺特異性
抗原(PSA)檢查。
今年有去驗PSA了,沒啥異狀的樣子,你可以自己不抽煙,可躲不了二手煙,更閃不掉空污
60歲:細胞分裂、組織再生變慢
第二個轉捩點是60歲,人到這個年齡,細胞分裂和組織再生開始變得緩慢,平均一個人
會患上3種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44歲以下人群稱為青年人,45~59歲稱
為中年人,60~74歲稱為年輕老年人,75以上才稱為老年人。沈雁英表示,60歲屬於“初
老年”,老年期剛剛開始,再加上醫療水準進步,人均壽命延長,所以此時雖步入老年,
但身體不會驟然衰老,而是逐漸發生變化,比如細胞分化減慢、人體代謝水準下降,同時
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功能退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
性病在這一階段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各地對老年人的定義不太一樣...-.-三高其實未滿10歲就可以發生了
60歲老人的心理壓力也不小。一方面,該階段老人面臨退休,社會角色向家庭角色轉變,
自我價值感易缺失,失落、抑鬱就會找上門來。另一方面,多數六旬老年人面臨“上有老
下有小”的局面,家中健在的父母年事已高,可能生活難以自理,兒女又忙於工作,孫輩
需要照顧。長時間身心疲憊、壓力過大都會加速衰老。
厭在土上,活著就有壓力...-.-
沈雁英表示,六旬老人的正確活法是“心理上減去10歲,生活上增加10歲”。具體來說,
在心理上,不要懼怕衰老,保持年輕積極的心態,多與年輕人交流,接觸新事物,對生活
保持熱情和好奇心;培養個人愛好,盡可能融入社會生活。在身體健康方面,切忌逞強,
定期體檢,儘早學習慢性病知識,重視慢性病預防;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清淡,控
制血脂、血糖、血壓,多運動,但不要劇烈運動,選擇適合老年人的太極拳、快走、慢跑
等項目。
這是好建議...-.-
根據莫斯卡廖夫的觀點,75歲後,人的衰老進程加速,很多人此時已意識到衰老的到來,
開始變得小心翼翼。這一時期老人身體會發生明顯變化,行動變緩、胃口變差、睡眠不良
,往往伴隨各種健康問題,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莫斯卡廖夫解釋說,此時人體結締組
織細胞外基質將失去作用,慢性病數量平均會增加至7種。
“如果說60多歲時人們要注重預防慢性病,75歲後則要學會如何控制慢性病。”
沈雁英建議,步入75歲後的老人,首先要瞭解自身健康狀況,加強對慢性病的控制,學習
慢性病管理知識,堅持按時服藥,遵循醫囑,配合護理。其次,75歲後的運動尤為重要,
切不可因為年紀大了就不願意動或不敢出門。建議在家人陪同下選擇一些較安全的活動,
如散步、打太極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此外,該階段的老年人心態上要學會看開、放
鬆,不要操心太多。年輕時“眼睛向外”,關心社會、關心他人,但75歲後,老人要學會
“眼睛向內”,多關心自己,要知道身體健康就是為兒女減輕負擔。
你的存在如果只是別人的負擔,那消失是不是比較好?
像海賢老和尚生平傳說,做事到生命最後一天,自在離去的人少
貓快七點起來,出去找食物了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0-11-29 07:43:00買了茶葉蛋,素食便當,豆漿,芝麻餅,芭樂,蘋果,橘子,寶寶沒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