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 我們的故事

作者: silense (寧靜的韌性)   2020-07-07 00:27:48
當一個人的自我肯定感過於低落時,
如果不拚命虛張聲勢、正當化自己,
他所維持的社會化形象可能就會崩潰。
他會認為自己一旦示弱,就將被人踩在腳下。
由越軌行為營造的
反希坦
對於「即使並不特別優秀,卻還是努力活著」這件事懷抱敬意。
用「無可取代的存在」
「他之所以會如此,應該有其背後的原因。」
去取代「不努力的人沒有存在的價值」這樣的念
活著本身
即為正確
即為這個人對的比錯的多的證明
不因為什麼
而接受對方原本的存在
不去批判對方「這樣很奇怪」「應該這樣做才對」(本壯否定
也不試著去改變對方,
只是坦然接受「這應該是各種原因與背景造就的現況」。
沒有徵得他人同意就給出的建議,
帶給人的感受就是包裹著批評的攻擊。
你可以把你的評價留在心裡,
因為對方並沒有想要得到你的批評。
把別人「不想要的東西」直接塞給對方,這是很粗暴的行為。
為何這些建議讓人受傷或不爽呢?
這些你以為的「建議」,其實是在告訴對方:「你做得還不夠好。」
而且我們的文化很習慣用「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這種行為。
重點是:一個人經過努力才獲得這些成果,
你卻不費吹灰之力,就用負面評價傷害了對方。
然後,當你領到對方的臭臉,卻還覺得自己很委屈。
沒有徵得他人同意就給出的建議,帶給人的感受就是包裹著批評的攻擊。
若你真的想要鼓勵對方,不妨試試這些問句:
1. 你是怎麼找到這些點子的?
2. 你怎麼有辦法完成這些事?
3. 你煮的飯裡面,你最喜歡哪一道?
4. 你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哪一個部分最困難?
5. 未來如果還有機會,你會想突破哪些部分?
如果你的心裡想的是:
「他就真的做得不夠好啊!我要讓他知道他做不好的地方。」
請你記得:你說出來的話,往往只是一桶冷水,冷水只會澆滅熱情。
一件事情除了結果的好壞,
更值得去看見的是一個人的努力、不放棄、堅持、正向的意圖、努力、犧牲……等。
看見這些行為背後的元素,遠比你任何一句「為對方好的建議」更有意義。
想要讓一個人更好,那是你的需求,不是對方的。
但如果你希望對方可以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那麼他需要的是鼓勵、是支持,而不是辛苦結束後得到一桶滿滿的冷水。
給別人太多的修正與建議
其實是好心做壞事
人需要的
其實只是陪伴跟理解
只是關心他的歷程、情緒和感受
因為其實那個人已經知道所有的答案
因為那個人在可以提出問題的同時
就已經具備了回答問題的能力了
去理解他的故事
去理解他的故事情節
旁觀
不加以評判
理解亦是一種參與
因為理解是一種陪伴
但不曲折
因為人從來未能曲折他人的意志
不去主導對方的人生
因為那只是用自己的優越感將對方物化
將對方摧毀
將對方變成自己的附屬物隨意擺弄
他是他
而我是我
我之所以在他的故事中
只是為了見證他的故事
只是為了旁觀他的故事
只是為了感受他的喜怒哀樂
我陪著他
而他
其實已然有他生命的答案
如若我妄想改變他的念
如若我妄想改變他的行進軌跡
那乃只是因為啊
那控制慾
我究竟是希望事情變對呢?
還是希望事情因為我而變對呢?
我得
學習聆聽
我得
成為一名聽析員
我聽著
你說著
像海浪打著
沙灘受著
我就靜靜的在那裏
示意著你
由著你
寫你的故事
你願意我去看著你的故事,於是你找我陪著你
我願意去看你的故事,於是我願意去陪著你
於是,有我們的故事。
就只有兩種人
我願意聽

我不願意聽
就只有兩種人
我願意說

我不願意說
這就是溝通
說對方願意聽的
聽對方願意說的
這已然是一切的答案
願意聽盡一切而不加以批判,容易承受一切,這是聽析員的能力,
願意說出一切,毫無保留的信任,這是待清新者的能力。
我有多大的ARC可以聽進你的觀點,你的價值觀,你說的話,
我有多信任你,多麼願意告訴你實話。
這是我們。
我為什麼害怕那個不同的念呢?
因為我相信那個念足夠強大
會把我推倒
而當我足夠強大時
我根本無需在意那個念
控制是
證明相信自己弱小的表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