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1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12-29 21:05:06
沒去看老媽,其實看了也不知能做啥,這兩個星期去護理中心時她都在睡?
曾任衛生署統計室主任,現任全球醫資與亞洲環宇生技大數據顧問黃旭明指出,以失智者
的死亡率推估活年數,發現失智者普遍高齡。將失智者的平均餘命按年齡別分,50歲失智
者的平均餘命達33年;60歲者有25年;70歲者有17年;80歲者有11年;90歲者有5年,顯
然失智者病患後續需要照護投入,是相當可觀的。
而今的觀念,人不僅要活得久,更重要是活的健康,黃旭明說,失智症患者比一般人更長
壽,對照護者而言,應該及早做好照顧與財務的規畫。
也就是老媽可能比我更長命?醫生暗示我是隨時有可能暴斃的那群...-.-
先這樣吧,沒有人知道的
長命百歲的下場:每100人有5人失智、安養院爆滿...台灣人老了誰來顧?
執行安樂死法案12年的比利時,選擇安樂死的人數也逐年攀升,光是去年就增加到1,816
例,其中以70到90歲的人數最多,達到53.5%:其次是60到70歲,約占21%,60歲以下占
15%,另有7%為90歲以上老人。
醫學界擔憂,選擇安樂死的人數逐年增加,除了來自於接受這個概念的人越來越多外,背
後可能存在不為人知的道德危機。
德國的一份針對荷蘭7,000個安樂死案例進行的研究顯示,高達41%的病患並非出於自願,
而是醫師與家屬的「共同合作」,「協助」病患做出這樣的決定。這其中,有11%在執行
安樂死之際,仍意識清醒,有自主決定的能力,卻「被主動」要求做出選擇安樂死的決定

儘管目前尚未有任何案例確定涉及道德危機,亦即家屬為了獲得遺產或保險金理賠,讓病
患「被安樂死」,但媒體指出,確實有不少年長的病患擔憂自己可能會被強制安樂死,選
擇離開荷蘭,前往仍未立法同意安樂死的國家。
安樂死或許給了蒙受巨大病痛的患者一個有尊嚴離開人世的機會,卻也讓存在強烈求生的
病患可能被迫面對親人不夠愛他的現實。
我只是個廢宅,就這樣吧,很多事要做,很多事情做不好...
寶寶打碎了陶土作品,貓生氣
唸佛
謝謝
肩膀跟腰還是不太對
碗洗了,衣服晾了,垃圾收了,開水煮了,有點睏...
根據《別讓記憶說再見》書中,以12年的病程估算,每月固定消耗品與醫療照護費用,大
約需要花費1,392萬元。另外,還需要加上環境改造與輔具等等花費。
老媽被醫生認定失智5年了吧?3.5*12*5=210,護理中心的基礎費用
不包含一開始住院看護那種1個月6萬跟病房費啥的開銷
再也不會好的病
至少再準備300萬吧?不是一次需要付出去的錢
2*12=24 24+12=36 看看
錢一回事,覺得像在身體裡坐牢?
只是現在所有政府的長照機構,大約可服務7,000位失智症患者,跟有領取手冊的4萬
9,104人,與失智症推估的25萬失智症人口相比,仍然相當不足。
不被當成失智的失智,不被當成貧窮的貧窮?
https://buzzorange.com/2018/04/16/poverty_problem_in_taiwan/
臺灣的貧窮人口居然世界最低──政府用什麼黑魔法把台灣的窮人藏起來了?
愈工作愈窮?這本書的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
不知...-.-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9-12-29 21:20:00
失智症 最年輕僅36歲1.2萬名年輕失智症者 服務資源全台只有這一家那個啥長照2.0有考慮到從30歲長照到80歲的人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