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循環第22日。

作者: DavidJam (平安又有錢才是福)   2019-04-29 20:52:04
(請勿回或推文)
今天早上九點起床,今天有幾個蠻重要的反省。
第一,人的身體健康,基本就是四個條件要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
適當休息,身心排毒。
其實前面三項都已經知道該怎麼處理,第四項要分開來,身體的部份,就
身體的排泄系統要顧好,而且是前面三項做好,身體的排毒系統才會好,
以前就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把身體健康搞的一團糟,連帶的會影響
智力,認知能力退化,基本上跟你的內臟健康脫不了關係。
再來是心理的毒。
我認為其實人一出生,就開始接受這個環境的各種毒所影響,包括細菌病
毒,或者被污染的食物,但很多東西只是微量,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並無感
覺。
謊言也是。
這世界其實在我們還沒出生前就充滿各種謊言,一直到現在都依然存在,
人類會說謊有很多目的,但不管目的為何?我認為應該把心裡的垃圾都掃
出去。
因為錯誤的觀念會影響人的行為,走上錯的路,甚至害到別人,在這個人
人自危的時代,走保守路線是可以的,但觀念還是要記得更新,因為知識
不斷的在成長和膨脹,科技也是,雖然很多東西在當時是對的,以後也許
會有人指出錯誤,但我們不需要去想那麼遙遠的事,我們只需要先把握眼
前能把握的事。
記得以前奶奶常常會諷刺我,因為我喜歡探索新的知識,常常被她酸我就
是愛跟流行,但隨著時間流轉,她的年紀漸大,她以前是完全拒絕西方醫
學的觀念,連醫院醫生都不去看的,一直到有天她忽然昏倒被送急診,從
那天起,她才開始慢慢接受西醫的觀念。
其實以前我一直需要知識相關的東西,但因為家人的觀念守舊而且封閉,
並且因為父親貪財愛酒且好睹,奶奶迷信固執不聽勸,我人生的很多時間
就被他們給消耗掉了,而新一代例如堂弟妹們,他們因為有疼愛她們的父
母,所以他們沒有我這麼悲慘的童年,想當然也不會覺得那有什麼?其實
人的同理心真的多半是建立在有相同遭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所以堂弟
妹們年輕而無知的態度,我並不意外。
一直到剛剛去探望奶奶,因為要幫她買東西,和她的對話當中,我才感覺
到,她現在是真的願意相信我,她以前對我是抱持著任何事都要懷疑的態
度,讓我非常不爽,但其實想想,奶奶和父親,從他們兩個的行為當中觀
察,他們的確做出了很多低智商的事,比如為了虛榮捐錢,或者喝酒開車
發生連環車禍,他們的確曾經有錢過,但即使有錢,也是沒有符合相對應
的理智,所以他們以前會那樣對我,真的只是單純智商和個性的問題。
其實想一想,我以前也智商低過,雖然我是因為被虐待,不管是身體或心
理,身體沒有足夠的營養,大腦當然沒有動力,心理上每天都過著淚流滿
面的日子,即使叫喚天地,也沒有任何人救我,這種日子一過就幾十年,
腦力變差智商變低,這真的不意外。
所以剛剛看到奶奶,她願意讓我幫她處理,其實她年紀也大了,買東西的
數字計算她應該也無法負荷,所以她才願意要我幫她計算,不然以她的固
執個性,她應該到死都不會相信那個賣藥電台一直在騙她的錢。
當然也或許是她給了我堂弟一百萬,而我什麼都沒有,她對我的態度才變
得軟化,反正那是她的錢。
我今天一直在反覆的想,原本我認為,人生應該走向「平衡」這個方向,
因為維持平衡的人生或許才是理想的人生,但我後來想到,所謂的平衡,
其實也只是一時的,因為人的身體有天會老化,老到無法動彈,當平衡被
破壞,是否快樂就不存在了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一直認為你能夠「平衡」一輩子,如果是這種
心態,那勢必有天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失去平常心。
原本我常常以為,現在認為對的就是對,錯的就是錯,但我後來也覺得這
樣子想其實不完全正確,其實應該是:
「喜歡的不一定是對的,討厭的也不一定是錯的。」
其實很多事情都只是看立場和角度而決定而已。
比如說糖,我因為每天喝含糖飲料,喝到視力智力退化,肥胖並且不健康
,所以我當時認為跟糖有關的任何東西都是不應該吃的。
但如今我減肥有了一點成績,我偶而還是會吃一點甜食,比如冰淇淋,蛋
糕,也會喝一點運動飲料,這些東西裡面都有糖,這不就跟我當初想戒掉
糖的意願相反嗎?
而實際上,糖這個東西,主要是看「使用量」,還有看個人的「代謝能力
」,如果你代謝不好,那一點點糖當然會讓你血糖飆高,如果代謝好,吃
到飽你也會覺得那沒怎樣。
所以今天這個心得符合我之前所想到的,一件事並非只有好或壞的一面,
每件事,一定都是雙面,都有好和壞,而通常人都只決定看其中一面,放
棄另一面,這也很正常,因為每個人都只能做一個選擇,無法什麼都要,
因為什麼都要,什麼都要不到。
而今天的另一個心得是,「不要無限延伸」,或者換句說法,我的思考別
太無限上綱,簡單講就是想的太多,我不是做的太少,而是時間太少,麻
煩太多,就是因為很多事都做不完,所以我決定任何事,我都一天做一點
就好。
至於何時完成?我不知道。
因為人生要離開的那一天,人世間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所以我僅憑自己能力範圍內,做能做的事而已,僅能如此。
今天心得先這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