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wer of habit

作者: dianaphelps (樹)   2019-03-27 21:49:20
讀這本書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所舉的商業行銷廣告範例,
例如以前美國人不愛刷牙,士兵很容易蛀牙,
牙膏也一直都賣不好,
有個品牌後來在牙膏裡加入一種刷完後會涼涼的配方,
然後改變廣告標語,
於是讓消費者形成一種習慣:
要刷牙後覺得涼涼的、舔起來好像沒有齒垢,
這樣才是有刷牙刷乾淨的感覺,
一旦養成了之後,
就會習慣買那個品牌的牙膏,
讓該品牌銷量大增。
同裡也適用於洗髮精的泡沫,
所以人們以為的習慣,不過是商人行銷時所推廣的一種手法。
這本書第一個想要說的重點在於,
每個人的每一天,
從睜開眼睛開始到晚上回家睡覺,
其實大部分事情仰仗的都是他的習慣,而非經由思考得來的選擇。
第二個想要說的重點則是,
如果習慣這麼重要,
要如何去培養新習慣、或是改掉壞習慣,從而去改變生活上的決策。
人的習慣模式很簡單,就是:
提示→慣性行為→獎勵
例如下午三點半(提示)→去咖啡館買下午茶(慣性行為)→感到放鬆開心(獎勵)
但常常吃下午茶,久了會變胖,如果想改正這個習慣,
提示跟獎勵是不能夠更改的,
必須先觀察提示從何而生,
思考尋求獎勵的目的是什麼、跟慣性行為的關連性,
接著,最重要的一步就是,
把慣性行為替換成另一種無害的行為。
例如上面例子,感到放鬆開心其實也可以藉由跟同事聊天達成,
所以就直接把去咖啡館買下午茶、改成去找同事,
久了,就能夠重塑習慣。
但最初找出提示需要靠觀察跟筆記,
可以透過五個方法來記錄跟統整:
你人在何處?
那時是幾點?
你當時的情緒狀態?
誰在旁邊?
衝動發生前的行為?
通常連續記錄三天,便可以找出共同點的規律。
「一旦找出自己的習慣迴路,也就是已經找出驅使行為的獎勵、觸發行為的提示,
以及慣性行為本身之後,就可以開始改變這個行為。」
只是作者更提出,如果要讓新的習慣長遠,
人必須相信有改變的可能,但這改變往往得靠團體與社群的協助,
靠大家幫忙,才有相信的力量。
「若想減肥,先分析自己的習慣與行為模式,
搞清楚每天到底為什麼得離開辦公桌出去吃點零食才會開心。
然後找個人跟你一起散散步,在辦公室(而非咖啡館)聊八卦談是非,
或參加以減重為主的互助團體,或多親近重視養生的人。」
「想要改變習慣,必須找到替代舊習的行為模式或習慣。
加入某個互助團體,跟著大家一起全新努力改掉舊習,成功的機率會大增。
再者,必須相信人會改變;而相信得靠他人幫忙,即便只是兩人的團體也沒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