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 Fabian0890 (Fabian)   2017-11-12 01:01:31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p.44)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甚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p.49)
這是阿德勒的目的論
也因此他否定了心理創傷,因為記憶是主觀的,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自我意識賦予一段記憶有怎樣的意義
今天我回到南部老家參加一個理財座談
不過卻過家門而不入,這讓我產生一種愧疚感
然而回家對我來說很有壓力
而且很糗的是我還遇到小我八歲的弟弟,只好請他幫我保密有回嘉義的事情。
但依照目的論,這是我自己給它產生"因為過去經驗,回家讓我很難受"
進而衍伸出,"因為過去經驗我不知道如何守護喜歡的女生不受我的原生家庭影響"
以及"若我的下一代跟我以前一樣遭遇霸凌,我該如何守護她/他"
因此乾脆放棄婚姻,對親情/歸鄉也產生排斥
因為這可以讓我突顯出:"我好可憐,家人好保守霸道,命運好無情
我不願連累別人,所以選擇單獨ㄧ人。"
一方面可以把過錯完全推給別人,一方面一個人雖然孤單
卻也逃避了"組成家庭","擁有下一代","平衡原生家庭以及自身小家庭的壓力"
"守護好另一半免受原生家庭干擾"這些心煩的任務(或是甜蜜的負荷!?)
而沒有去想"今後該怎麼辦?"
也沒有去確立"課題分離":"家裡有沒有辦法接受我的對象是長輩自己的課題,
我不需肩負他們的課題,
但要選擇怎樣的人,這就是我自己的課題"
就只是一直繞在情緒裡打轉
其實就像駭客任務電影裡面說的一樣: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
賦予所經歷的事情怎麼樣的意義。
這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震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