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171026-C

作者: defective (defective)   2017-10-26 07:35:48
「不計一切代價一定要走出來的決心」
「愛自己與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妳是不是都在當個濫好人,並且逃避真相害怕衝突呢?」
「這是因為你進入了情緒中心味定義的非我制約了。
其實這一切一切的問題你只要相信你的直覺。」
「妳去思考這麼多問題,只會讓妳腦袋燒焦,腦壓會非常高的,
妳的直覺其實在遭遇問題時,都有給妳答案。」
「你把一堆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了,把別人在思考的東西裝到自己腦袋去思考了。」
「那都不是你~~~~」
「你用空白中心在那邊繞,繞不出來的,回想一下妳人類圖學到的 直覺中心。」
「妳如果自己一個人獨處,其實是可以發現腦袋有可能安靜,情緒無波~~」
「人類圖好玩的地方就是,這些定義跟空白的地方,可以讓我們練習"覺知"」
「分辨出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任何關係之中就是真實的做你自己,不然都是虛假的」
當前我會先忽略自己的感受。直到自己內在孩子的情緒爆發後,
以為那就是告知的時機。其實是錯誤的
「做相反的事情這才是人生」
「你的直覺總是知道最佳的告知時機」
「對方讓你情緒不舒服,你也要告知,從你的對話中讓我感覺你是壓抑的」
「先學會說不」
「別人會這麼對你,其實是你自己要付99%責任,因為在互動中,妳沒真實表達自己。」
「大部分的顯示者小孩都可能遭遇妳這樣的困境,因為別人會想控制住顯示者的力量」
「」
「人是可以有選擇的,決定權在自己,要朝向光明或黑暗」
「Line 2: denial
拒絕看見,否定,同時帶著憤怒向外指摘」
「加上6和36
情緒一來,大概要上演一場一哭二鬧三上吊,把事情鬧得有多大就多大,自己變成主角」
「這是陰影模式」
「觀照自己」
「注意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每個人本來就是完整而獨立的存在」
「首先問問自己,感受得到自己內在的痛苦嗎?」
「回歸內心」
「對方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從這面鏡子看到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你一直在說『雙生』」那請問你自己去哪了?」
「一進入一段任何形式的關係,彼此成為對方的鏡子,若有任何情緒被觸動的地方
,也不過是對方將自己內在的一部分展現出來而已」
「所以呢?因為是情緒勒索下長大的孩子,所以我是受害者?」
「或者換個想法:自己選擇在這個環境下長大,是想藉此學習甚麼?」
「原則上不會干預太多啊你繼續做受害者或加害者都沒關係,
只是你散發出來的頻率會一直為你引來類似的事件或情境,
哪日你發現了,境隨心轉,僅此而已」
「記得不管是大小我,都是一體的啊與其說高靈不讓你逃避,
不如說是內在有一部分的自己想要面對、想要被看見」
「不是所有事都是高靈策劃的啦,更多的時候是會在一旁看著你怎樣做」
「你創造自己的實相 需要自己為自己負起責任」
「分享一下:如今我也只是將自己的本靈視為「我」的眾多面向之一,
大家沒事就各做各的,有空的時候就聊一下這樣想要建議?
可以,但從來不會說必須按著建議去做」
「記得你自己本身就有力量改變一切啊」
「48: inadequate
覺得錢不夠,或其他有所不足,也是陰影模式之一啊」
「視乎自己是否看得見內在的豐盛,不一定是錢,可以是資源或其他」
「你可以選擇不當受害者,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不要一直自己加害自己」
「外在世界是自己內在的投射」
「如果內心存在悲傷自憐的情境,看到的都會透過這個模子顯畫出來」
「在未察覺的狀態下,壓抑自己,讓情緒引發到高點爆炸」
「然後這中間加諸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負面的想法」
「當你開始負面思考的時候,要有所察覺,這是自己想的,不一定是真實」
「通常在對方講了某句話讓我們不開心時,如果覺察到,要講出來,
但是不是指摘對方,而是表達自己似乎蠻介意的」
「你現在可能在悲觀的循環中,試著用別的事情分散,
打破這個循環的思維,然後再回頭看這件事要怎麼處理」
「我們可以選擇方向,但不能選擇遭遇。
人生不是「我要變成什麼」,而是「如何利用當下的因緣去做些什麼」。
若你一直要「變成什麼」,壓力會很大。」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photos/a.280261992319645.1073741828.276847345994443/552355525110289/?type=3&theater
我的直覺一直在催促我去做我逃避的課題。
但是我選擇傾聽自己的情緒
(誤把情緒當成直覺,把直覺當成腦袋中的想法,讓一切都混亂在一起)
真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孩子。
一直以為自己已經照顧、她傾聽她。
我才發現,我並不是真正的愛她。
我總是把她放在後面,等到出問題了才安撫一下,這是錯的。
應該要把自己/內在孩子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問題根本不在於對方。而是我沒有好好善待自己
我發現八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責備我自己,不肯原諒我我自己。
我的人生真的過得很凌亂,而且每況愈下。
這幾年嘗試了抄寫心經、零極限、靈性、心理學、憂鬱症等等領域。
我在接觸新東西的時候的確有照著它的模式做放下,
但是我自己並沒有真正的放下與原諒。
與自己真正的接觸。終於發現我還是活在教條之下,用心中的規範勒死自己
「 3-60 突變的通道,一直活在低潮求存>突破>低潮的迴圈裡」
我是一個對自己有很高期望的人,不希望自己犯錯,
希望自己可以比別人更優秀、更成功,所以我做任何事情都比其他人更努力
現在回過頭來檢視自己,那些期望到底是誰給的呢?是我嗎?
其實不是,那是父母的聲音,父母的想法。
我會有希望有人可以在背後支持,都是因為自己很孤獨。
但這份孤獨是自己造成的。因為想要比別人更優秀,
所以常常會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因為先入為主的偏見認為平常人是無法瞭解自己的想法,
也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否定,所造就了自己的孤獨。
通常否定的工作都是我父母在負責表示的
當我對父母的心敞開之後,我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
我反而對於孤獨感釋然了。
雖然和他們關係不親近,至少他們也沒有真的把我趕離開這個家。
那時候開始覺得他們並不是我所想的那樣討厭我。
他們用他們的形式來愛我。
就如同我即使再怨懟他們對我的傷害依舊無法不愛他們
我決定放下自己對父母的期望,以他們原本的樣子來愛他們。
原來不只父母對我們有期望,其實孩子對父母也有期望。
我一直怨懟父母給我的期望太過分,但是想想自己,我不也是對他們施加過分的期望。
人與人的關係就是鏡子。我對別人的想法就是我對自己的想法。
如同我覺得自己與雙生斷線了,其實我是跟我自己斷線的。
當我跟自己重新連上線之後。我發現愛一直都在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