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到消費的食物連結》食 x 米

作者: AngryYouth (0-0)   2017-08-06 21:40:13
作為日後整理筆記的雜記
食信通 x 米信通
雜感:
一、
我真的非常排斥任何人濫用X學這個詞作為表達信念的立場,這價值觀或是說「心得」根
本不能稱之為「X學」,還是說這就是一般大眾所想的一般意義下的「X學」?
二、
第二位講者,GW,我覺得他敘述方式很像同溫層在自嗨而已...,不過他也有相當程度的
經歷,我得反省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感受。
三、
第三位講者,ZT,他的分享讓我感覺很舒服,覺得她的敘述很有溫度,與個體很有連結性

/
對我來說,紙本書也是信仰
/
讓食物背後的形形色色成為商品
顛覆「以食物為主 情報為輔」
「社區服務 而非社群媒體」
-重視體驗
不只有閱讀雜誌、享用食物
送到讀者手上的是「正式食物、享用食物」的一連串體驗
社群也能促進生產者間的交流
除了網路上的連結也有像是
每個月邀請生產者到都市跟讀者見面
讓讀者旅行
透過食通信產生的 讀者和生產者的連結
讓吃的人從「消費者」轉變成「自己展開行動的生活者」
「社群」產生的效果:生產者
與「吃的人」產生連結,讓「生產者端」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這個南瓜非常稀少了,希望大家把種子留下來」
有讀者洗淨種子寄給生產者 也有讀者繼續向生產者訂購南瓜
因此會說食通信是社群服務
用「全國展開」發揮社會影響力
不分上下 人人平等 各地方自主決策的「聯盟制」
平台共有
各地區的獨自展開
每個地方特色不同 因此發行頻率 特色...都不同
My Farm食通信
聯盟之間的交流
聯盟會議 食通信祭典
亞洲連結。
/
在台彎 似乎需要關係的縫合
社會的氛圍如何形塑
旅人食通信
店裡婆婆的手指頭伸到拉麵裡了
該吃還是不吃?
/
米的樣子 米的風景 米的價值
/
價值系統 評分系統 甚至機器都是日製
/
日照時間不同 米的味道也會不同 越光米在台灣的生長條件不好
/
食物跟產地之間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