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2 依舊

作者: htx9 (螞蟻)   2016-08-02 18:59:51
這兩天依舊壓力很大呢,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基本上就是趕不及的時候壓力很大,有時會懷疑自己幹嘛那麼硬撐有病是不是,
倒不如拂袖而去,再找一家適合的工作。
但有時來得及或很閒的時候,就會想說再撐一陣子看看好了。
就是這樣想走或再撐一下的矛盾情緒在內心裡面糾結不已,形成現在的狀態。
= = = =
昨天就算只應付一個人,因為大部分是吃我的貨所以也不太好過。
尤其這位外勞這兩天不曉得吃錯了什麼藥,工作速度變得又快又暴力,
就好像實力、經驗累積到了某種程度,然後突然突破了極限,邁向新的境界。
這種「敵人」進化確實是對我不利,我有時候跟老闆說可能來不及。
老闆還是一副聽不太懂的樣子,他還是依然認為我隨便做一做都能夠應付他們的思維。
看到昨天外勞使出好幾招「長途跋涉」,不禁令我昇起一個疑惑,
「他都不會累的嗎?」昨天最後要上貨的時候,他依然像是吃了加速藥丸,
讓我差點應付不暇。
昨天也出了一些錯,一開始就機台某性質用錯,這一批是上星期五還沒有做完的部分。
因為老闆說要找料所以不確定有什麼種類的料,昨天看到這批料還蠻符合我內心所期望的
只是這些料只能一支一支慢慢處理,所以一個早上倒也只做了七支料。
會出錯也是因為同樣的工作不能夠一次做完,一開始也沒有先思考一下。
因為上星期五處理的料和昨天處理的料不一樣,性質和參數也不同,
所以最後不小心弄錯了,這還真是一個不要得的錯誤,基本上不應該犯這種錯誤的。
幸好一開始沒多久就發現了,所以沒有造成較大的損失。
只是後來左思右想,如果當初在做被中斷的工作項目時,應該先養成習慣。
花一些時間想一下、或者重新計算,最重要的是不要出錯誤。
另外一個出鎚是用剩餘處理時,嫌麻煩所以用一般法則,結果經驗不足弄壞了許多剩餘。
雖然這些剩餘丟掉也無妨,不過如果能夠儘可能利用掉,而且不會花太多時間才是上選。
不過其中我不小心混到不同性質的剩餘,雖然最後有挑起來。
這項錯誤可以思考要如何改進,雖然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不過如果能夠物盡其用。
才是老闆內心所期望的吧,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犯重大的錯誤。
= = = =
昨天外勞依然被叫去加班,結果我今天早上一看,怎麼東西快被搬光光了?
這下一定來不及,結果後來還真的來不及。
倒底是在趕什麼東西? 真的有那麼趕嗎? 老闆的思維不是我們這些凡人可懂。
後來我是先把一項小工作分配出去,想說先做一些東西給他們能夠拖時間。
結果老闆又突然要插單,不想更改機台性質,所以叫我馬上生一樣東西出來。
不過為了求快,所以老闆也分配一些工作給他們做。
也就是要他們做兩項性質的工作,平常一項產品他們只處理一項性質。
老闆說這樣比較快,可能吧,不過因為突然就要所以最後還是讓他們等了一、兩分鐘。
我的劣勢就在於我必須選料而他們不用,
我必須把剩塊用掉而他們不用考慮一堆有的沒有的,基本上確保不會弄壞產品,
以及要算對產品數量就可以了,當然速度必須要快一點。
= = = =
會來不及也是今天來了一個外援,是之前提過來報到的外勞,沒想到是個女生。
心中不禁產生疑惑,這是老闆期望的嗎?
雖然產品做的不太漂亮,不過也不算讓他們等太久,所幸可以拖一下時間。
接著就開始拉開差距了,基本上不是太難選料或作業的工作項目,
基本上大部分都可以應付他們的工作。因為他們平常不只要應付我的工作,
還有老闆的、上輩的、其它雜事等等。所以一般我還是能夠應付兩人,
但有時還是只吃我的工作,加上如果有兩人作業或者他們加班的話,有時會來不及。
加不加班就是老闆說的算,基本上就是要趕出貨什麼的。
為了避免人力空轉,所以老闆不曉得怎麼安排工作的,所以有時候沒有很趕的東西,
突然會變得很趕。這種人力空轉,除了內部的,還有外部的。
內部當然是要讓我們做現場的時常有工作可以做,當然有時候沒工作,可能就去做雜事。
外部就司機之類的,基本上回來就準備上下貨,或為出車做準備。
不希望司機他們閒閒無事在那邊等待空轉之類的。
換句話說,由於外部因素,所以常常老闆就在說車子快回來了,要出什麼貨、
或者馬上要把什麼東西趕出來之類的。
明明晚一點也不要造成送貨delay到,不過由於老闆不想要司機人力空轉,
所以有時候都會莫名奇妙趕東趕西。我並沒有接觸業務和物流這一部分,
所以常常也不知道哪個司機什麼時候要回來,通常都是老闆告知的。
工作也大部分是老闆在安排的,基本上就依照老闆的要求行事,
就不會讓外部人力空轉…之類的。
= = = =
今天也依然在趕東趕西,有一項也算是很特殊的產品,數量也算多,
結果老闆就叫包裝組不用算數量,直接包裝起來。
基本上就相信我一定會多做數量所以才採用這種方式,不用這種趕貨方式是很危險的。
因為我也常說機台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導致計算上的和實際上做出來的數量不一樣。
雖然有多做,但也沒多做很多,因為老闆也沒有事先提醒我要多做一些。
而且在趕貨,包裝組可能也會因為慌忙中導致出錯,尤其今天來個新人。
這種趕貨方式其實老闆以前也算常用,基本上就是那種訂單一接到,馬上要出的那種。
如果數量又多來不及的話,就會冒險採用這種方式。
結果就是如果出問題的話,恐怕是我要承擔這個責任,也就是認定我數量沒有算對。
其實我對於這樣的安排不太滿意,不過為了避免下次再冒相同的風險,
以後這類特殊的產品,我可能要多做幾十個數量以上。
我並不能事先知道老闆心理在想什麼,但是能夠透過經驗與反省減少不必要的錯誤。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