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7 開發

作者: htx9 (螞蟻)   2016-07-27 19:17:33
今天的狀況還可以,雖然有小小的出鎚,整體的情況還算不錯。
今天也是給機台大哥吹電風扇,大哥你會熱就早說嘛…。
不過這樣一來就變成換我熱了,所幸到現在還可以忍受,畢竟我不是肥宅(誤)。
今天來了個新人,好像是幫忙包裝組的工作,但不曉得實際負責的職務是什麼。
基本上我是那種不太會主動去問的悶騷類型,就結果論而言,包裝組多了一個幫手。
也就是說我這邊又必須加快工作效率了,之前跑了個外勞,
應付一、兩個人綽綽有餘,常常覺得很無聊,現在多了一個人,
就必須用比較快速的作業方式。
昨天探討的會做錯數量的原因,除了那三點還有筆記抄錯外,
其實精神狀況也會影響出錯的機率。
如果睡不飽,做事情當然無精打采,沒太大的效率可言,
偏偏我現在還是習慣性睡眠不足。
另外就是在趕工作時,由於精神狀況處在高壓的焦燥情緒中,所以常常忽略一些小細節。
若是能夠時常保持平常心,其實就可以冷靜下來,去發現習慣性行為所導致的錯誤。
趕工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做完馬上要出貨的,因為時常可能會有這種訂單出現。
(臨時馬上要的那種,而且無法事先預測。至於怎樣安排出貨和擬定工作的先後順序,
大部分都是老闆在決定的。如果沒有特別要趕什麼,或者是同樣要趕的同一批貨,
我才會依照自己的想法擬定做事的先後順序。)
除了是訂單的急迫性所造成的壓力,另外當然就是來自包裝組的壓力。
其一就前兩天也說過的,要應付包裝組目前的工作性質,要先做相同性質的工作。
另外就是如果來不及給包裝組進行作業,也會造成工作上的壓力。
這種壓力就會導致精神狀態陷入焦慮的狀況,目前還沒有辦法克服它。
因為處在不能保持平常心的狀態,所以才常常疏忽一些東西。
目前就是養成一些習慣,透過放慢工作速度進行重覆性檢查,來降低發生失誤的風險。
今天就由於有複算,抓到一個差距算大的計算錯誤,幸好有發現。
至於昨天那個cad圖形因為不常做所造成的誤算,目前還是沒有想到適當的對策。
想說是不是要養成習慣,在進行計算時多加入一個參數,平常這個參數值為1,
如果是跑cad圖形時,這個參數值可能就為2還是3。
但是似乎會讓筆記變得更複雜,每次做計算都要多註明這個參數的話,
佔空間又沒有效率可言。
其實要應付兩、三個人的包裝作業,在之前那位逃跑的外勞還在時就常常發生了。
所以說應該是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真正來不及也只有那幾次。
大部分來不及是因為幾種狀況:
(1) 如同之前所述,包裝組作業順序和我想像中的不同,導致我必須變更作業順序,
目前我比較留意他們的狀況,儘量同樣性質的工作先做。
至於老闆突然插單的情況,大部分也會在他們做完之前,
把相同性質的工作項目做出來。
前幾天發生的來不及狀況是這一種,由於做事的順序不同導致我這邊來不及。
不過我後來想想,如果我改變做事的方式,應該來得及。
(2) 明明我這邊就沒東西了,然後老闆還叫包裝組加班。把東西都做光光,
結果明天就等著看我表演,在之前這種狀況還蠻常發生。
不過我通常是早上先生一些小東西讓他們作業,或者撐到老闆來,
他們被叫去做雜事,我才覺得得救了。
(3) 我這邊沒什麼工作,或者有什麼東西要趕出貨,所以去幫忙包裝組的作業。
結果因為東西都做光光了,而我因為在幫他們所以沒有什麼產出。
之前兩、三次來不及就是這種情況。
老闆的思惟最主要是應付先出貨的產品,然後是方便包裝組作業的做事流程。
變成我常常要應付他們,而改變目前的做事方式,或者是幫忙他們。
就第一點所說的,其實可以來得及,是因為做事方式選擇錯誤才導致來不及。
這是怎樣一回事? 這算是我的疏忽,因為沒有拿捏好包裝組做事的進度,
也畢竟當時包裝組在作業時是在我看不到的地方。
我當時是想把剩塊用掉,所以採用比較慢的作業方式,其實應該先從整支材料下去處理。
為了應付工作是否來不及,也許應該適時調整做事方式。
正如同各個方面都要兼顧,所以要時常根據情況改變做法。
看來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不知不覺就打到一百多行了。)
= = = =
接下來才是重點。目前的做事方式,有什麼是可以改進的?
有時候翻翻自己以前寫的工作筆記,突然發現有些idea是一直被我忽略的,
雖然之後有一陣子常在使用,但是因為違反我的僵化性思維所以過一段時間就又忘記了。
有時候是因為斤斤計較,選料選半天。
今天有一項因為不好找料,所以採用了之前上輩教過我但我偶爾才會用的技巧,
嗯… 想不到適合的名稱,就暫時叫做「剩餘利用」吧。
有些技巧是上輩教我或者是我自己想到的,通常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名稱,
就好像必殺技一樣。利如: 連打帶跑(左右互搏的延伸)、垂直技法、combo技法(包含
兩種技法,好像也沒有特殊名稱)、墊板模式等等。
(ptt好lag,先存檔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