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日記 (33) 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16-07-24 19:48:47
  儒道兩家的學問以心性修養為核心,以儒家來說,就是要做「誠
意正心、戒慎恐懼」的工夫,不斷純淨化自己的意念。儒家修養工夫
的內涵非常豐富,其中「將重視的價值由外在扭轉為內在」應是關鍵
。如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孟子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盡心上》)「為己」、「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自我成長、進德修
業,這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屬於內在價值。「為人」、「求之
有道,得之有命」是希望獲得別人肯定,這是無法完全由自己掌握的
,屬於外在價值。
  孔孟對內在的重視皆勝過外在。內、外在的區分又可以轉為公私
、名實,內在價值是公和實,自我成長是為了服務社會,這是「公」
;進德修業也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培養內涵、建立道德事業,這是「
實」。外在價值是私和名,能夠處在金字塔頂端、受人崇拜的總是少
數人,大多數人都很平凡,默默盡到身為社會一份子的責任。如果要
站上高位,就不得不把別人排擠、打壓下去,這是「私」。且知名度
與內涵沒有必然的關連,說得極端一點,甚至要去掉內涵才有知名度
。如台灣的媒體便是如此,報導嚴肅、正經的國家大事沒人要看,反
而是從網路上抓一些瑣碎的笑話、美食介紹或辣妹圖,點閱率超高。
追求知名度是可以不擇手段的,這是「名」。內外、公私、名實又可
以轉為理欲,總之如同孔子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里仁》)「喻」有重視之意,「喻於義」或「喻於利」,便
是君子與小人的分野所在。
  明代大儒王陽明對孔孟的想法也非常了解,他說:「務實之心重
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全是務實之心,即全無務名之心。若務實
之心如飢之求食、渴之求飲,安得更有工夫好名?」(《傳習錄》卷
上)此心究竟是好名或務實,是每個人隨時要問自己的。以我管理的
「快樂學儒道」臉書社團為例,社團成立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直到最
近一、兩個月才比較有在經營。社團的定位是希望將傳統經典與現代
生活結合,雖然因為工作忙碌,時間非常有限,但藉由轉貼文章或新
聞,再加上幾句話,點出與儒道思想呼應之處,對讀者或許也有一些
啟發。實行之後成效良好,對儒道有興趣的幾位朋友紛紛到社團留言
,達成了交流的效果。從世俗觀點來看,轉貼及評論熱門新聞,或許
會被解讀成是吸引別人關注的一種手段。但儒家的重點不在行為本身
,而是背後的想法、心態、價值觀。如果以「實」為主,希望增廣見
聞、將儒道思想活學活用、有機會與同好切磋,這是比較健康的想法
。如果是因為做學問孤單寂寞,要做個秀炒作一下「名」氣,價值觀
就容易滑轉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