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24 如人飲水

作者: tingpiau (林恩)   2014-09-24 22:12:57
140924(三) 台北。太陽雨和彩虹
I was tagged to share a list of 15 books that have affected me.
1.Paulo Coelho 全作
2.Italo Calvino 全作
3.沉思錄(Marcus Aurelius)
4.魔戒(J.J.R. Tolkien)
5.菜根譚(洪應明)
6.Dear Marko(fran fran & PENCIL)
7.西藏生死書(索甲仁波切)
8.厚黑學(李宗吾)
9.少年小樹之歌(Forrest Carter)
10.脆弱的力量(Brene Brown)
11.幾米 全作
12.恩佐 全作
13.推拿(畢飛宇)
14.貓頭鷹守護神(Kathryn Lasky)
15.轉瞬為風(佐藤 多佳子)

  很顯然比 15 本更多,幾個念頭間閃現而過的,不是單一冊書籍,而是作者筆下的所
有書籍,只好附上全作;如果真要說 have affected me 的話,每一本讀過的書,無論是
怎麼樣機緣下的相遇,生命必會因那些文字或圖畫影像產生波動。
  像是透過字裡行間的訊息,堆疊出某個人一小小部份的靈魂一樣;不過也僅止於一部
份,這樣便足夠。只是用自己的心情,感受作者在書裡願意透露給我的片段訊息而已。
  事實上我不喜歡看新聞。
  東方社會總把公眾人物的標準比擬得猶如聖人嚴謹,不能隨處吸菸、出入特定場所、
犯了錯便要公開撻伐、連追求最簡單不受打擾的愛情都辦不到。然而我們明明是如此平凡
的人而已,有七情六慾,有犯傻、有犯錯的時候。他們何以受到這種待遇呢?
  說到底,我關注的,只是身為政治人物,是否做好了為官的本質;音樂人、電影人、
寫手……一切藝術創作者做出了什麼樣震撼的人心的大作。我會因為他或她的孝順、愛家
、良善,在心裡默默加分,願意掏錢買份正版發行的作品;但他抽菸、喝酒、賭博、感情
狀態如何,不屬於我能輕易定論的範疇。我純粹喜歡音樂、電影、文字,欣賞他工作上的
表現,或是長得賞心悅目,如此而已。
  道德屬於自己與靈魂的責任。
  一切,如人飲水。
  誰與誰的戀情、誰與誰的抹黑、誰與誰的不睦,看了標題、關掉網頁、闔上報紙,一
切雲淡風輕。不如花上這零碎的幾分鐘,聯絡家人朋友,對生活在自己周遭的人們,多付
出些關心;或是點閱國際大事,看看地球上其他角落正在發生的事情。
  當博大的儒家思想滲透東亞,從一門學問轉變儒教時,這個文化圈似乎早已不自覺受
種種教條綁縛,與當今社會追求的自由,完全背道而馳。
  才發現印象最深刻的書本們,泰半都是追求靈魂解放的。
  雖然明白人永遠不可能達到真正的自由,終其一生多多少少都得為別人而活,還是忍
不住想嘗得多一點點自由的滋味。
  明明小時候很想出國留學,看看世界上還有多少和我生長環境不同的文化,試試另一
種教育體制下的天空,會不會更適合喜歡曾經找問題、反駁既定論點的我;而今卻再也沒
有過一絲一毫的衝動。
  
  曾經討厭自己是個女生,所以不能出國讀書、不能自己出遠門、不能享有同年齡的男
孩擁有的自由;曾經討厭自己的好成績,所以不能貪玩,必須讀更好的學校(可是太平洋
與大西洋的那一端,有更多聽起來讓親朋好友們更羨慕、讓家中長輩們更有面子的學校不
是嗎?),才有完美的未來;甚至曾經討厭,我到底為什麼是我。
  但那些情緒有一天釋懷了。
  若帶著這些沉重行囊,永遠也沒辦法像聖狄雅各那樣輕巧踏上旅途,而且,種種的批
判以及流言,對說出口的人而言是一瞬間的快慰,沒有責任歸屬,甚至沒有半點關心的成
分,那麼我沒有理由承受這一切。
  而且我們總是會在某些時候學會,「放手」,是我們長遠生命裡,多美麗又優雅的動
作。唯有心淨空了,才有位置容納更多愛和自己的期待。當明白之後,驀地感覺觸摸到自
由的鬆軟手感。
  
  喜歡聽見熟識的朋友說,我變得不一樣了;而且更喜歡聽見與我最熟悉的親人們,如
此告訴我。那些他們不知道時隱隱發生的事情,以及默默不著痕跡的努力,才是不知不覺
引起改變的精髓。
  「你開始工作之後,話少了,又沉穩很多。」
  「這樣才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啊。校長說每天都要思考三小時。」
  儘管如此,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少成熟,因為還是像個 4 歲小孩般,愛笑愛鬧愛玩,為
著一點點簡單的小驚奇就笑得開心。
  像是再過兩天,就可以迎接睡飽飽的週末了!咿比耶比~^w^
  至於剛開學就寫不完的作業與讀不完的 paper 們,改天再說。
作者: waleic (小藍鯨)   2014-09-27 10:13:00
同感! 寫得很棒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