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日記〈十六〉

作者: tarantella (Arithen Jacks Zhang)   2014-09-14 06:22:59
http://arithen.pixnet.net/blog/post/197532382
新疆蛋白石
作者:紫玉
新疆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矽膠凝體,含5-10%的水分,是二氧化矽的水合物,是
非晶質結構,所以無一定的外形,斷口為貝殼狀,主要是二氧化矽的膠體沉澱形成的。
蛋白石作為寶石,英文名為opal,中文音譯為歐泊。
主要特性為:
晶系:屬非晶質體
折光率:1.37-1.47(折射率與其含水量有關,其折射率隨含水量增大而減小)
硬度:5.5-6.5
密度:2.15-2.23g/cm3 。
蛋白石在礦物學中屬蛋白石類,是具有變彩效應的寶石,是一種含水的非晶質的二氧化矽
。無固定外形,常為緻密塊狀、粒狀、土狀、鐘乳狀、結核狀、多孔狀等。
內部具球粒結構,集合體多呈葡萄狀、鐘乳狀。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淺黃色、桔紅色等
。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澤、珍珠光澤、蛋白光澤。具變彩效應。在長波紫外線照射下
,不同種類的蛋白石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
蛋白石有兩個變種:貴蛋白石和普通蛋白石。貴蛋白石會因觀看角度不同而顯示顏色閃光
(虹彩),它的虹彩由其結構——極小的二氧化矽球體規律的排列——繞射光線造成的,
圓球越大,顏色範圍也越寬,所以貴蛋白石有若干種不同顏色。
蛋白石主要指顏色比較單一,如無色、蛋白色、淺灰色、淺黃色及淺紫色等,由於構成它
的二氧化矽小球直徑太小,因而不具有變彩效應,利用價值較低,有些屬於玉石級,好些
的也僅屬於低檔寶石。
在河南、陝西、雲南、安徽、江蘇、黑龍江也有蛋白石產出,後又在內蒙的陰山、新疆等
地也發現蛋白石礦,多為無色或白色的,因此主要作為料石使用。
最近在新疆哈密發現的:“地表包漿”的身披沙漠漆的蛋白石,可能是我國首次發現,只
零星分佈于哈密東南的戈壁灘深處和生命禁區的荒漠中,且數量極少。無固定外形,多為
緻密塊狀、粒狀、土狀、鐘乳狀、結核狀、多孔狀等。色彩極為豐富,底色呈黑色、藍色
,乳白色、淺黃色、桔紅色等數十種顏色。性脆,易乾裂,貝殼狀斷口。一般具有脂肪或
珍珠光澤,半透明至微透明,少部分在陽光下能變幻出絢麗奪目的色彩,琢磨後則閃爍著
珍珠或者彩虹般的瑰麗光澤,是不可多得的貴重寶石。
哈密蛋白,有的通透如玉,在光下透透的,如同一塊雞油柔柔的、潤潤的,令人愛不釋手
!有人為蛋白石把件配珠,選了一顆最好的白玉串在一起,玉珠如灰,難以相配;有人把
一塊羊脂玉牌和蛋白石相比,從觀感、質感到手感,哈密蛋白毫不遜色。
新疆哈密蛋白,有的純白如瓷,釉色如古,漆沁如畫,配以它獨特的珠狀凸凹,如同一件
精美的瓷雕作品,古香古色;有的石友用此作雕件,無論顏色、質感、釉色均為上乘,別
有一番韻味!
蛋白石對佩戴者的影響:能激發靈感、想像力,帶來突破性、躍進式的思想與觀念,是有
專才、天才型人士們的寶石。強化個人能力與才華,有果斷執行能力,能聚財及招財。招
來客人,商戶必備。在古代國人十分喜愛蛋白石,特別是明清期間,視它為宮廷珍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