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體制內脫逃 李靜宜與她的芮尼克探案

作者: medama ( )   2018-05-04 20:31:22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2601
https://i.imgur.com/3X5MpCk.jpg
專訪》從體制內脫逃的翻譯/推理術:李靜宜與她的芮尼克探案系列
2018-05-04 17:22 沈眠 文字工作者 王志元
許多年來,英國犯罪小說家約翰.哈威(John Harvey)一直是台灣重度推理讀者的心頭
愛。哈威小說厚實,需要專注深入的閱讀,在迷信速度之惡靈的時代,很容易被市場機制
拋卻遺忘。但懂得類型精髓的人始終忘不了哈威,尤其是他筆下跟四隻貓一起生活、度過
漫漫孤寂長夜的警探查理.芮尼克。
翻譯過五十幾本書、以《追風箏的孩子》優美譯筆聞名的李靜宜,就是其中之一。在成立
東美出版事業後,她決定親自翻譯,完整引進,並重啟「芮尼克探案」系列。預計花費6
年時間,重新推出全系列12部作品。
何以這般心心念念於哈威的芮尼克警探?又為什麼要在如此慘澹的出版年代進入出版領域
呢?
▉脫下高跟鞋,翻譯謀殺故事
李靜宜翻譯小說的緣起,是有一回她跟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聊天,提到自己的心願其實
是譯一本推理小說。王榮文當下回應:這有何難呢,多的是小說需要翻譯。當時,由詹宏
志策畫選書的「謀殺專門店」推理經典俱樂部(遠流出版)正如火如荼、波瀾壯闊進行,
於是,李靜宜的譯界人生就此展開,接連有《雙面狄米崔》、《法律的悲劇》、《古烏伏
手卷》問世。其後,即使在忙碌的公務之餘,她也一再接下翻譯工作,樂此不疲。
李靜宜曾任職外交部,後來調升至總統府負責機要工作,平日上班時穿套裝、高跟鞋,工
作繁重。而作為興趣的翻譯,能夠幫助有效地去除盤據腦中的各種公務。她笑言:「這樣
說雖然很奇怪,但翻譯時需要進入深度的閱讀狀態,相當花腦力,根本沒辦法想其他事,
反而可以讓我擺脫煩人事務的糾纏。」在日常的耗損中,看似要多花精氣神的翻譯工作,
竟爾成為個人補充電力的機制。
對李靜宜來說,翻譯作業無疑是人生最美麗的逃脫術。
擔任高階公務員,想來會讓不少人豔羨,李靜宜卻在一年前毅然退休,並且決定投入出版
工作。在丈夫的支持下,東美出版公司火速成立。
為何會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李靜宜強調,倒也不算雄心壯志,只是人生的上半場已完成很
多別人的期待,覺得已經夠了。「下半場,我就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真正值得去做的
事。」停頓幾秒,李靜宜笑笑地說:「也有可能,單純只是中年危機的反射動作。」
經營出版社至今的心得是?李靜宜露出苦笑:「如果說我一點都沒有後悔,真的太矯情了
。」實際上是,各種細瑣的事層出不窮。從選書、收稿、編輯、審訂、設計、選紙、印刷
、企畫到找經銷商、上通路等等,都讓她有奔命之感。訪談前日,有份譯稿問題較多,她
獨自編修到半夜二點,難免有何苦找自己麻煩的念想。
「以前單純翻譯,簡單多了,我只要完稿就可以。說起來有點好笑,我以前真的認為,書
只要印好了就可以直接進書店賣。中間該有的程序、步驟什麼的,我完全不曉得。」李靜
宜笑起自己的天真。
但她並不想放棄,「做出版很有趣,每件事情都很驚奇,都是全新的挑戰。」尤其看到了
書的成品,乃至於東美的作品受到讚譽與得獎時,都在在鼓舞著李靜宜繼續下去。
雖然現在普遍認為閱讀是非必要的,但李靜宜深信「閱讀是認識世界最重要的方式。」她
認為,渺小的人類不可能親身經驗所有的事,要理解廣大的時空,只能透過閱讀,以此延
伸自己的想像力與視野。是以,她認為出版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且感覺到無與倫比的幸
福。
李靜宜語氣沉穩深刻地說:「也會是這輩子,我所能留下的最好的東西。」
https://www.openbook.org.tw/sites/default/files/u569/img20180503144225.jpg
李靜宜的譯作豐碩(東美出版提供)
▉連犯罪小說家哈威看過都說無可挑剔
說起鍾愛的哈威、卜洛克(Lawrence Block)、席勒曼(Tony Hillerman)、康納利(
Michael Connelly)、以及荷瓦兒與法勒(Maj Sjowall&Per Wahloo)夫妻檔,李靜宜的
眼神自自然然地明亮晶瑩起來。她原就喜歡讀推理小說,這種充滿迷團的神祕書種強烈吸
引著她。「當然,一開始只是作為打發時間的閱讀,但隨著歲月的累積,讀得愈多就想得
愈多,也就開始樹立起自己的品味與愛好,再也不可能那麼簡單只是消遣而已。」
不過,李靜宜真正對推理類型有全面認識,還是要溯及1997年的「謀殺專門店」叢書計畫
。台灣首次有這麼完整的推理小說書系,又以會員制行銷(按月寄送到府、精裝書無法在
市面上購得),使得李靜宜大開眼界。同時期,陳雨航、唐諾等人主事的臉譜出版,也正
接續推出卜洛克、漢密特(Samuel Dashiell Hammett)、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席勒曼、哈威、麥唐諾(Ross MacDonald)等推理作家的系列作。詹宏志的
規畫是廣度呈現,唐諾則提供深度認識,讓李靜宜對此類型書種的想法,大獲提升。
再後來,她和傅月庵等品味近似的友人常聚在一起,討論的都是那些深情所愛的推理小說
家,總設想著日後要開哈威出版社、康納利出版社或藤澤周平出版社,把這些在台灣被輕
忽作者的書都出齊了,就關掉,再開另一間以作者為名的出版社。
這些念想,成了東美出版誕生的契機。而其中,在台灣書市重啟過好幾次,但始終沒辦法
全套出齊的芮尼克探案,多舛的命運也讓李靜宜最為掛心。
東美成立後,李靜宜非做不可的也是芮尼克探案。她打算一年2本,慢慢把系列的12本譯
完、出版,而且不假他人之手。「因為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小說,當然一定要自己翻譯。」
李靜宜補充:「我們一票人嚷嚷著要開哈威出版社的時候,版權經紀人
譚光磊也跳出來讚聲過,說他會幫忙談版權。」她滿眼都是溫暖的笑意,「等我真的要開
出版社了,那他也一定要談個漂亮的價錢回來啊。」
譚光磊使命必達,確實把整個系列都談下來,並且成功將授權年限拉長,以避免發生最後
一本芮尼克譯好發行時,第一本的中文版權已到期的窘境。
台灣出版推理系列作品,常為了試探市場需求,不按照原文系列的順序,而是揀選較受矚
目的幾本逕自發行,以求速成,比如卜洛克中文版是先有《八百萬種死法》(系列作的第
5本),後來熱賣後改版才調整回來。當年的約翰.哈威也是,前後發行了系列第6本《冷
光》與第5本《荒蕪年歲》。
李靜宜也曾考慮過,是不是該依循現實,採行相同作法?最後,她決定必須按照原來的順
序。以往閱讀中文版時常有很深的困惑,因為順序亂跳,以致有些事件與人物會產生錯亂
。更重要的是,她說:「應該把發生過的生命經驗,依序放回主角身上。就像人一樣,今
天的我,一定是來自於昨天的我。經歷過特定事件與變動後,人的狀態會很強烈,而且反
應可能會截然不同。這些差異,非得要依照順序來讀,才能有所體會。」
「長遠而完整,是我對芮尼克探案的堅持。」李靜宜表示。
東美與設計師劉克韋的合作模式,也是以12本為單位。目前已經出版的《寂寞芳心》與《
變調人生》,前者的書背是愛心,後者是圓形圖案,其後每一本都會出自一致的概念,系
列出齊後放在一塊兒看,自會顯現出最高的完成度。李靜宜露出滿足的笑容:「書封設計
好後,我們傳給哈威看,他很快就回覆說,製作非常精美,根本沒有什麼能挑剔的。」
▉體制內的他們,溫柔地不讓自己被改變
芮尼克的魅力何在?李靜宜舉另一個她喜愛的警探、康納利筆下的鮑許作為對比。鮑許是
硬漢,孤狼也似的,思維與行事都帶著激烈的感覺,去衝撞現實,咬緊不放。芮尼克則是
溫柔的人,一個普通人。他會以溫和的態度,去面對不公不義。他活在警察組織裡,活在
體制內,接受現況,但又能不讓外面狠毒邪惡殘酷的世界改變自己。
李靜宜深情地說:「他的心中還是留著一塊溫柔的位置,給自己和生活。」這名警探養著
4隻以爵士樂手命名的貓,當他帶著深深的疲倦回到家裡,與貓相處的溫柔情境,每每讓
李靜宜動容。那顯然是一個努力維持溫柔的人,不想被恐怖顛倒的現代壞滅擊毀。李靜宜
喜歡哈威慢步調的敘述,芮尼克如何迎接悽慘的冷酷現實,但又能保持自身的信念,活在
日常裡。
「堅持住對人性最後的一絲信心,我以為是最重要的。」李靜宜說。
李靜宜覺得自己過往的公務員生涯也是這樣的,工作總是全副武裝,準備打戰。回到家後
,依靠閱讀與翻譯,方能讓自己復原。
對不養貓的李靜宜來說,也許翻譯就是她的貓吧,一股溫柔而神祕的力量。
哈威養貓嗎?據李靜宜所知,並沒有,但他把貓寫得很生動,也把人與貓之間的情感與互
動寫得十分真實。養貓是芮尼克的特殊標識,一個終日跟冷酷罪犯打交道的人,回到家餵
貓這件事,相當不可思議的詩意——也因此在書封與宣傳海報上,都可以看見貓的存在。
李靜宜認為:「貓可能是隱喻,是人性的反射,是哈威藉以展現世界殘暴與溫柔兩面性的
巧妙設計。」
哈威的主要魅力是什麼呢?李靜宜回答:「他在犯罪小說裡,塑造了音樂和詩的世界。」
同時寫詩的哈威成立Slow Dance出版社,專門出版詩集,至今已經79歲的他仍然會舉辦以
爵士樂伴奏的朗詩會,親自登場。他的小說也有大量的詩歌、音樂元素。李靜宜讚嘆地說
:「他的行文用字相當簡潔,但又能立體地表現出最為深沉的場景與情感。」
也許,對真實人生裡的哈威來說,詩和爵士樂就是他心中綿延不斷養著、共同生活的貓吧
。東美有沒有可能出版他的詩集?李靜宜表示,這幾年間詩集出版在台灣確實很蓬勃,她
會慎重評估。
▉理解,才能推理
訪問最後提出的問題是:推理與翻譯是不是很像的兩件事?
乍聽下,李靜宜略感驚異,但細想後她表示,確實是近似的:「最好的翻譯,是要能入戲
。也就是說,可以同理書中的角色,盡可能地變成他們,用他們的方式去思考與理解,如
此一來,才能比較精準地傳達作者的訊息。」
推理不也是這樣嗎?推理不止是邏輯演繹而已,你得進入別人的內在狀態去認知推敲,才
能有足夠的貼近,明白為什麼他會有那些選擇、決定和行為,進而產生真實的連結。
換句話說,推理是一種與他者同步的能力。
持續對罪犯心理進行探索的芮尼克,亦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他深信,一個人會犯罪,不是
天性邪惡這麼簡單,而是後天有著各種複雜的原因層層疊疊組成。芮尼克擁有夠堅強的正
義感,但又不會過度正義,跨過不可逾越的底線。他行走在罪惡和善良之間,致力於瞭解
犯罪與邪惡更多。哈威寫推理,不是單純解謎,而是為了有更深的人性認識與共感。
這也是李靜宜非常珍惜這個系列的原因。當她透過翻譯與閱讀理解芮尼克愈多,就愈是如
同生命裡真有那樣一個人,在掙扎著困惑著矛盾著,又總不放棄,在前往人心的幽暗中,
堅定地相信,在那後面還有溫暖的光。
在愈來愈缺乏相互理解意願的台灣,為什麼需要讀哈威小說與芮尼克警探,原因或許就在
於此。要維持心靈不壞,就得像波赫士說過的:「我真的很勇敢地懷抱希望。」芮尼克可
說是最好的示範。
專訪結束翌日,李靜宜發來一封email,關於訪談中提問的推理與翻譯,她又再次深思,
覺得真的很相似,故更細膩地在信中解釋了其中緣故。
有這樣認真面對各種提問的翻譯者、出版人,喜歡哈威的人真是有福了。●
寂寞芳心
Lonely Hearts
作者:約翰.哈威(John Harvey)
譯者:李靜宜
出版:東美出版
定價:380元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4201
作者簡介:約翰.哈威(John Harvey)
1938年出生於倫敦,是小說家,也兼有詩人與劇作家身份。
在諾丁罕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曾在中學教授英文與戲劇,後轉而從事專職寫作。並於
1980年代返回母校,教授電影與文學。作家生涯創作過百餘部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
犯罪推理系列。尤其是芮尼克探案的系列小說。
哈威最為膾炙人口的查理‧芮尼克探案系列第一部作品《寂寞芳心》,甫出版便廣受矚目
,獲英國BBC改編為影集,並登上英國泰晤士報的二十世紀百大犯罪小說榜。
2007年,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再度頒發表彰終生成就的鑽石匕首獎,推崇他為「犯罪作
家中的犯罪作家」。
作者: gerg (桂格)   2018-05-04 22:15:00
作者: nixo (good)   2018-05-05 04:26:00
我手上有麥田四本,臉譜兩本是舊版全部了嗎?
作者: kazushige (千森)   2018-05-05 16:10:00
李靜宜跟陳宗琛都是值得尊敬的出版人兼譯者
作者: vence   2018-05-05 18:03:00
不曉得席勒曼也有機會繼續出完嗎
作者: tomx (長門大明神保佑)   2018-05-07 19:31:00
改天去買
作者: amberyen (今天起多吃河蟹)   2018-06-05 00:40:00
很棒 會想買來看 希望他真的能出完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