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腦髓地獄

作者: forestcatcat (森貓)   2014-05-23 02:44:26
日本推理四大奇書之一,在這四本奇書當中,字數僅次於《匣中的失樂》
依傅博先生的書介所載,共四十八萬字
先來看看書封所提供的本書簡介:
一個男子在從未見過的房間醒來,驚恐發現對自我的陌生與不安
隔壁女子淒怨沉痛的叫喊,向他訴說兩人的關係
詭異而慘絕的訊息更令他恐懼
一位名叫若林鏡太郎的人出現
自稱代替已故的正木教授來完成以男子為實驗對象的瘋子解放治療
藉著幫助他恢復記憶,解開離奇案件之真相
然而,已死的正木教授卻又出現,提供了許多撲朔的線索,
男子回溯祖先的歷史
潛藏在基因中輾轉遺傳到他身上的祖先記憶一一喚醒……
究竟,事件的真相是甚麼?男子是否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閱讀此書之前,我先在網路上找到了幾篇沒有內容雷的感想短文參考
評價的兩極化如同當年在日本出版時的讀者對待
不喜歡這本書的人,對它的評論大抵是艱深、難懂、沉悶、異常、不愉快
諸如此類的負面詞彙,不過對於將感想短文僅供參考的我而言
卻沒有這樣的概念,亦即,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新奇、有趣
這是築於我對於艱鉅知識不強求消化的前提上
依照此書完成的時間,理應稱不上新奇二字
但是正因為它是早期的變格派推理小說,在當時絕對是新奇的
新奇的程度,使得江戶川亂步對他也帶著微微批判的激賞
而現代的推理作者,能夠完整地製造出如他詭異感的作品之人
(詭異與恐怖的定義自然不同),大概也只有京極夏彥
然而,京極夏彥的推理是妖魔鬼怪系
腦髓地獄裡出現的角色,卻實實在在的是人
故事的主要人物大致上有三位:第一人稱的「我」、若林博士、正木博士
讓讀者跟隨書中的內容去思考「我」是誰
個人認為是夢野久作在創作時的第一個設想,也是整本書的骨幹
進入小說正文的開端,作者便先描述了不知道我是誰的「我」
被嗡嗡的鐘聲吵醒,發現身處在一個禁閉的房間裡
接著知道這是九州帝國大學附設的醫院,精神科病房的其中一間
「我」對自己的長相陌生,對隔壁房傳來的女子聲音陌生
「我」所開始記憶的,均為「醒來」後別人告訴的、實際去感受的一切
首先,「我」面對的人是身為法醫學教授的若林博士
若林博士說了一連串為何會在此處的原因,讓「我」自行在腦海中分析與假設
並說明使「我」成為實驗參與者的正木博士已不在人世
然後帶「我」沐浴更衣,領「我」去見了一個同樣患有自我忘失症女子
宣稱這是「我」的未婚妻
我認為有趣的點從故事的起頭便開始了
身患精神疾病的「我」,儘管忘了與自身相關的所有事物
卻能夠有條理地去思索四周的環境、若林博士告知的字字句句
這意味作者有極寬廣的書寫空間可以令讀者和「我」去一起衝撞
接下來的步驟更像個有計畫的氛圍創造:
若林博士引導「我」去瀏覽的精神科學資料室
只是為了把正木博士的遺稿交給「我」
遺稿的內容佔了全書極大的篇幅
在閱讀第一部分,歌謠式的瘋子地獄邪道祭文時
我忽然想起捷克導演斯凡克梅耶使用木偶與真人所拍攝的浮士德
就是歌德原著,把自己的靈魂與惡魔交換的浮士德
祭文裡那鏗鏗鏗的狀聲詞,以及史詩般的分段方式、頂真的串句手法
很快地就使我被帶入木魚的節奏
去假想那個年代的日本,如何殘忍對待精神病患
與明白正木博士進行這個驚世實驗的理由
夢野久作何以使用精神疾病這個主題,來書寫這部變格推理
我想這篇祭文不光描述了當年的概況,也寫出了原因
正木博士曾經在祭文末段自稱和尚
在夢野久作的人生中,他也曾出家兩年
雖然他本人並未受過正式的精神醫學教育,但書寫這部小說的是他
在某種程度上,正木博士或可說是夢野久作自身的投影吧?
這本書名叫腦髓地獄
若林博士在資料室提及,一位年輕的大學生所寫的科學故事
以若林與正木為樣本的DOGURA.MAGURA
只要理解他的描述,隨即可以明白:
「我」所知道的DOGURA.MAGURA,就是腦髓地獄
(所以書中人物若林不僅誇獎了大學生,同時也讚嘆了夢野久作)
「我」便是演員,循著書中情節,或者說重演書中情節,一步步地給讀者觀看
把正木博士的遺稿繼續閱讀下去,從他對記者訪談留下的文字記錄當中
提到這個年輕大學生住在七號房
沒錯,恰恰是「我」所居住的那個禁閉房
文字記錄又說,年輕大學生在夢遊期間展現出常人無法觸及的超高智慧
然而清醒(脫離夢遊狀態)後,又恢復成痴呆,或說是常人模樣
於是乎,在第一六九頁,我產生了兩種想法:
一、DOGURA.MAGURA的作者就是夢遊中的「我」
所以,若林才希望「我」閱讀這篇著作
二、DOGURA.MAGURA的作者是正木博士,為了這個實驗而撰寫的腳本
想法一,夢遊的「我」撰寫了腦髓地獄
常人的「我」則讓讀者與自己重新經歷腦髓地獄,好似歷史重演一般
想法二,為了達成這個夢幻的實驗,反覆推敲與安排、收集資料
準備了一個讓「我」好好演出的殘酷舞台
正木博士的遺稿,有許多科學、生物學的瘋狂想像,例如胎兒之夢
當然,不用全然盡信,也不用極力反駁,這是小說的一部分
無論如何,夢野久作必須寫出一個在故事情境內適切的理由
以及最後提供給讀者佐證解謎的文本
例如正木博士那長達一百四十八頁,名為遺書的記錄
現今的醫學、科學都已比小說的創作時代進步,如同我們看早年的科幻小說
今時今日,行動電話不僅能夠隨地撥打,還能上網、玩遊戲、收發信件
這在幾十年前的確只存在於幻想當中
此外,夢野久作的部分觀點,雖然瘋癲,卻也非全不合理
我想,我也是夢野久作筆下的瘋子之一吧?
直到看完正木博士的遺書的最後一部分,即吳一郎的正式登場與發病
竟然沒有產生抱怨的心理,可能是瑣務太多,拆成三天讀完的關係?
抑或是我全心把它視作虛構的小說來對待,不管敘述的合理價值有多高
仍然全盤吃了下去,對作者身處的年代、對其所處年代的醫學科學看法
我的腦髓支援了難以自解的寬容,即使我對甚麼精神科學心理遺傳根本不通
然後,關於吳一郎的記述,我想起了陳雪的著作《惡魔的女兒》
吳一郎同樣是住在七號房,夢野久作給了他一個中國風的先祖故事
正木博士述說吳青秀的故事之前,先告訴「我」患有離魂病
看到這裡我真的不懂了,離魂與夢遊是相同的病症,只是說法不同
然而自我忘失症與離魂的差異在哪兒呢?
最後,讀者好奇與探究的「我」究竟是不是吳一郎
私心認為,可以覺得是,也可以覺得不是,而且到了最後已不重要
在讀者和「我」一起被腦髓地獄洗過腦之後
也許可以再回頭看看前面那些漫長的描寫,然後思考幾件事:
一、「我」患有自我忘失症,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
二、若林博士曾說,正木博士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為這項實驗準備
三、正木博士曾發出豪語,也許經過二十年的時間
日本會出現一個完美的精神病患者
四、吳一郎的家族心理遺傳,以及出生在這世上的經過
五、吳一郎在解放治療場聽到正木博士的問題後
過了整整一個月才再度現身治療場,這段時間,他做甚麼去了?
六、泛黃的報紙與刊載的報導
作者年表前的嗡嗡聲,為這本小說劃下了句點,也敲下了重讀的按鍵
我切實地明白,這本小說何以為奇,為甚麼是他的畢生鉅作
我想我會找個時間,把電影版好好地看一次,據說比較不傷腦髓
作者: Nishizawa (Ayumu)   2014-05-24 18:20:00
四大奇書裡面我認為《獻給虛無的供物》最易上手
作者: Alwen (鳳梨)   2014-05-24 18:40:00
不曉得立村會不會把匣中的失樂跟現給虛無的供物重新再版?
作者: Alwen (鳳梨)   2014-05-24 18:41:00
黑死館跟腦髓地獄都已經出了
作者: Posaune (橫濱的杜鵑不啼)   2014-05-24 19:07:00
腦髓個人認為是四本裡面最好看的匣中失樂則是最好上手
作者: SORAChung (SORA)   2014-05-24 20:53:00
我想大家應該都同意黑死館是最難讀的
作者: adolfal007 (蒼青)   2014-05-24 21:39:00
黑死館難讀+100
作者: jsjs168 (能登守平教經)   2014-05-24 23:46:00
黑死館難讀+1 個人覺得獻給虛無的供物最好上手
作者: Amontillako (俺は怒ったぞ!フリーザ!)   2014-05-25 01:45:00
黑死館讀到一半放棄,直接還回圖書館
作者: Amontillako (俺は怒ったぞ!フリーザ!)   2014-05-25 01:46:00
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書沒看完連續借都沒有主動退回圖書館的書ww
作者: unclebenjohn (期待幸福)   2014-05-25 10:49:00
1腦髓地獄在閱讀時的感受,永遠無法忘懷......(抖)
作者: katejiang (Fleurs du Mal)   2014-05-25 22:57:00
喜歡腦髓地獄...黑死館難讀+1
作者: Posaune (橫濱的杜鵑不啼)   2014-05-25 23:26:00
黑死館簡直是...已經不是難讀可以形容的了
作者: Coolistx   2014-06-03 14:00:00
推UNCLE大 同時也推黑死館難讀...
作者: gy39764 (新威尼斯的鳳尾船)   2014-06-03 17:02:00
黑死館跟伊底帕斯症候群比起來呢?後者我每看必睡著花了好久才翻完...
作者: hacedor (沒有個性的人)   2014-06-04 00:19:00
伊底帕斯我覺得比黑死館好讀XD
作者: jsjs168 (能登守平教經)   2014-06-04 21:37:00
連玫瑰的名字都比黑死館好讀啊
作者: Posaune (橫濱的杜鵑不啼)   2014-06-08 18:59:00
伊底帕斯比黑死館好讀很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