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全片幅的通透感/立體感/層次感 是什麼?

作者: jwjw0513 (最快樂的事情^^)   2019-02-26 21:58:48
「像場」 這個答案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這兩個字
小弟有幸前兩年去倫敦看Andrea Gursky展覽
跟北京杜塞道夫攝影展。
當照片輸出放大到某個程度時,他被觀賞的體驗感
便有所不同。
什麼樣的不同,其實就是
「畫面的平衡感」
一個平衡感處理好的照片,在輸出放大之後
就是整個畫面在眼睛的平行注視之下,可以很舒服的看到
整個畫面。
片幅越大,越容易達成這個效果。
簡單一點說,就是越接近肉眼的真實感受。
如果有學過畫畫的就知道光線的分佈與被畫物的透視感
都是在追求達到這種平衡的。
而Andrea Gursky 的照片其實都是有如此魔力
完全將整個畫面平衡感處理的非常好。
而且,其實他的照片很多都是用「合成」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去看Andrea Gursky的作品
就可以體會什麼是照片的
「通透感、立體感、層次感」
而這種感覺絕對不是銀幕用多好,或者色彩管理做的多好
就能體會。
目前台灣唯一有公開展覽的Andrea Gursky作品
就是在南港軟體園區站
「大教堂 I」
這幅也是他的合成作品。
那麼只有大片幅相機才能做的到嗎?
其實並不然,Andrea Gursky 2017作品
《Utah》
《Tokyo》
其實都是用手機拍攝而成的。
當然,這都已經是他們內化很久的眼睛觀察能力與後製很
精準的調整才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真的要拍出所謂的空氣感、平衡感
甚至有「油畫」般的畫質。
還是多看一些大師作品,多放大輸出自己的作品。
才能慢慢看到為什麼Andrea Gursky 的萊茵河 II
可以賣到400萬美金的天價了。
Ps.
如果要去看光學儀器如何影響到17世紀畫家的作品
不妨去大阪看展。
目前在大阪展出的維梅爾畫展,已經被證實
維梅爾是用光學儀器來輔助作畫的了
因為人的肉眼實在無法捕捉到那麼細微的變化
又將畫面的平衡感維持的那麼好。
對畫畫與照片的關聯性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
「大衛·霍克尼」的書
《隱藏的秘密》吧。
作者: shang47 (豆花)   2019-02-26 22:01:00
作者: nmchen (陳奈米)   2019-02-26 22:10:00
玄學。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9-02-26 22:25:00
萊茵河貴是因為是中片幅底片拍的,數位機身拍就沒價了
作者: zitinbxl (女人比男人更愛車...)   2019-02-26 22:40:00
推一個當代攝影跟器材無關,賣的是論述。
作者: milkdog   2019-02-26 22:44:00
你提到他很多作品都是合成,又說以手機當媒介拍攝,就表你說的這些元素跟片幅根本無關,或是小到可以忽略,而是全靠創作者的美學造詣呀。既然如此,一開始就提美學造詣不用提通透感跟片幅。
作者: jwjw0513 (最快樂的事情^^)   2019-02-26 22:50:00
像場精準度可以用手機拍出來喔,美學論述是一回事,畫面平衡感又是另一回事喔!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7 01:36:00
我去看了作品覺得這篇比較跟作品創作方法有關係跟使用器材或是立體感、通透感無關主要是創作的成品很像是用Nodal Rail拍出來的
作者: tr1111 (tr)   2019-02-27 02:06:00
你整篇回的跟片幅都無關阿……
作者: ttamura (踢田村)   2019-02-27 17:07:00
底片輸出也可靠沖印後製,有很多時候這「後製」的價值也不可小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