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衰尾道人的Z6建築攝影實戰心得

作者: zitinbxl (女人比男人更愛車...)   2019-02-22 00:14:40
首先來張圖:https://flic.kr/p/2e7Rnu2
打從一開始拍照,就是使用 Nikon 系統,從朋友的 D50、D60、D80、
一直到自己後來陸續買的 D90、D700、D3s、D4、D610、 D810、D850,
將近十年的時間都是使用 N 家產品。這段時間以來,除了鏡頭包袱以外,
沒有跳家的很大原因,就是機身給我很強的信賴感,
在出外工作的時候,知道可以信任自己的器材是相當重要的,
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盡情創作。
到了 2016 年底,開始逐漸將拍攝領域訂定在建築與空間攝影上,
Nikon 的 19mm 移軸鏡又更讓我離不開了。高寬容度,原生 ISO 64 的細膩階調,
在我的工作領域上為我帶來了很多後製上的便利,機身對於顏色的表現,在 D4 以後,
又更貼近我想要的,而到了使用 D810 與 D850時,又更臻完美了。
去年開始,手邊就剩下一台 D850,這完全可以滿足我在工作上的需求,
但是隨著年紀變老,在旅行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輕量化,
而且我一直想要再購入一台大概兩千萬畫素左右的相機,於是開始將目光轉向無反,
這時候 Z6 剛好上市,也就促成了這篇文章的誕生。
- 初印象
在第一次拿起 Z6 時,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握把部分跟 D850 的相似,
包含快門鈕附近的按鈕排列也與 D850 非常相似,
所以操作起來並不需要重新花時間來熟悉,
把按鈕功能重新指派過以後,可以說是直接上手了。
比較起之前拿過其他廠牌的無反,Z6 並不是最輕巧的那一個,
但是它扎實的組裝還有握感卻是感覺最好的。操作上唯一要重新習慣的,
只有原本在螢幕左手邊的按鈕,全部都移到機身右側,
但如此一來操作變得只需要一隻手即可。
在使用高像素相機以後,逐漸養成一個不使用高 ISO 拍攝的習慣,
在賣掉 D4 以後即便是日常旅行拍攝,我也很少使用超過感光度1000。
但是拿到 Z6 以後,我試著使用高於 3200 的感光度來來拍攝家裡的貓,
得到的影像是扎實的,而且雜訊控制也讓我滿意。
- 實戰 1.
拿到 Z6 的隔天,有一場在台中的工作,案場旁有個有趣的建築,
於是決定帶著它去測試一下,順便了解一下它在各種環境之下的表現。
當天我攜帶的鏡頭有 Z 24-70mm f4s、PC-E 19mm、
以及 70- 200mm F4。使用 FTZ 轉接環,
讓我能夠無痛使用平常習慣使用的鏡頭。
拿來來測試的場地是台中北屯運動中心,
這個建築有許多立體的曲線穿插在他的屋頂與立面上,在光線漂亮的狀況之下非常好看。
這張圖使用的是 Z 24-70mm f4s:https://flic.kr/p/QiA4cV
下圖則是 FTZ 加上小小黑:https://flic.kr/p/2e6g7FZ
在反差不算小的拍攝場景,電子觀景窗他可以模擬曝光,
可以很直接地掌握畫面所需要的曝光,拍攝上比起傳統的光學觀景窗更加的精準,
在熟悉相機 raw 檔以後,也就能夠更好的掌握能夠留存最多細節的曝光。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反差的場景之下,適當的使用 D-Lighting,
在 JPG 直出時, 能夠給畫面更多的細節,亮暗之間的均衡可以隨心所欲。
這兩張照片拍攝時,使用的是標準 D- Lighting。
在白天的對焦狀況,在使 原生 z mount 鏡頭時,對焦速度與準度都讓人滿意;
在轉接 Nikon 原廠鏡頭時,也不會覺得對焦速度受到影響。
後來進電腦以後,檢查當天拍攝的所有照片,
每張照片也都是準焦的,沒有自動對焦誤判的情況發生。
在電腦裡處理理照片時,Z6 的表現沒有讓老用家失望,
維持了一向的高寬容度,
高光和低光都十分純淨,即便後期需要把影像拉亮也完全沒有問題。
- 實戰 2.
憑藉這次使用後的感覺,我認為他的對焦,發色,寬容度等,都很讓人放心,
於是我覺得這趟去歐洲的建築拍攝之旅只要帶著 Z6 就可以了。
這趟旅程想要盡量的輕量化,
以往出國,都會帶 D850,PC-E 19mm,24-70 f2.8 VR,以及 70-200 f2.8 VRll,
通常一天下來肩頸都會痠痛。
這次的陣容就跟測試那天一樣,Z6 搭配 PC-E 19mm,Z 24-70 f4s,
還有小小黑,整體重量比起之前輕了一半有!
Z6 沿用了 D850 系列的電池,這點對於老用家來說十分貼心,
就算是帶 Z6 與 D850 雙機出門,也不用帶兩組充電器還有兩倍的電池。
在旅途開始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改了幾個在相機上的設定:
首先快門設定為靜音快門,對焦驅動改成僅使用 AF-ON,
而因為會使用到手動對焦的鏡頭,所以特地把峰值對焦認定改成較嚴格的判定。
到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剛下完雨,天空正放晴,高緯度國家的冬天陽光一整天都是斜的,
光線的質感很好看,裝上移軸鏡來拍攝此建築。
透過 FTZ 轉接 PC-E 19mm,再裝上手動鏡, 或是將相機自動對焦關閉的時候,
峰值會自動開啟,比起以往用單反相機,在沒使用腳架的情況之下,
只能用肉眼加上觀景窗左下角的合焦指示燈來判斷對焦情況,
而往往在做了移軸以後,合焦指示燈會無法準確判斷是否對到焦。
在 Z6 的峰值對焦輔助下,
拍攝變得更加流暢,而且整趟旅程下來對焦都沒有誤判的情形發生。
另外在移軸以後,進光量改變,所以單反相機的測光錶變得不具參考價值,
當然使用 M 模式就可以避免,但是在用 Z6 的時候只要使用曝光模擬,
眼睛不需要離開觀景窗,只需要適度的做曝光補償即可,
這個也是讓我感到相當方便的一點。
https://flic.kr/p/QmvbbB
https://flic.kr/p/2e7RjTR
以上照片中的建築,分別是順光與測逆光,在順光的狀況之下,
每間相機廠牌都能夠有很好的表現,
甚至使用手機就能夠得到很好看的影像了,
但在逆光的狀況之下,Z6 的寬容度就展現出了它的優勢,
在電腦裡處理暗部時,仍然有很大的後製彈性,不會有雜色出現。
檔案的特性與 D850 可以說是十分接近,如果使用色調調控或是用VSCO 的人,
若要維持與之前相機相近的色調,應該不需要再額外的微調。
https://flic.kr/p/24eoCWP
一月的荷蘭相當寒冷,氣溫大約在一度左右,
加上這次除了第一天與最後一天之外,都是雨天,讓溫度感覺又更低了。
看到很多有趣的建築,卻沒有光線來增加他們的變化真的很鬱卒,
不過往好處想,正好可以在這樣的天氣狀況下測試 Z6。
首先是續航力,比起使用光學觀景窗的單反相機,我猜想他會更加耗電,
但是以我的拍攝習慣還有實際拍攝張數,我只感覺到它稍比單眼耗電而已,
在荷蘭的五天,準備了三個電池都沒派上用場,
一顆電池大概拍攝了七百張左右的照片,
包含使用了 wifi 傳照片到手機,還有重看照片等。
在寒冷及下雨的氣候下,相機表現正常,也沒有出現任何當機或是異常的情況,
都在機身右側的按鍵就算戴著手套也是滿順手的。
(搭配可以滑手機的那種手套,觸控螢幕也十分順暢的使用)
https://flic.kr/p/2ds5Rfp
https://flic.kr/p/2e4tFx9
以上影像都是在荷蘭拍攝的,緊接著移動到德國以後,很前幾天天氣依舊陰鬱,
只好先從一些精彩的室內空間開始看起了。
首先來到洪堡大學的圖書館,室內的閱覽空間相當特別,
有屋頂的大天窗灑進的天光,
還有十分通透的空間,照片中的閱讀平台,是左右相望的,
我站在其中一側拍向另外一側。
現場雖然滿座,但是十分安靜,這個時候 Z6 的靜音快門就再實用不過了,
拍攝的時候,只會聽到光圈葉片發出很細小的聲 ,
比起反光鏡的聲響真的是一點存在感也沒有,
在對現場最小的打擾之下,拍到了喜歡的照片。
在這種光線的室內空間對焦還算是乾脆,
無論使用自動或是手動對焦,都遊刃有餘,
而且無反相機幾乎佈滿整個觀景窗的對焦點實在太方便了,
但習慣以後就真的回不去光學觀景窗了。
https://flic.kr/p/23CkpBD
在同一場景,我也使用了 19mm 的移軸鏡來接圖。
平常在拍攝建築工作時,時常用到移軸鏡來接圖,
這樣做是能夠盡量在不使用太廣角鏡頭的狀況下,
在構圖裡裝下更多元素,而且不會在畫面邊緣有太多變形。
https://flic.kr/p/2d8M6Bd
前面提到,在使用手動變焦時,Z6 的峰值對焦很有幫助,
另外搭配沒有震動的無聲快門,
在不使用腳架的時候大大的增加了拍攝後接圖的成功率。
下圖是橫幅拍攝,上下各拍一張,加上未移軸的一張共三張去接起來的。
同樣的技巧也運用在另一張照片,這是藝廊的天井,
是由三組六邊形堆疊成的,
https://flic.kr/p/2cT44bv
由於樓高是固定的,就算是躺下來也是無法把六角形完整的裝進 19mm 裡,
於是我把三張圖把它拼接起來,就得到了完整的構圖,
在沒攜帶廣角鏡的時候也是一個應變的方法。
Z6 的無聲快門讓我在安靜的藝廊裡放心的拍攝,
不會打擾到其他看展的遊客,也不會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這趟使用 Z6 下來,還有一點讓我感到十分滿意的,就是它的自動白平衡。
十年來 路用了不少的相機,逐漸的有感受到自動白平衡越來越準確,
但是在某些光線顏色亂七八糟的場合,自動白平衡往往還是會被騙到,
所以必須改用手動白平衡或是自訂白平衡來解決。
這次在德國造訪了一個十分有名的教堂:威廉皇帝紀念教堂。
此教堂在二戰時嚴重毀損,在戰後保留了毀損的部分,
在教堂四周追加了新的建體,相當有特色,
新會堂裡面又以整面的藍色玻璃聞名。
進去會堂之前,我猜想可能色溫會飄得亂七八糟的,
但本著測試的精神還是開了自動白平衡,想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https://flic.kr/p/2eeiHwj
從圖中可以看到,畫面中有將近一半是藍色的玻璃牆,
另外四分之一是深色的牆與天花板,結果拍攝出來相當準確,
進電腦以後僅需要調整曝光,自動白平衡出來的顏色很接近現場狀況。
另外一張照片可以看到,照片中幾乎都是藍色的玻璃發光體,
但是人物在裡面顏色還是相當準確,
白平衡並沒有被光線影響,這點讓我感到十分滿意,
整天下來,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圍的環境,
來尋找想拍攝的題材,不需分神去調整設定。
https://flic.kr/p/QxBvr2
在這趟旅行中,很多場景的光線都偏暗,
我的習慣是在許可的快門速度之下,取得足夠景深之餘,
盡量使用低 ISO 來爭取畫面純淨度,以往大概都是把快門速度放在安全快門附近,
(所謂安全快門,就是 1/焦段 秒,譬如使用 19mm 鏡頭的話,
安全快門就是 1/19秒,使用 200mm 的望遠鏡頭, 則是 1/200秒。
一般來說,比安全快門速度還快的話,比較不會出現手震的情況。)
右邊那張教堂內的照片曝光時間是 1/15 秒,略低於安全快門,
但由於 Z6 內建了機身防手震,所以在慢速快門下拍攝起來成功率更高。
這張照片也許會覺得稍微閉個氣拍就可以了,所以我特別準備了另一張照片,
下面的照片是在使用 200mm 的鏡頭時,快門速度僅有 1/25 秒拍攝的。
https://flic.kr/p/2edkHcy
此時的 ISO 已經到達 1250,為了怕雜訊會影響立面的紋理,
所以我盡可能地降低 ISO,在右下圖可以看到,1:1 放大檢視時,
https://flic.kr/p/24ep8UP
立面上的顆粒相當分明,暗部也沒有什麼雜色,增加了旅行時候的自由度,
在很多時候可以直接把腳架丟在旅館不用帶出門了。
寫到這邊,稍微來做個總結吧,
這兩週與 Z6 相處下來,根據我拍攝的題材以及習慣,
覺得它有以下的優點:
- 握感扎實,手感操控接近 D850。
- 高 ISO 純淨。
- 無聲快門搭配機身防手震 大幫助拍攝穩定。
- 自動白平衡準確。
- 峰值對焦的準度可信任。
- 電池與 D810、D850 可共用,對老用戶友善。
當然,他也不可能沒有缺點,如果將來能夠改善的話會更完美:
- 僅有單卡槽。
- Z 接環鏡頭仍然偏少。
- 在電子觀景窗模擬曝光不足的時候,對焦會遲疑。
這趟旅程中,不能否認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肩膀的重擔被釋放的快樂,
無反系統的輕巧,讓旅行的可能性變得更多,
留下了更多的體力去探索,回到旅館也不會腰痠背痛的。
我想有這種感覺,八成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的關係吧 (笑),
嚐到輕量化甜頭的我,
不禁開始期待 Z mount 快點出類似 70- 200 F4 這樣焦段的鏡頭,
配合剛發表的 14-30mm f4s,
讓出國旅行不會再為了重量而得取捨要帶的鏡頭。
新系統與舊系統之間,有微妙的重疊,
使用時間十年左右的用戶,不至於會因為換系統而要拋售太多鏡頭,
兩個系統可以共存,對於 D850 的用戶來說更是如此。
Z6 的畫素坦白說要用在雜誌上或是網路上的工作,其實已經足夠了,
整體性能上來說,很適合建築以及室內空間這樣的題材,
只是如果能再多第二個記憶卡槽,不管是 XQD 或是 SD 卡都好,
我想會讓職業用戶更有信心的帶它去工作。
最後我想用一系列的建築照片,來做這篇文章的結尾。
https://flic.kr/p/23vp8ov
- Z6 + 24-70 f4s 的顏色通透,還原度高。
https://flic.kr/p/2ecgbC1
https://flic.kr/p/2dJWXAU
https://flic.kr/p/2edE3qr
- Z6 的無聲快門與防手震加上峰值對焦,大幅提升使用移軸鏡接圖的成功率。
https://flic.kr/p/23Fubii
- 遇到高反差環境以及雙色溫的狀況,也有很好的表現。
https://flic.kr/p/2eQSVUt
- 手持也能放心使用慢速快門來來營造 motion blur。
https://flic.kr/p/24epyqc
https://flic.kr/p/2cU7FJi
- 良好的寬容度,尤其在逆光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有暗部細節,
從高光到低光的階調也保有 Nikon一貫的調性。
感謝收看,想看更多建築照片請follow我的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ihsienphotography/
或是instagram: neverind1107
另外,感謝WonderFoto的刊登,
以下是圖文並茂好讀版:http://tinyurl.com/y4z6kvoq
作者: Derek324kimo ( D for Demon)   2019-02-22 00:18:00
大神就是要推!!!
作者: edcrfv5210 (包啊)   2019-02-22 00:20:00
作者: rhwebNW (Ryoko Hirosue fans)   2019-02-22 00:20:00
有好好把文看完,真的拍得很好!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2 00:22:00
「在JPG直出時,能夠給畫面更多的細節亮暗之間的均衡可以隨心所欲」前D610用家表示對Nikon的JPG表現持保留態度個人認為如果不想要被業主揍拿Nikon的機身最好還是全程都使用RAW拍攝比較好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9-02-22 00:23:00
已經有三個同事入手z6了 實際體驗真的很棒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2 00:24:00
不只發色,D-lighting和RAW能調出來的東西還是差一大截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9-02-22 00:24:00
不論轉接2470G、E、小黑6、A025,對焦速度都讓人滿意只是電池手把一直都不出來 接長焦的握感不好啊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2 00:27:00
照片拍得很棒
作者: benage (阿邊)   2019-02-22 00:32:00
推,想買了!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19-02-22 00:33:00
神!
作者: hotsuma (*〞︶〝*)   2019-02-22 00:33:00
作者: andreas022 (-Ryu-)   2019-02-22 00:34:00
作者: blueneo007 (達菲)   2019-02-22 00:48:00
推!
作者: standbyyou (照亮塞納河的燈)   2019-02-22 00:51:00
這種建築風格不錯 我喜歡
作者: yy222 (歪惹)   2019-02-22 01:23:00
大神一定推,說得太好了
作者: wc4eva (居放客)   2019-02-22 01:25:00
推!
作者: bicedb (包莖童子)   2019-02-22 01:32:00
推惹
作者: hikionly (上班下班上班下班上班下)   2019-02-22 02:12:00
(已跪)
作者: mikechang (黑色的Hornet 599 >\\\<)   2019-02-22 02:59:00
推!
作者: Tristan0918 (Tristan)   2019-02-22 03:41:00
推!
作者: j26356147 (Cat Zheng)   2019-02-22 03:54:00
推!
作者: akito (明人)   2019-02-22 04:42:00
大推
作者: nintenblo (nintenblo)   2019-02-22 06:10:00
推N家的信任感
作者: rogergon ( Aquila)   2019-02-22 06:54:00
這技術只有強大可以形容
作者: truthseer (Heaven Feels)   2019-02-22 07:45:00
作者: hidelensman (男兒何傷溺水而拘游哉)   2019-02-22 08:02:00
大神(膜拜)
作者: hardypin (Hardy)   2019-02-22 08:05:00
超美 推!
作者: lovensr (龍貓)   2019-02-22 08:06:00
作者: jorden (William)   2019-02-22 08:24:00
作者: SaiMenZ (賽門 )   2019-02-22 08:27:00
作者: shabby (jgj)   2019-02-22 08:30:00
作者: DieNuke (搖搖頭..)   2019-02-22 08:31:00
之後出的Z 24-70mm F2.8 會引起你想換掉 F4.0 的念頭嗎?
作者: aquablue (LostStars)   2019-02-22 08:41:00
推 拍的很棒
作者: abscented (心之所向 素履所往)   2019-02-22 08:49:00
何時才有C家的無反用戶也來寫一篇啊
作者: b1210297 (Willsi)   2019-02-22 08:56:00
先推在看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2-22 08:56:00
作者: passking (work harder)   2019-02-22 09:02:00
有人從sony再回nikon的嗎(有點心動XDDD
作者: ttamura (踢田村)   2019-02-22 09:04:00
個人反而愛柏林的陰鬱感,邊下細雨邊欣賞這座城市,腦中不斷響起「就是要這個感覺!」
作者: DieNuke (搖搖頭..)   2019-02-22 09:05:00
Z6 A73都是一時之選 Canon 我完全沒做功課
作者: ttamura (踢田村)   2019-02-22 09:09:00
https://goo.gl/R17ahi 偷渡柏林750年建城想請教道人,轉接Z6後的對焦速度與原生接D850差異多大呢
作者: limingtsai (明嵐)   2019-02-22 09:15:00
Z6下一代如果用XQD+SD 應該就忍不住惹
作者: jiinder (bosscch)   2019-02-22 09:22:00
推推 嗚嗚看了好想買 然後照片都好好看
作者: FlyBeaver007 (會飛的海狸)   2019-02-22 09:46:00
看完很生火,看了錢包又沒火了
作者: kblover (聖貓天使)   2019-02-22 10:33:00
偶像 嗚嗚 想回尼了
作者: KapaJan (天佑的卡帕)   2019-02-22 10:38:00
若要大型輸出,z7是否更佳?兩台都非常推薦XD
作者: PaganTsai (培根)   2019-02-22 10:50:00
太生火了 如果有眼控感覺追星就完美了 D800用超久了
作者: lopa (謝謝你9527)   2019-02-22 11:00:00
眼控快要有了,到時有韌體更新
作者: lwecloud (CloudEX)   2019-02-22 11:04:00
帥哥我愛你
作者: chairman129 (chairman129)   2019-02-22 11:09:00
大大不用m9了嗎QQQ
作者: briandodo (dodo)   2019-02-22 11:14:00
推!已追蹤大大的flicker很久了
作者: 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2019-02-22 11:15:00
圖書館好讚
作者: A9604043 (A9604043)   2019-02-22 11:17:00
猛猛der
作者: PaganTsai (培根)   2019-02-22 11:48:00
單插卡真的可惜阿。。。不推z7因為檔案太大嗎?高畫素下用低iso 主要是擔心雜訊嗎? z6屬高畫素?
作者: h311013   2019-02-22 12:38:00
移軸玩家給推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9-02-22 12:55:00
D850 OVF AFS對焦比Z6轉接的速度 稍微不遲疑一些體感上會感受到D850快一點點 但差距很小 (24-70G)
作者: michaelx5 (狼先生)   2019-02-22 13:50:00
同N系用戶推!
作者: ll35566 ( 東健哥)   2019-02-22 14:48:00
作者: eyeworm (上邪)   2019-02-22 15:39:00
看來Z6、Z7兩台並存防潮箱才是王道了
作者: unst (幸福家庭)   2019-02-22 15:44:00
推推推,感謝分享很棒的圖文
作者: SAMMY728   2019-02-22 16:00:00
拍的真好~
作者: snakefire (小狸)   2019-02-22 16:02:00
z6我真的覺得很好用
作者: vul3sji4 (HermeJackal)   2019-02-22 17:15:00
作者: uelx (來杯桂花冰釀)   2019-02-22 20:00:00
z6真的好用,很滿意
作者: freeasa (旅行者)   2019-02-22 20:39:00
只能推了,建築拍的好好看
作者: iGene (iGene)   2019-02-22 21:41:00
買了 Z6 完全不後悔
作者: Pyroxene (一顆石頭)   2019-02-22 21:47:00
好香好香
作者: rossichen   2019-02-22 22:47:00
趁來大陸出差 明天下午準備去入手了
作者: porcupine (波苦排)   2019-02-22 22:53:00
實測推!
作者: yugif (烏咪最厲害了)   2019-02-23 02:21:00
看起來不錯
作者: jaceda (白晝)   2019-02-23 08:46:00
想買z6但實在頗貴,哪時候台灣才有中國的便宜價格~
作者: GPX2000 (阿忠)   2019-02-23 10:10:00
大推啊啊!
作者: TheJon   2019-02-24 02:42:00
照片跟心得都很棒,想回尼了QQ 除了DZ BANK外,其他建築之前去柏林也有去朝聖過,照片意圖使人想再去一次歐洲
作者: ff811020 (李玟比較正)   2019-02-24 04:20:00
想不到在此遇到道人啊,嗚嗚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9-02-24 12:21:00
這篇文我居然花了3天才消化完,難得的優文啊,哈哈
作者: ku461215 (jjh)   2019-02-24 13:03:00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9-02-24 16:47:00
消化,是把所有照片一張一張細細品嚐過就好比大家擅長的不同,人像、風景、生態、微距、建築在某個領域久了,都會讓欣賞的人有種置身其間的感覺「原來可以這麼拍啊?」還記得某年的駁二展,我在你的照片前面站了許久那種感覺不是「哇」就能闡述完全,被整理過的線條會讓人覺得舒服,又不失嚴謹我喜歡從作者身上知道些什麼,心得也好,靈感也好為一張照片説個幾句話也好照片的靈魂來自作者,在欣賞者的角度,我讀得到靈魂就像板上討論「好照片的定義」我對好照片的定義,是讀得到作者心情,看得到作者的觀景窗就像一部電影,少了影像或聲音都不對勁這篇文真的很棒,謝謝
作者: rossichen   2019-02-24 21:59:00
回報一下 今天問到z6+轉接+卡 9500人民幣
作者: benage (阿邊)   2019-02-24 23:30:00
好便宜!
作者: jaceda (白晝)   2019-02-25 08:10:00
9500...想飛過去買了
作者: oClArKo (o克拉克o)   2019-02-25 23:14:00
謝謝您的分享,令人讚嘆!
作者: daniellin456 (daniel)   2019-02-26 10:46:00
推!
作者: geolin (無聊中)   2019-02-27 12:29:00
9500請問可以私訊哪一家嗎?
作者: dana51681 (dana51681)   2019-02-27 17:59:00
推推
作者: jaceda (白晝)   2019-03-01 17:36:00
還看到Z6單機6800的,不過交易次數跟評價極低,大概是詐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