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Sony Kenji Kanaka的訪問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8-11-28 03:46:22
https://tinyurl.com/ydadb8fl
https://www.sonyalpharumors.com/sony-manager-says-we-can-do-f-1-0-lenses-but-
f-1-2-make-more-sense-alo-new-telephoto-lens-is-coming-soon/?fbclid=
IwAR1T7f2dt3TzZ0-c4_j_iEoqJtDF0JQOpQGi0Te0C56HdEhL03rSrIZf8eo
1. 關於接環直徑:
直徑不重要。說真的要把直徑做小還比較難。我們的400mm f/2.8比別家都好,
對其他鏡頭而言直徑也不重要。
2. 關於大光圈鏡頭:
也許做f/1.2有意義,但f/1.0還有意義嗎?理論上是辦得到,但不合商業考量。
3. 關於競爭對手:
我們當然有在開發新機種,但老實說我沒在鳥我們的管競爭對手,我們只在乎消費者
的聲音。很多消費者都提供了我們意見,我們也會基於民意開發新產品。
4. 關於望遠鏡頭:
我們進期開發了400mm f/2.8而且我們還會在這個焦段區間開發其他的鏡頭。
5. 關於a7系列與a9的大小:
大相機不符合索尼的哲學,想買大相機可以去買其他品牌。
作者: clamin (ca)   2018-11-28 06:48:00
其實428現在最輕的不是sony了 佳能的428三代輕了1x克的樣子 但不確定重心是不是也和sony一樣靠近後面
作者: sula77889900 (買東買西)   2018-11-28 06:58:00
平價的35/1.8一直不出...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8 07:21:00
“我們只在乎消費者的聲音。”消費者: “拜託把握把做大點好嗎”
作者: qss05 (minami)   2018-11-28 07:50:00
他跟你說啦:去買別家w
作者: NewTypeNeo (北大三國哥)   2018-11-28 08:09:00
是他訪問真的這麼幹話還是翻起來變這樣
作者: KasmirLo (科科科~)   2018-11-28 08:12:00
f1.0怎麼會沒意義
作者: r0ck123 (r0ck)   2018-11-28 08:12:00
不爽不要買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8-11-28 08:13:00
翻譯 Sony:不爽去買別家,懂?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8 08:16:00
這傢伙感覺就是來幹話的 (?
作者: seuil ( )   2018-11-28 08:20:00
翻譯:不爽不要買 我大索尼根本缺貨到不行 懂
作者: BIGP (ツンデレ大好!)   2018-11-28 08:38:00
F1.0就是沒商業價值阿 做出來買的人太少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8 09:19:00
但F1.2有 而且就是比你F1.4大
作者: KSWang (BearrightandTurnright)   2018-11-28 09:24:00
同意... 趕快出35gm 或是f1.8吧
作者: c230 (c230)   2018-11-28 09:25:00
翻得很精準呀 不爽不要買是推文的解讀...我寧可要小的1.4 不要大的1.2 拜託以後GM都跟24/1.4看齊吧..
作者: TaoYPingS (桃之軒)   2018-11-28 09:44:00
會這樣講是真的有人在討論版說C、N有超大光圈鏡頭所以光學技術性於S家。所以他才得澄清因為商業考量就不做這種宣示性的鏡頭了。當然還是建議S家做一些沒什麼人買的超大光圈鏡頭提升一下士氣,虧錢當做廣告費用也好。不Sony全幅宗旨似乎如同他說的在拼小巧,我覺得很好,畢竟小台可加握把,大台卻小不了。
作者: SwordDevil (阿鐵)   2018-11-28 10:16:00
現在$ 家卡口比 C N無反小, 當然說 F1.0沒意義啦 XDD
作者: KasmirLo (科科科~)   2018-11-28 10:17:00
覺得可以做顆f0.7 的
作者: blueneo007 (達菲)   2018-11-28 10:29:00
3跟5看起來很矛盾...
作者: IamAFake (挖系GE耶)   2018-11-28 10:50:00
不會矛盾啊 就是市場調查要小機的占多數
作者: LVCMAN (WE ARE X!!!)   2018-11-28 11:02:00
大光圈無望了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8 11:35:00
24GM因為短法蘭距廣角鏡本來就能節省很多體積 還是得看標準和望遠焦段有沒有辦法比單反鏡頭輕吧 不然同樣的短法蘭距優勢現在CN兩家也都有了看看Nikon馬上就要端出一顆能裝濾鏡的14-30 f4了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8-11-28 13:54:00
聽用戶意見怎麼到現在沒顆35 F1.8?
作者: victoryuy (Victor)   2018-11-28 15:32:00
CN光學比Sony強無庸置疑 但消費級的產品差距就有限了
作者: Wahlaalne (too tired to being)   2018-11-28 15:35:00
怎麼沒人問,到底APS-C放生了沒?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8-11-28 16:12:00
還有playmemories app難道是消費者說要拿掉的嗎?
作者: Calderon (卡蝶龍)   2018-11-28 17:03:00
消費者意見是不需要fiop out screen?
作者: KOBE520520 (kobe)   2018-11-28 17:50:00
我們重視消費者的聲音。哈哈哈
作者: c230 (c230)   2018-11-28 17:50:00
我希望有輕便的1.4的意思是 當SONY做了1.2之後 還做1.4的機會還有多大呢?
作者: KOBE520520 (kobe)   2018-11-28 17:53:00
我們要人體工學的握感加深!s:太大了,去買別家。我們要側翻轉螢幕! s:再增加重量大小,去買別家。 我們聽消費者的聲音
作者: victoryuy (Victor)   2018-11-28 18:06:00
有聽不一定要做啊
作者: chuck5669 (better life)   2018-11-28 18:30:00
樓樓上說的好像其他家都完美無缺一樣
作者: aztec1234 (調適生活)   2018-11-28 18:34:00
都有缺點,但不會講「不在意競爭對手只在乎消費者的聲音」這種幹話(不代表其他幹話不講喔,只是今天講這種的是Sony而已)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8 18:59:00
每家講幹話的風格都不太一樣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8-11-28 20:03:00
富士倒是為了IBIS直接開一條X-H,反觀。。。。。不過索尼優勢還是FF無反的多年獨佔,跟感光元件的黑科技。a9的無黑畫面高速連拍,多久了有其他家做到嗎?還有眼部連續追蹤對焦,好幾年前就做出來了,現在還有廠商只有臉部對焦or不連續眼部對焦...
作者: leung3740250 (jenius921)   2018-11-28 20:45:00
富士最大的問題還是apsc跟索尼ff一樣重
作者: aztec1234 (調適生活)   2018-11-28 21:32:00
a9的連拍性能來自堆疊DRAM的感光元件,對於外購的他廠來說要看Sony賣不賣你,對於自產的廠商來說則是沒有生產BSI的能力(堆疊可看作BSI的延伸技,Sony還有試過堆疊adc,不過畫素數目還做不上去)然後這種堆疊式的感光元件還要放在較小的機身裡,就只能準備被酸過熱問題,而且還真的會過熱
作者: smileahpain   2018-11-28 21:58:00
我倒覺得那重量不是啥問題...
作者: victoryuy (Victor)   2018-11-29 12:11:00
剛剛看了 Canon的新400 600也是重量偏後的 看來SONY在光學上還真沒有什麼是領先的 接下來就看N要不要跟了話說這位仁兄就是去年說SONY考慮不賣感光元件給他廠最近又改口說包含積層感光元件的技術都是開放可賣的還拿F1來比喻用一樣的引擎的不同車隊的車今年三月也爆料NC會出全幅無反 SONY的人也太會嘴了吧
作者: WinsunChen (Winsun)   2018-11-29 16:54:00
翻譯 我們只做賺錢的鏡頭 不賺得不賣 反觀CN 各種鏡頭只要各行各業有需求 都有選擇 不只周邊 還有閃燈等
作者: IcebearK (冰熊)   2018-11-29 20:26:00
我是覺得每個廠家出什麼鏡頭或周邊都是商業考量啦....
作者: h311013   2018-11-30 05:08:00
SONY:做相機不為別的 吸引你來下單買CMOS而已 鏡頭就做爽的
作者: macings (Zach)   2018-12-02 04:32:00
L牌的f.95跟1.0倒是沒賣不好,所以幹話無誤
作者: F04E (Fujitsu)   2018-12-03 13:41:00
近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