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富士當代APSC相機規格總比較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8-08-09 00:53:01
我自認為平常很關心相機的發表,卻常感覺還是跟不上富士推出新相機的速度
尤其是最近的XT100推出時,光聽名子還以為是X100T復刻板
為了釐清不同富士相機之間的優勢與差異,以下是當代富士APSC的規格比較
註:X100F與XF10是不可換鏡頭的機種
解析度 最快電子 最快機械 對焦點 PDAF
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 點數 點數
X-H1 2430萬 1/32000 1/8000 325 169
X-Pro2 2430萬 1/32000 1/8000 325 169
X-T2 2430萬 1/32000 1/8000 325 169
X-T20 2430萬 1/32000 1/4000 325 169
X-T100 2420萬 1/32000 1/4000 325 169
X-E3 2430萬 1/32000 1/4000 325 169
X-A5 2420萬 1/32000 1/4000 91 49
X-A3 2420萬 1/32000 1/4000 77 ?
X100F 2420萬 1/32000 1/4000 325 169
XF10 2420萬 1/16000 1/4000 91 49
作者: shuiwuhen (水無痕)   2018-08-09 00:55:00
RF是什麼?
作者: ramskull (羊骨)   2018-08-09 00:55:00
用心推~Rangefinder 富士的機身一字排開只有 Pro系列有對了,不可換鏡的還有X100系列
作者: xdoraemon ()momo熊()   2018-08-09 01:07:00
XT20有內閃啊
作者: n61208 (Kershaw)   2018-08-09 01:19:00
我有點搞不清楚富士命名的高低定位@@
作者: microchianag (Sss11234 116EE)   2018-08-09 03:31:00
推用心><
作者: wind19890909 (009)   2018-08-09 07:37:00
這樣看起來XT20 CP值爆炸高
作者: NewTypeNeo (北大三國哥)   2018-08-09 08:28:00
為何那能叫rangefinder而不是ovf?
作者: shkevin (Blay)   2018-08-09 08:40:00
應該是寫光學觀景窗(OVF)會比較準確吧?不過還是感謝整理
作者: TaoYPingS (桃之軒)   2018-08-09 09:32:00
富士微單命名跟canon微單命名一樣混亂
作者: jbluebox (peace,ok?)   2018-08-09 09:50:00
用過 xpro2 xt2 xt20 xt100,意外發現 xt100 高感最好
作者: genius1310cc (jellyfish)   2018-08-09 10:07:00
推一個富士
作者: moulinrouge (歸來桃花源)   2018-08-09 11:12:00
是否要列出 X-trans 使用與否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8-08-09 11:25:00
@jbluebox 可能是因為跟X-A系列一樣,不是X-trans的關係.
作者: kssc65Mei (kssc65_mei)   2018-08-09 11:33:00
推用心整理~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8-08-09 12:47:00
我覺得你誤會了RF的意義 過去RF受限機構必然旁軸觀景今時可分 旁軸電子/光學/混合、同軸電子、無、可外接而只有SLR為同軸光學
作者: wasiwatery (你今天1985了沒)   2018-08-09 13:05:00
我以為RF的意義是連動測距耶
作者: XristianBale (The Dark Knight )   2018-08-09 13:22:00
借問一下富士行家 X-Trans 到底優點在哪 摩爾紋?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8-08-09 15:10:00
Rangefinder 是測距儀的意思,就是帶有測距儀的相機和觀景器 Viewfinder 指涉不同。不過我看這排列也沒有要和電子觀景器相對的意思。
作者: PkmX (阿貓)   2018-08-09 16:06:00
大致上 X-H > X-Pro/X-Tn > X-Tn0/X-E > X-Tn00 > X-A/X-M
作者: sceleton (sceleton)   2018-08-09 16:16:00
其實那個部件真的不是叫RF,是VF
作者: CeeLoGreen (希洛格林)   2018-08-09 16:50:00
難怪大家都在推XT20 規格給的大方價格也不貴
作者: wind19890909 (009)   2018-08-09 17:45:00
XT20 就差在沒防滴塵跟小搖桿 不然真的神
作者: PkmX (阿貓)   2018-08-09 18:21:00
其實XT20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陷是超小的EVF...
作者: n61208 (Kershaw)   2018-08-09 18:41:00
XT20跟XT2的對焦系統是一模一樣的嗎?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8-08-09 18:58:00
@XristianBale 基本上會買富士的人,通常不會忽略jpeg,而拜耳跟x-tran的直出,拜耳明顯修更大,銳化跟塗抹幅度皆是.而拜耳的優點則是:較不耗能(不易過熱、較不耗電),便宜.另外既然熱量較少,或許因為散熱而增加的體積也會減少,也就是更輕便.x-tran的優點...個人感覺只有高iso雜訊控制的好一點.至於摩爾紋跟偽色控制較佳,我個人比較感覺不出來.
作者: qshenp (忄真)   2018-08-09 20:25:00
100f不知道何時會在升級 目前還在用x100
作者: lidon00968 (老東)   2018-08-10 12:33:00
整理的好棒 推一個
作者: strike5566 (好球56)   2018-08-10 14:29:00
推個
作者: gamedf (Walker)   2018-08-10 18:57:00
但富士會虛標iso,所以高感很謎,但比起拜爾,Xtran比較沒有偽色問題
作者: AJwithU (A.J.)   2018-08-10 19:54:00
Xtrans既沒辦法減少偽色 也無法避免摩爾紋 反而增加運算可以說是毫無優點的技術詳細xtrans和bayer的對比可以參考https://petapixel.com/2017/03/03/x-trans-vs-bayer-sensors-fantastic-claims-test/
作者: ridges (我想妳,無時無刻)   2018-08-10 22:28:00
還記得 X-trans 當初拿掉低通確實蠻強的,不過後來各家也許掌握了新技術,不需要X-trans 也拿掉低通,這X-trans的優勢似乎又被抵銷
作者: lidon00968 (老東)   2018-08-10 23:23:00
我一直以為富士的X-trans是優勢 所以然錢中低階的相機才沒有使用更正 價錢中低階的相機才沒有使用X-trans 有點意外!!
作者: garygolden   2018-08-11 02:38:00
看看有沒有比較了解的板友出來說明 可以發展到三代應該還是有獨到之處
作者: victoryuy (Victor)   2018-08-11 08:05:00
上面那篇文就不是用富士的解碼算法(富士也沒公佈)拿來批xtran沒效也太武斷
作者: tyf99 (呵呵)   2018-08-11 22:53:00
理論上X-Trans可以減輕摩爾紋,因為X-trans畫素排列較"亂"Bayer pattern太規律,很容易出現摩爾紋X-trans是特意打亂畫素排列,確實可減輕摩爾紋不過實際上,local 看來是亂,global 來看還是屬於規律..要完全消除摩爾紋,畫素排列要更亂,pattern要沒重複性才行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8-08-11 23:28:00
demosaic方法是否會影響摩爾文?
作者: AJwithU (A.J.)   2018-08-12 10:05:00
Xtrans只有行銷差異化帶來的好處,實際就是運算量增加但畫質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嚴格說來是標準的負優化
作者: aa08175 (Q小賢)   2018-08-12 13:41:00
沒有什麼不好啊,總不能只有Sony在設計cmos,越多人願意投入越好
作者: tyf99 (呵呵)   2018-08-12 13:44:00
http://i.imgur.com/OcMqDMc.png隨便打亂一下sensor排列,摩爾紋出現的頻率就減半了這在數學上是已經被證明可以減輕摩爾紋的方法X-trans就是利用這種原理來減少摩爾紋
作者: macings (Zach)   2018-08-13 16:29:00
RF 跟OVF不同,Leica M觀景窗連動鏡頭對焦的才是RF,這系列都只是做的很像RF的外觀而已
作者: skylark960 (handhand)   2018-08-13 17:39:00
整理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