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想從N家跳出轉無反建議

作者: ethan5566 (伊森伍陸)   2017-11-15 02:21:35
玩攝影時間不算長
但因為隨身紀錄與出遊亂亂拍的機會
基本的概念還是算有
只是對於重量與體積越來越發在意
本來使用的入門機d5500也快覺得無法負荷了
(雖然相較很多DSLR他已經輕巧很多了)
所以有點想重建一套無反系統來玩玩
預算大概25k一二手皆可考慮
索家的6000、6300都有積極觀望中
但鏡頭群較少及昂貴實在要小捏一下上去
另外就拍照這部分索尼表現應該算是很有品質也是讓我心動的原因
其他家不知道是否有在預算中符合需求的無反輕便機子可以推薦呢?
感謝大家了!
作者: hey1590 (老皮)   2017-11-15 02:36:00
富士的apsc鏡頭群很完整,可以考慮
作者: sleepgod0602   2017-11-15 02:40:00
要輕直接轉M43..同樣APS-C鏡頭小不了重量差距有限
作者: yakumorin (銀髪娘大好き)   2017-11-15 04:55:00
可是Sony鏡頭群的體積...除非你只打算玩小的那幾顆 不然其實差不多如果玩定焦fuji能考慮 但如果變焦就去M43吧
作者: YorkC (新竹啊~)   2017-11-15 05:48:00
Panasonic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17-11-15 05:57:00
Nikon 1 + ft1
作者: seths (-.-)   2017-11-15 09:43:00
是考慮重量的話,其實apsc也沒輕到哪吧?
作者: yakumorin (銀髪娘大好き)   2017-11-15 09:58:00
不是不推 只是因為重量差不多 你因為重量換的話大概會後悔 除非你只打算玩那幾顆餅乾或sigma定焦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7-11-15 10:00:00
拍RAW買索尼a6x00系列、直出買佳能EOS-M.那就買餅乾定焦阿~尼康想買還沒有呢w
作者: albert8304 (阿爾伯)   2017-11-15 10:18:00
想請問如果是D5300+sigma1750,想轉a6000+24F18,因為拍的主題多是出遊畫面,想要提高拿起相機的時機,這樣合適嗎?
作者: hitsukix (胖胖)   2017-11-15 10:39:00
要輕就是m43選一台
作者: isera621 (打T高手)   2017-11-15 10:42:00
我nikon D7K直接跳到sony RX1 體積重量絕對不後悔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10:52:00
基本上原po的問題是"索尼微單有什麼推薦的"其他家的可以不用推了吧不過索尼我還是只推A7系列,apsc有點半放棄狀態了
作者: vpjack (~揚~)   2017-11-15 10:55:00
只看機身體積重量M43和A6x00比也沒優勢吧!差距比A6x00和A7的差距更少。鏡頭的部分,想要輕巧就要選定焦。E環從12(Touit)、16(sigma)、24(Zeiss)、28(FE)、30(sigma)、32(Touit)、35(E)、50(E)、55(FE)、85(FE),都有選擇,只考慮二手價其實都在數千到2萬內,畫質都不差。而且體積重量應該都有感減輕。變焦就只推10-18,一樣,E環就是要選二手才不會覺得浪費錢。
作者: cka   2017-11-15 11:12:00
A6x00系列就是不太愛換鏡頭的懶人很方便
作者: kof (sweetchild)   2017-11-15 11:22:00
我上個月才從5300跳A7 來嘛一起跳(誤
作者: cka   2017-11-15 11:30:00
我是搭24z然後當rx100用怎會沒優勢?a6000+24z出來的大光圈是兼顧重量跟價位,我花4萬內得到這效果很滿意
作者: yakumorin (銀髪娘大好き)   2017-11-15 11:39:00
只看索大概就a6k+1~2鏡,或者二手a63kit嘍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11:39:00
別忘了新出的sigma 16mm
作者: DJZwei (DJ.Z)   2017-11-15 12:22:00
EOS M6
作者: chibi (小小的願望)   2017-11-15 12:33:00
建議買A7II,二手也好,轉接原本N家或任何老鏡都超棒
作者: speedshuffle (咻~)   2017-11-15 12:43:00
嫌鏡群少那請問你現在有幾顆鏡頭...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7-11-15 13:43:00
等校35mm 談重量跟價位,就不能不提EOSM系列的22餅乾了.
作者: sora7   2017-11-15 13:45:00
買A6500,還有散熱機制跟五軸防震
作者: nelsony1216 (長跑王)   2017-11-15 14:29:00
沒什麼錄影+鏡頭有OSS的話 6300真的就夠了
作者: Demaciaaaaa (藍策欸區)   2017-11-15 16:10:00
a6000+24z啊 很強大的組合..
作者: pipi5867 (夏影真是太好聽了..)   2017-11-15 17:14:00
在意體積的話就m43吧 有好幾顆優質餅乾鏡
作者: asters (嫩星)   2017-11-15 17:22:00
怎沒人推XT20 我覺得他蠻小的阿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17:29:00
不換鏡頭怎麼會是A6x00,這系列最缺的就是變焦鏡。S粉很愛神話的24za,拿到m43系統比較也不過是堪用的水準而已跟小奶,42.5根本不是同個等級,更別提神之光了
作者: F04E (Fujitsu)   2017-11-15 17:59:00
鏡頭多你會全買?
作者: sora7   2017-11-15 18:11:00
$ony的apsc,堪用就等於好用阿,你以為鏡頭群跟FUJI一樣多?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18:17:00
別鬧了,若真的只用一鏡24za,我找不出什麼理由不選ApsaSony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18:48:00
有啊...同樣五軸加觸控,6500+24za快6萬,GX85+15mm不到3萬,畫質還更好,為什麼要選sony??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5 19:20:00
對啊 你確定畫質更好?我也推SonyA6000+24Z二手就可以壓在3萬以下了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19:33:00
可以參考DXO, https://goo.gl/wm2PYk,當然24za有空氣菜味,不過一般認為萊味應該是更勝一籌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5 19:42:00
Lionhot你好面熟XD 但M43上的F1.7淺景深表現是輸APS-C的F1.8哦!這樣15mmF1.7也不能說是全贏24Z
作者: sora7   2017-11-15 19:56:00
XE3配23F2 KIT組,水貨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呢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19:58:00
黑暗場景ISO開上去的時候還是有差小片幅要在各方面完全輾壓?不太可能吧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20:03:00
而且你的比較圖也是錯誤的,M43機身你選的是有效畫素遠高於GX85的EM-1-II,改成選跟GX85有效像素相仿的EM-1,無論銳度或是field map點進去看,畫質都是輸A6K + 24ZA
作者: cool2548 (CCO)   2017-11-15 20:03:00
又是個要M43上打Apsc、Apsc打FF的節奏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20:04:00
這些人就無聊啊,每次都這樣.......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20:10:00
https://goo.gl/GtCHg2 SENSOR應該是GX7跟GX85比較相近(畢竟同一家,都是PANA),但分數差有點多,我覺得還是拿EM-1比較合適https://goo.gl/VazYXo 加上鏡頭比較的結果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5 20:44:00
對啊 L大你不要每次都拿數據來黑SONY APS-C嘛XD應該像n大說的看實拍 24Z我用了5年 實拍不少可參考https://flic.kr/s/aHsm5xizTQL大這麼推崇15mmF1.7 有沒有實拍照可參考一下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20:52:00
哈,alan大說得沒錯,景深真的是硬傷 XD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5 20:55:00
dxo從來都不是拿來比較片幅的,同一顆sigma30 f1.4,e環跟M43分數都有差了,我是覺得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分的就不要隨便拿數字出來講... M43機身功能很強我真的覺得CP值超高,但畫質跟散景真的就是小片幅原罪,但如果是跟24ZA比,o家新的那顆17 f1.2景深換算起來肯定是更好,畫質就大家自己評定,不過價位也是差不多了。 回歸正題,推 6500才有觸控,推薦一下kipon跟metabone有出0.7x轉接環,如果你原本有全幅鏡可以用
作者: yakumorin (銀髪娘大好き)   2017-11-15 21:32:00
結果原Po到底是要玩定焦還是變焦都不知道就先戰一番了XD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21:49:00
Ricci大說的沒錯,APSC畫質本來就應該被畫素距離buff,但結果出來跟m43在伯仲之間,這是S家鏡頭的問題。就算Ricci大認為dxo不能參考,但至少在flkr上看照片都能發現m43畫質不比S家apsc差。至於景深問題,就看原PO是不是覺得那些價錢體積重量拿來交換有划算了。考慮原PO提的25k預算和輕便的追求,m43也許是更合理的選擇。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5 21:56:00
L大你是哪裡看到不差的 跟24Z比喔丟個連結來比較一下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22:20:00
APSC跟M43比有沒有差我不知道啦,M43我只有展場試過,那個高ISO我無法接受就完全滅火了,但是我同時有FF跟APSC,兩者畫質相比差異不是普通的大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22:47:00
alan大你看這毛行嗎 http://0rz.tw/A3oqc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5 22:57:00
高iso雜訊跟鏡頭口徑是有關係的,很多人都誤以為是機身跟片幅的關係,但鏡頭才是影響最大的,舉個例子來說,電影攝影機常常才一吋片幅,為什麼昏暗場景的表現卻好像比全幅還要好?原因其實就是電影常常選用口徑大的鏡頭,如果你用APSC的F4跟M43的F4顯然M43口徑小(因為焦距短),當然昏暗的場景雜訊就多了,但同樣回到24za跟1712的例子,因為1712的口徑大,所以鏡頭的集光能力肯定比24za好,所以可以大概有個結論,M43也可以有很好的高感表現,前提是鏡頭口徑要作的大...你Apsc無反也可以去用增光環接全幅鏡...低光能力真的馬上跳到跟全幅差不多
作者: Lionhot (好熱...)   2017-11-15 23:04:00
沒錯,像s家apsc標變1670f4,p家標變1235f2.8,雖然apsc片幅強半級,但光圈輸一級,以標變來說感光是反輸的。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5 23:06:00
現在不是在跟24Z比嗎? 為什麼又拿1670Z來救援XD那個毛看起來還不錯啦 但沒有明顯比24Z好啊https://flic.kr/p/Z1F2TS光圈不一樣 但我比較沒有光圈全開的照片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5 23:14:00
欸欸欸可以不要再鬼扯了嗎?甚麼跟口徑有關,是跟光圈有關,光圈又是由口徑跟焦段的比值去算出來的,那叫做F/值,你105mm跟24mm同樣口徑進光量根本天差地別,或者更正確來說還應該要考量到鏡頭材質吸光等問題,所以才有T值的出現而高ISO雜訊主要有像素密度跟進光量兩個來影響,像素密度會受到片幅影響,而進光量則是受光圈影響,端看你口袋多深能買光圈多大的鏡頭,但如果兩個鏡頭光圈一樣大,那就是片幅取勝ㄎ端出16-70F4Z來救援也不厚道,一個等校24-70F2.8,一個等校24-105F4,人家多了一截焦段,你卻只看到他光圈較小?!那個"ㄎ"不小心按到........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5 23:34:00
啥鬼扯="=你根本沒弄懂問題, 同視角不同片幅當然是看口徑,24跟105的視角根本天差地遠,也不用扯什麼t不t的,你就是假設通過率一樣,肯定是口徑大的集光能力好。 不過我也沒在幫M43講話,我只是根據物理學,如果你沒給我其他資訊,例如sensorQE或鍍膜通透濾,那我假設一樣,並推得APSC上的2418跟M43上的1712,因為視角一樣,但1712口徑大,所以極光能力好,所以在同樣環境,同樣快門下,1712可以有更好的感光能力,這樣應該夠清楚了吧="=我只是想分享正確的物理觀念,請理想討論,不要讓這裡變得跟某論壇一樣, 如果你真的想討論t值影響,你去查出來我算給你看,順便把公式跟參考文獻都列給你,但廠商目前都不公布這個btw推薦6500。看你回一堆在幫你抓個關鍵字,"同視角不同片幅"感光度要比口徑,不要在一直舉同片幅不同焦段了,大家都馬知道f值本來就是為了比較這個才定的="=
作者: wheat1130   2017-11-15 23:45:00
fuji最新微距兼人像鏡80mmf2.8出惹,防塵滴,防手震,線性馬達,貴貴der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5 23:46:00
然後兩個鏡頭光圈一樣大像素密度絕對不是主因,主因就是口徑,上網查shot noise跟passion noise都有解釋,像素密度跟動態範圍的上界比較有關,版上之前好像就有大神寫成中文了,至於如果shot noise不太懂,王為豪博士的星野攝影對低光雜訊的分類寫得很清楚。
作者: sora7   2017-11-15 23:59:00
沒有帶不出門的體積,只有不帶出門的相機
作者: lucidokao (Jay.K)   2017-11-16 00:13:00
我是N家跳F家,表示滿意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6 00:26:00
我覺得你打這麼多都是廢話,你都知道視角不同不能只單看口徑,還扯這麼多幹嘛,要講就講清楚,不要講一半,你這樣只會誤導新手而已你想分享正確的物理觀念就講清楚,進光量就是進光量,不是口徑,別亂說假設大家都知道F/值是怎麼訂出來的更是奇葩,我敢保證這篇的原PO就絕對不知道F/值是怎麼訂出來的,另外消費性器材的鏡頭口徑大部分指的是前玉口徑,你這樣講如果不叫誤導,我都不知道還有甚麼能叫做誤導了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6 00:52:00
我哪一句有說視角跟口徑有關了...? 另外口徑跟近光量的關係我說的很清楚了,完全沒有誤用(我甚至還覺得我不講入瞳孔而講口徑顯得不夠精準),另外我講的至少都確認過各種教材,自己也修過相關課程並驗算過我哪一句有說視角跟口徑有關了...? 另外口徑跟近光量的關係我說的很清楚了,完全沒有誤用(我甚至還覺得我不講入瞳孔而講口徑顯得不夠精準),另外我講的至少都確認過各種教材,自己也修過相關課程並驗算過,我不懂所謂誤導在哪裡,況且我在也是針對你才回應專有名詞,我原本的推文就只說1712低光表現較好而已也沒有要多扯什麼細節,但是你說的不同片幅高iso雜訊表現主要是因為像素密度,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絕對是錯的,參考書我給了,實際實驗的方法給了(就是用減焦環轉接),也跟你說專業錄影機就是一個實例,結果你還講說不清楚,那你該去唸書而不是在這裡找碴。 喔如果是大家都知道f值這件事,明顯就只是我表達方式不對,那我可以說的確是我錯了,但你跟這句認真幹嘛="=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7-11-16 01:41:00
24za跟15mm摻在一起變39mm 好噗好
作者: swingman (勇敢gogo)   2017-11-16 02:34:00
原PO很明顯就是求a6xxx升火文,不知道大家在吵什麼建議原PO不要買m43,不然接著想要鏡頭很多可以選很辛苦
作者: cby2000 (這年頭沒56好像落伍了)   2017-11-16 03:20:00
50.8已經夠神奇了 想不到現在還有1712...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6 09:01:00
恩對原po很抱歉@@ 原本只想要澄清幾個概念,就有人沒唸書出來亂講... 不過話說回來原po都決定買$ony了,還需要討論什麼0.0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16 10:12:00
用詞不精確承認就好,就後面那堆解釋都是多餘的我就是找碴你用詞不精確這點而已還說什麼像素密度百分百錯?你的相機只有shot noise,都不用管read noise的?
作者: sora7   2017-11-16 13:54:00
推文大賽結束了?
作者: mktg (mktang)   2017-11-16 15:02:00
我是D7000跳XT1+18-55,後悔太晚跳,相機輕便發色又好原廠18-55的素質也比以前在N家的時候用的副廠鏡還好
作者: leaveleft (離)   2017-11-16 16:19:00
不能拿A6跟G8比吧,M43還有更小的系列,一來一往差很多的,我認為M43是蠻均衡的系統,不管是機身或鏡頭!
作者: zero5302001 (嘟嘟)   2017-11-16 17:38:00
等效35不換鏡,想不到什麼理由不買RX1
作者: alankaren (alan)   2017-11-16 18:08:00
RX1貴阿XD
作者: blasy (乳舌●文藝哥●)   2017-11-17 13:36:00
R大錯的真的滿多的..我拿過arri Ultra接alexa跟a7sii電影攝影機有另外處理雜訊的元件 加上拳頭大的散熱片不是一搬相機可以想像的x另外有興趣的話可以google T光圈的定義 就是單純指進光量用儀器去檢測的結果 電影鏡頭之所以做這麼大還有很多另外考量 散景 呼吸效應 邊角畫質等 有興趣網路上都找的到~
作者: RicciCurvatu (黎奇曲率5566)   2017-11-17 23:01:00
不知道你指的是錯哪裡? 我應該沒提t 光圈定義,所以我不知道你跟我說t光圈的定義是要反駁什麼,另外也只說電影鏡頭口徑大可以彌補小片幅高感,並沒提到這就是電影鏡頭體積大的全部原因,所以你說其他原因導致鏡頭變大我也不知道有哪裡有反駁到論點,另外解決呼吸效應的重點也不是在口徑,而是調整節面跟感光元件距離。如果那點說錯請明確指出虛心受教,如果又是隔空喊話,或是充分必要條件根本弄反的反駁,那我也沒什麼好回應。我真的不想一直洗版,也覺得打字看起來口氣很差,我也會有可能弄錯,但可不可以不要一堆理盲,要反駁前先看懂別人的論點很難嗎,啥都不講不推導只丟一堆專有名詞不會顯得你很厲害= =然後回應上面J大,我如果是你發現自己講錯一堆早就躲起來查資料了,你還敢出來講自己是為了糾正我什麼用詞不精確我也真是佩服=_= read noise的資料是不是還沒查完?要不要我跟你說還有熱躁點,但熱躁不是隨機雜訊可以用blank扣掉,o家機身有預設可以自動拍blank扣掉。然後近光量每少一半shot noise會降0.7倍,所以低光環境shot noise會變主要雜訊,也就是高iso雜訊,read noise訊躁比隨近光量變動就相對較少,這才是我只提shot noise的原因。版上一堆大神真的輪不到我在這邊講解,但前提是一堆給資料都不查的人可不可以先閉嘴。
作者: jaylj14 (JAY)   2017-11-20 15:48:00
其實真的就是錯蠻多的啊,我原本也想提出T值根本不是算的,是用測的才對,還要我找資料給你算?我看到這句話只覺得幹嘛跟不懂裝懂的人吵而已,反正你覺得自己學生淵博爽就好,後面講那串你以為我會不知道啊,沒錯噪點形式很多,不同光度,不同快門也都會影響,但你扯一堆,只不過想跟我說像素密度的影響不是最重要的而已,何必呢?在一般消費攝影器材,多數消費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差異就是單像素大小所造成的影響,扯一堆有什麼用?我還可以跟你扯前照式背照式的cmos也都有影響咧,更別說你的論點網路上隨便找lab實拍結果都可以打你臉,一句承認自己用詞錯誤就好了,解釋一堆只是讓你自己講錯更多東西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