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Dxomark a99II 分數出爐

作者: sanpo0108 (不要再打= =我頭好痛)   2016-12-02 02:26:13
DXO分數出來啦,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作者: stuk (魔SOW崛起:魔法師的逆襲)   2016-12-02 04:09:00
幫QQ
作者: TexasFlood (TexasFlood)   2016-12-02 06:11:00
純看數據覺得尷尬,只能說他很難成為市場的"新"選擇
作者: erasdfer (~飛翔~)   2016-12-02 06:46:00
我A57用戶都想跳E環了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12-02 07:21:00
1/3個stop的光被translucent mirror拿走,沒辦法...有時反而希望A環由a900的更新版繼承
作者: jaylj14 (JAY)   2016-12-02 07:27:00
雖然被半透鏡偷走了光度,不過單看實測的jpg高iso測試是不錯啦,只是以sony自豪的DR而言,它說實在也稱不上多優秀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12-02 07:36:00
仔細一看ISO分數竟然跟D700一樣,再加上錄影僅限P mode,自動對焦光圈需小於f/3.5,我想拿來低光錄4K影片的需求基本上完全無法實現了
作者: jaylj14 (JAY)   2016-12-02 08:32:00
不過我真的看不太懂DXO下的註解欸:You get an awful lotof camera for your money
作者: ienari (jimmy)   2016-12-02 08:35:00
半透膜造成的吧不過ISO竟然跟A7R2差這麼多 半透膜影響這麼大嗎sensor同一塊不是嗎
作者: C3X ( )   2016-12-02 09:18:00
sony出這台是要A環用戶自願跳E環吧 都暗示這麼明顯了
作者: linpo1206 (東區徐志摩)   2016-12-02 10:39:00
同樣的感光元件,少了1/3的光也沒轍阿。
作者: penny31029 (~快樂跳恰恰~)   2016-12-02 10:42:00
1/3級不是1/3...XD
作者: jaylj14 (JAY)   2016-12-02 10:46:00
少1/3的光就嚴重了,降1.5級左右的曝光啊
作者: kyo699 (GGman)   2016-12-02 10:55:00
昨天看一眼就知道是要講半透了 我第一批買幫QQ
作者: wasiwatery (你今天1985了沒)   2016-12-02 11:10:00
這台Iso是死穴 不過其實也不差了 實際使用差距更小
作者: BIGP (ツンデレ大好!)   2016-12-02 11:12:00
反正A99II就是最後一台了
作者: wasiwatery (你今天1985了沒)   2016-12-02 11:16:00
這規格買來戰十年也沒問題了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16-12-02 11:20:00
幫補血,有試玩過的前輩表示iso都普普,用起來同一個樣子,但是12fps就是比較屌,承認吧!!(轉訴當時語氣…)
作者: soule (裝忙)   2016-12-02 11:22:00
DXO的註解的意思應該是 有很多其他的相機值得你花錢就是說他並不是一時之選的意思啦...
作者: Lyapunov ( )   2016-12-02 11:47:00
那句明明就是稱讚...是說這台以價格來看功能很齊全
作者: mingchaoliu (歐美系統受害者)   2016-12-02 12:00:00
Sony應該把半透膜設計成可以升降,拍單張時上升,靜音拍攝時降下,低速連拍時上升、高速連拍時降下、錄影時降下...這樣高iso畫質、高速連拍、錄影都兼顧
作者: NewTypeNeo (北大三國哥)   2016-12-02 12:08:00
半透就沒法
作者: ienari (jimmy)   2016-12-02 12:25:00
未來還是會取消半透吧 A99ii應該是最後一台DSLT
作者: Daniel2468 (丹丹丹尼爾)   2016-12-02 12:42:00
那句是說買下去功能滿滿XD
作者: Xenogamer (ゴミ丼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6-12-02 12:46:00
an awful lot=a great deal吧
作者: l17 (Alpha ILCE-7s)   2016-12-02 13:38:00
DXO跑分有點怪,A7sII不是也很低嗎??
作者: linpo1206 (東區徐志摩)   2016-12-02 14:14:00
對,是1/3級,一時漏字未查,在此致歉。
作者: neuralandre (七彩喇叭手)   2016-12-02 16:38:00
做A900那種傳統DSLR就好了 要錄影就學CN反光鏡下降
作者: BlGP (ツンデレ大好!)   2016-12-02 20:34:00
當初就是要做差異化才弄半透啊 沒道理最後一台修改
作者: pussycat2009 (我不是女的)   2016-12-03 01:02:00
A環真的該掰了...
作者: jamekuo (jamekuo)   2016-12-03 07:15:00
哈,快,分數低,快降價!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6-12-03 09:26:00
(一)Sony在專利報告中,是直接用進光量的百分比來說明:在紅、綠、藍光波長範圍內,半透鏡的折射率是25%~35%。換算成級數的話,大約是0.4~0.6級上下。(二)以DXO的數據來說,A99II的高ISO比A7RII低了33%,換算一下大約輸0.5級,和Sony官方數據差不多。(三)Sony在四年前即公布過半透鏡上掀的專利,但未如預期般應用於A99II。(四)半透鏡雖然在物理上限制了高ISO表現,但不要忽略A99II在錄影、自動對焦、BSI帶來的高速後端處理等優勢。(五)前代A99是Sony相機中色彩最受好評的機種,當時甚至吸引部份國外攝影師因此轉換系統。期待A99II在色彩項目的測試數據和實拍比較。
作者: strike5566 (好球56)   2016-12-03 10:45:00
s大好久不見
作者: NewTypeNeo (北大三國哥)   2016-12-03 11:04:00
S大回來了!
作者: canandmap (地圖上的流浪者)   2016-12-03 15:52:00
專業splendidpoem大又出沒啦!
作者: TexasFlood (TexasFlood)   2016-12-03 17:22:00
不得不說很多國外用A99的風景色彩真的是超毒
作者: GodOfGods (玻爾大神)   2016-12-03 19:46:00
半透吃力不討好
作者: l17 (Alpha ILCE-7s)   2016-12-03 21:23:00
A99II的性能應該可以跟D5比吧XD 畫質也是整個壓過高ISO倒是致命傷QQ
作者: jaylj14 (JAY)   2016-12-03 23:08:00
樓上你在講甚麼廢話,D5就是犧牲畫質換來ISO的,換言之A99II就是犧牲ISO換畫質,兩台根本不同取向
作者: bt222 (新竹林先生)   2016-12-03 23:35:00
nikon主打畫質的機種是D810...
作者: l17 (Alpha ILCE-7s)   2016-12-04 00:12:00
A99II的對焦系統有-4EV 連拍也達12fps 真的不輸啊XDDD的確ISO是輸給D5 只是說主機價格和CP值對A環玩家來說超值!!!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12-04 00:50:00
其實我一直覺得高畫素,棚拍、商攝機做成無反就好。目前反光鏡的優勢只剩追焦、連拍,把高像素做在反光鏡機身上意義何在?
作者: festa (諒)   2016-12-04 01:00:00
參在一起做成A99II啊。追焦連拍不能用高畫素嗎?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12-04 02:12:00
高畫素反光鏡就是撒尿牛丸,削弱了機身的高感和連拍等級。走的是 5d 系列的路線:全能工具人。但是相較於 5D4,A99M2 的畫素堆得稍微高了。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不想多開發一枚比較適合這個定位的感光元件。其實只要注意就會發現,新一代的中片幅已經全面向無反靠攏。因為在這種需求層面上,無反才是最恰當的形式。反光鏡對這些相機來說如同闌尾一樣,並沒有什麼益處。
作者: jaylj14 (JAY)   2016-12-04 02:33:00
雖然覺得樓上的理論有道理,但也是有看過攝影師乾脆用5DsR來拍追焦啦,裁切以後跟APSC一般機種像素密度差不多,只能說A99II這樣的作法剛好可以符合APSC裁切打鳥/FX模式風景兩用,不過追焦12FPS拍RAW應該會卡彈到想哭吧,而且悲劇的ISO會讓許多職業用途大打折扣,只能當作一台全能的業餘機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12-04 03:25:00
Sony 可以直接開 APS-C 模式。以 A99M2 的緩存,在APS-C 模式下應該是夠用。這的確也是一種使用上的思路:平時拍全幅,運動拍截幅。如此受到的侷限,也就是高感鳥了一點....:P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