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星際爭霸戰、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眩光

作者: s8974135620 (果汁( –口–)/)   2016-07-11 08:47:40
※ 引述《Dantzo (Dantzo)》之銘言:
: ※ 引述《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之銘言:
: : 自從玩攝影之後,對於照片景深外的散景特別的注意,
: : 即便是看電影時,也不自覺得把注意力放在散景上。
: : 電影拍攝時,為了讓寬螢幕比例16:9能壓縮到3:2的35mm上,會使用anamorphic鏡頭,
: : 之後再透過投影機或者是數位的方式還原成16:9的比例,
: 先說一件事
: 最早電影原本的投射比例是4:3(1.33)(例如小津安二郎的片)後來電視出現且開始普及
最早的確是1.33,但自從影藝學院訂下1.37的規範後即已1.37比例做為正式學院比例
除了影像軌之外,還會把聲軌印在底片上面,但是從電視出現後
電影公司百家爭鳴,各式各樣的比例不斷的出現
: 電影產業為了把觀眾拉回戲院,開發出了wide screen的投射比例
: 但是究竟「正確的」wide screen raito
: 是幾比幾在電影屆當中也沒有達到完全的一個共識(1.85? 1.66?)
: 當時也不是所有的戲院都支援所有的投射比例
: 要達到這種寬廣的螢幕比率
: 除了直接從膠卷上裁切,anamorphic鏡頭就派上用場了
: (其實anamorphic鏡頭的發明其實很早,是為了在一戰時讓戰車的駕駛有更寬廣的視野
: 後來才在電影圈開始流行)
: 原po有件事說得不盡正確,現在的電影機器的感光元件尺寸
: 大小都是16:9而非像數位相機常見的的3:2
: 所以現在電影中看到的anamorphic ratio
anamorphic以常見的變形比率來說有2x和1.33x
實務上電影比較常使用2x變形鏡頭
透過4:3的感光元件拍攝,後期再把畫面伸長成2.66後裁切 (以alexa為例)
: 實際的比率是2.39,比16:9要寬多了
: 實際的比率是2.39,比16:9要寬多了
: 實際的比率是2.39,比16:9要寬多了
: 實際的比率是2.39,比16:9要寬多了
: 以JJ的片星際爭霸戰:闇黑無界為例,電影中用了兩種長寬比率
: 1.44:1(IMAX膠捲)跟2.39:1(anamorphic)
: : 所以幾乎所有的影片看到的散景都是垂直立著的橢圓
: : 例: http://imgur.com/JzscYpZ
: : 但很奇怪的是,J. J. Abrams的電影,像是星際爭霸戰、星際大戰:原力覺醒
: : 例: https://youtu.be/ALHiJaSPrns
: : 散景不但是水平方向的橢圓、而且連眩光都是水平的走向,
: : 如果搜尋關鍵字(如JJ Abrams Lense Flare)幾乎都是揶揄JJ Abrams的文章或是影片,
: : 並沒有解說這個現象。
: : 到底這樣的光學效果是如何辦到的呢?
: 雖然說anamorphic鏡頭的光圈是垂直橢圓形,讓散景是垂直橢圓的
: 你提到水平橢圓形的散景應該算是電影為了flare而做的部分,在你提供的youtube當中
: 我只比較在耀光閃爍時有看到類似的情況
: 其他部分的散景仍是比較接近垂直橢圓形或是不明顯的
: 至於為什麼會有橫向的flare則是這類鏡頭本來的特色
: 產生的原因則是鏡片的特殊形狀(由正面看非弧面而接近桶狀)
: 不過確實後製也是可以添加的
不全然所有變形鏡頭都有變形散景跟flare
西班牙鏡頭廠Scorpiolens出的變形鏡頭就把傳統的壓縮風格給修正了
推 carl3104: 那請教一下為什麼感光元件不直接做2.39比例呢? 數位是新 07/10 00:21
→ carl3104: 的系統 應該沒有規格上的包袱才是 為什麼還要用變形鏡頭 07/10 00:22
→ carl3104: 去做比例轉換呢? 謝謝 07/10 00:22
推 ericf129: 專業推推 07/10 00:36
上面有說明了,比較常疑惑的是為什麼還要用4:3
因為arri設計數位攝影機是為了讓以前的老攝影師方便使用
在觀念上會以底片攝影為主,而底片時期就是利用4:3的畫面變形
所以這觀念才會沿用到數位攝影機上
然後感光元件裁成2.39的話......
那麼要嘛這個公司會倒閉,不然就是幫他代工的半導體廠會入不敷出然後倒閉...
→ ad47: 說沒有包袱是錯的,電影系統包袱更大,專業鏡頭隨便一顆都是 07/10 00:54
→ ad47: 十萬為單位在計算。再者感光元件的比例是不是要剛好作的跟最 07/10 00:55
→ ad47: 後放映的比例相同也不是這樣,從取景到剪輯到最後輸出成放映 07/10 00:56
→ ad47: 尺寸,可能比例都不相同;最前面考慮剪輯時預留安全框 比例 07/10 00:57
→ ad47: 有沒有1:1顯然不是很重要,只要不要差太多浪費太多畫面/像素 07/10 00:57
→ ad47: 就好。最後上映尺寸可能也不只一種,如果包含DVD、藍光發行 07/10 00:58
→ ad47: 那畫面上 更是要預留多種比例輸出可能。所以回過頭看變形鏡 07/10 00:59
→ ad47: 頭,從發展出來的脈絡到現在數位拍攝繼續用,手法跟畫面比例 07/10 01:00
→ ad47: 頭,從發展出來的脈絡到現在數位拍攝繼續用,手法跟畫面比例 07/10 01:00
→ ad47: 都可能是考慮的點。 07/10 01:03
目前電影只有Flat(1.85)和Scope(2.39)兩種比例
其他比例均為電視產業、發行產業他們自行增加或做修改的結果
推 carl3104: 所以簡單來說 一部電影攝影機會使用最通用的比例去做 07/10 01:15
推 carl3104: 所以簡單來說 一部電影攝影機會使用最通用的比例去做 07/10 01:15
→ carl3104: 感光元件 那需要其他的比例的時候 因為要做畫質最佳化 07/10 01:15
→ carl3104: 用變形鏡頭去fit通用比例 以達到最好的畫質表現 這樣 07/10 01:17
→ carl3104: 用變形鏡頭去fit通用比例 以達到最好的畫質表現 這樣 07/10 01:17
→ carl3104: 講應該沒錯吧 07/10 01:17
觀念上是因為以前要拍寬螢幕的時候,會浪費底片的空間
因為拍攝一般1.85片子的時候會造成底片有上下空間被浪費掉(除非拍3-perf)
而為了讓底片所有空間都能被應用到所以才發展了變形鏡頭
推 po3d: 那些炫光部分是JJ針對作品訂製的效果,何必解釋? 07/10 11:23
推 Wangdy: 攝影版真專業呀 07/10 11:42
推 hycchiao: 推推好認真的一篇文 07/10 12:00
推 carl3104: 感謝您的解惑 不過您說的有些人追求"anamorphic look" 07/10 18:41
→ carl3104: 還真是令人感到奇怪 這本來是妥協下的一個 算是缺點的 07/10 18:41
→ carl3104: 產物 即使不叫缺點也是一個與本來預期不同的效果 竟然也 07/10 18:43
→ carl3104: 產物 即使不叫缺點也是一個與本來預期不同的效果 竟然也 07/10 18:43
→ carl3104: 是有人喜愛 進而變成一種特色 07/10 18:43
不算缺點,因為他樹立了新的風格以及規範(2.39)
推 atropos: 不會奇怪啊,耀光鬼影也是光學缺陷,一樣有人很愛 07/10 18:57
推 ad47: 星芒愛的人更多。 07/10 21:46
虛焦都能變成一種情緒了呢。
推 carl3104: 不知道有沒有人喜歡解像力差的鏡頭? 07/10 22:31
現在很多電影還是會使用zeiss super speed或者cooke S2之類的鏡頭
不過實務上商業電影不會使用這些鏡頭,除了沒有LDS不方便後期外
還有這種缺陷不夠穩定,對於商業大片來說難以容忍這樣子的結果
EX:推拿裡頭使用很多lensbaby
推 ad47: 當然有阿 微距太銳利不是很多人不拿來拍人嗎 07/10 22:48
推 user1120: 推 07/10 23:26
推 carl3104: 那會為了拍人 特別買畫質很差的鏡頭嗎? 07/10 23:55
推 rgbff: 星際爭霸戰那種全部都是後製的吧,事實上現在拍攝的時候反 07/11 01:15
→ rgbff: 而會盡可能避免鏡頭耀光的產生,因為重拍的成本太高,還得 07/11 01:17
→ rgbff: 看演員賞不賞臉,星際爭霸戰就是後製玩太兇了被拿出來吐槽 07/11 01:18
簡單來講,除非進棚背景可以後製外,基本上看到散景是橢圓形,
那麼他們的flare就可以斷定是變形鏡頭產生的
因為現在還是有很多電影會拍16:9再裁成2.39
所以也無法肯定是不是全後製或者全實拍
話說變形鏡頭話題大概每半年會在單眼版出現一次
作者: benage (阿邊)   2016-07-11 13:40:00
專業推
作者: hhhuichun (huichun)   2016-07-11 17:56:00
數位用變型鏡頭再還原,畫質會變差吧?感覺比1.85再裁切還差?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7-11 19:11:00
樓上 我覺得還是比較好 底片跟數位在單位解像力上的特性應該是一樣的 只要使用到的面積越多 其總畫質就越好
作者: windcat (there is)   2016-07-11 22:01:00
專業推 請大大多多分享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7-11 23:12:00
可是我看IMDB上的攝影機規格 4k 6k還蠻普遍的呀 應該對規格還是有一定要求吧 其實說起來拍電影還是很重視畫質一些老電影現在看來畫質依舊不凡 如果這些電影用那個年代的"電視攝影機"來拍 畫質現在看來恐怕是不忍卒賭吧好在除了近幾年電影有改用數位之外 幾十年來電影都是用片幅不算小的底片拍的 畫質就以目前2016來講依舊很棒
作者: ad47 (我現身了~)   2016-07-12 10:45:00
那個修復看起來就花超多時間人力手工的拉wwwww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07-12 23:50:00
感謝各位前輩的解惑我也在我原本文章後面轉錄電影板的文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