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老機Leica M8.2 心得文

作者: chang17a (U文哥)   2016-04-14 01:23:02
M8.2入手兩年,累積的心得和照片應該撐得起一篇心得文了。
(分幾次寫,所以分幾次po)
我在2014年中入手M8.2的時候,Leica的全幅二代機M240已經發表了年餘,
並且維持著2009年發表的全幅初代機M9(洨改版成M-9P續命),
黑白機MM和閹割機ME在產線上。
相對於M9家族的長青不衰,試做品M8與試做改良品M8.2早早停產。
M8系的短命,說明了它是一個實驗性質的過渡產品。
會入手試做品M8.2而不是完成品M240,第一個理由是沒錢,
沒錢認命是人畜通用的道理。
第二個理由是買到本體,那個RF對焦機構,有爽到就好,
這是得自Leica M底片機用久以後滋生的情節。
一、Leica M 完全不同於單眼(SLR) 和Mirrorless系統
單眼相機和數位時代的Mirrorless,讓攝影師「所見即所得」,
但使用旁軸的Leica M卻是「所見仿所得」。
單眼與Mirrorless觀景窗/LCD裡的視野,隨著換裝鏡頭而改變,
攝影師看到的是鏡頭光圈全開拍到的畫面(有淺景深);
但Leica M觀景窗的視野是固定的,
換裝鏡頭只會在一樣的視野裡跳出不同的框線框住拍攝區域,而且總是全景清楚。
大中小框線對應的是廣角、中景、望遠鏡頭,框裡的就是拍到的(但不準),
框外的是拍不到的。
若不好理解,請向前平舉雙手,用你雙手的食指姆指合成一個四方框。
這個框內大約是75mm左右(135片幅)的鏡頭拍攝到的畫面。
雙手的框向身體逐漸靠近,你會陸續看到50mm, 35mm, 21mm的視野。
Leica M就是這樣的東西,你可以同時看到框內與框外。
那麼廣角鏡爆觀景窗,望遠鏡框太小怎麼辦?
沒怎麼辦,就外插一個對應鏡頭焦段的觀景窗在熱靴上。
因為是旁軸,這樣的框和鏡頭實拍到的畫面,一定有誤差。
而且,這樣的外接觀景窗當然無法用肉眼判斷合焦與否。(註)
這種天生不完美的設計允許的誤差,逼得使用者在按下快門前必須「腦補」預見畫面。
但這也是Leica M真正迷人的地方:腦補之所在,是想像力發揮的起點。
隨著用手上的Leica M愈久,這種腦補也愈得心應手。
也就是說,依賴腦補的Leica M導出完全不同的攝影思維。
單眼傾向專注特寫,講究細節再現;
Leica M傾向情境敘說,講究擺弄符號。
前者通過鏡頭觀察,是單焦點的,是實證性的,求真,像S. McCurry;
後者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是多焦點的(single focus vs. multi-focus),
是詮釋性的,求意義豐富(因而更容易倒向批判性或諷刺性的),
像Alex Webb、Elliott Ewritt、植田正治。
視野率接近100%的旁軸觀景窗,像是Leica M3,
甚至可以讓攝影師張開雙眼流暢地拍照。
題外話,這也就是為什麼富士堅持要下重本在Pro系列上加裝旁軸光學觀景窗 ,
因為那就是不同於用LCD觀察世界的方法(e.g. D. A. Harvey with XPro2)。
那些從來不用觀景窗的X-Pro用家證明了,用旁軸觀景窗拍和LCD拍完全是兩件事。
所以為什麼官方說新上市的二代閹割機M262拿掉live view機能,
是「回歸純粹的攝影」。
註:
Leica是一種天生容許誤差的機構。
除了旁軸框不準之外,RF用肉眼作patch對焦精度有限(必須用更長的基線去換),
鏡頭上的對焦尺僅供參考,而機器用久自然走針(包括快門與對焦機構)。
所以那種Summilux, Noct鏡頭的用家愛用100%放大檢視照片然後靠腰說很難對準,
或自稱不懂後製愛拿JPG直出圖秀下限的,只能說搞不清楚自已在用的是什麼系統。
不用LCD對比對焦的Leica M,對不準框不準(底片時代還有曝光不準)很意外嗎?
作者: Dryduckboy (我的名字叫做Do)   2016-04-14 01:43:00
糟糕,我怎麼感覺到了另一個世界去了。
作者: nickname1o1 (小資BOY)   2016-04-14 09:10:00
買XPRO2也一樣
作者: panzerbug (蟲子)   2016-04-14 09:24:00
看起來旁軸對焦不準、視野差,技術面看來就是過去時代的產物?就攝影(人文面)來看,缺陷是一種創作的工具?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4 10:17:00
因為布列松拿萊卡 所以衍生很多奇妙的理論但布列松傳世之作都標準鏡拍的 所以換鏡頭是邪道 (XD)對了,JPG直出也惹到你?
作者: jf7642 (胖丁)   2016-04-14 10:26:00
強著就是要戰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4 10:34:00
創作有兩種性質:1.內容傳達 2.形式趣味就內容傳達的角度,我們希望對作品擁有最大的掌控力就形式趣味的角度:任何既存的限制、瑕疵、風韻都是遊戲的一部分。詩就是種形式藝術,它限制了內容表達的範圍。所以旁軸、萊卡這種東西求的是"富有詩意"。
作者: ASKA (The 羊男)   2016-04-14 10:41:00
很多 詩意 其實只是因為當時科技不夠的限制導致而已...不過現在好像也沒廠商想到其實可以做電子旁軸,感覺潮潮der(就多一顆便宜手機鏡頭當旁軸的那個窗口)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4 10:43:00
一開始是,後來不是。遊戲這種東西就是把手腳綁起來做點甚麼...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4 10:44:00
好濕啊 那用lomo不就更是濕到爆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4 10:46:00
不然你以為 lomo 在紅甚麼?人有趣的一點是:外在限制會促進精神面貌改變。如果你拍照總是盲拍,最後就會呈現一種和別人不一樣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4 10:48:00
lomo就是一窩蜂而已。如果布列松也拿lomo 應該更多奇妙的理論跑出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4 10:48:00
的風格。因為你會在這限制中努力去挖掘美好的一面而這點就成為風韻和特色。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4 10:49:00
盲拍這件事,還有位盲人攝影師很紅呢~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6-04-14 10:50:00
一窩蜂要有一窩蜂的理由;當你看得出甚麼是 lomo而甚麼不是;那就是理由。
作者: panzerbug (蟲子)   2016-04-14 10:52:00
看到一個笑話是說一個lomo使用講求者嬉皮、love&peace、環境友善、強調手作,然後自洗彩色照片的廢棄物直接倒流理臺
作者: BIGP (ツンデレ大好!)   2016-04-14 11:44:00
LEICA是一種味道 就跟CANON迷焦一樣浪漫
作者: nickname1o1 (小資BOY)   2016-04-14 11:56:00
品牌價值,就跟APPLE怎麼做都是對的一樣
作者: zitinbxl (女人比男人更愛車...)   2016-04-14 14:41:00
M8用戶推
作者: panzerbug (蟲子)   2016-04-14 15:20:00
要平價玩數位旁軸,應該就xpro系列吧?
作者: kax0205 (說好的數學史呢?)   2016-04-14 15:58:00
M5用戶推
作者: ichiru51 (鈴木一儒)   2016-04-14 16:21:00
M4用戶推
作者: frog20605 (這個人我不認識)   2016-04-14 16:55:00
電子旁軸...XPRO:有人叫我?
作者: joeeeeee (Joeeeeee)   2016-04-14 20:03:00
數位化後的M,是否失去你所說的腦補的樂趣?畢竟可以馬上在螢幕上看到結果,如果成果不是你想要的,你會不會忍不住再拍一張?
作者: breadf ( Lifting Turn )   2016-04-14 20:04:00
所以說,M的週年紀念機把螢幕都拿掉了XD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4 22:07:00
你搞錯了布列松從不裁切。聖拉扎車站那張是唯一裁切的。
作者: fallench (FallenCH)   2016-04-15 01:24:00
平價的旁軸魂當然要提X100系列阿~電子交融RF,存錢中...
作者: FableKevinS (FableKevinS)   2016-04-15 14:13:00
推! 最近也想玩玩數位M哈哈哈
作者: chadhsieh (謝老闆)   2016-04-15 19:17:00
好浪漫喔 我想買A7R2 配我的M35 2.0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16-04-19 23:28:00
請提供一下布列松裁切的澄清文拜讀一下。他的傳記、專訪都自己說不裁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