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中國經濟戰 手機先中槍

作者: nanlong (懶龍)   2022-08-19 15:52:53
這幾年看印度也蠻有意思的 ~ 老共那些違逆普世價值觀
的暗黑手法, 印度也一付理所當然的樣子拿來用來對付中國,
日後象蛇大戰會越來越有戲。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4889
印度對中國經濟戰 手機先中槍
自2020年印度與中國爆發流血邊境衝突,印度政府即嚴密監控中國相關企業在印度的投資
、金錢流向、稅務及營運。衝突之後,「TikTok」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的APP遭到禁止。此
外,華為技術等中國企業被排除在高速通信標準「5G」的試驗之外。
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佔比過大,印度政府憂慮本土手機品牌市佔率進一步下跌,因此希望
將中資手機品牌擠出售價在1.2萬盧比(約4500新台幣)的低價手機市場。印度政府正透
過多種方法設置紅線,如課稅、禁止輸入設備,甚至進行犯罪調查等,受到影響的廠商包
括小米、Vivo、Oppo、Realme等公司。
印度正試圖將中國企業排除出當地市場。接連實施了凍結中國智慧手機企業的資産、拒絕
中企收購汽車工廠等行動。此次對中國企業的封殺擴大至智慧手機等領域,可以認為是印
度對華貿易收支惡化的反應。
印度正試圖將中國企業排除出當地市場。接連實施了凍結中國智慧手機企業的資産、拒絕
中企收購汽車工廠等行動。(彭博資料照)
印度對500家中企查稅 小米遭罰8800萬美元
過去幾年,印度政府對外資企業的稅務調查一直沒有間斷,印度稅務部門曾對殼牌(
Shell)、諾基亞(Nokia)、IBM、沃爾瑪(Walmart)、凱恩能源(Cairn Energy)等多
家外資企業進行了稅務調查並開出了高額罰單,自2020年後,印度將矛頭主要對準了中資
企業。
知情人士透露,近年至少有500家中企在印度遭遇了稅務及合規性普查,涉及手機廠商、
設備供應商及基礎設施投資商、移動應用程序供應商等。僅在今年,被調查的企業就包括
華為、小米、vivo和OPPO,數據顯示,這幾間公司共同控制了印度智慧手機市場至少60%
以上的份額。
小米是這三間公司裡第一家面臨監管壓力的公司。1月時,小米印度子公司就被勒令支付
約8800萬美元的進口稅,根據了解,小米是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欠下這些稅款。
到了4月,小米受到的打擊更大,當時印度的反洗錢機構調查發現,小米向3個外國組織匯
款,違反印度嚴格的外匯管制法。隔月,小米印度公司遭執法局查扣7.25億美元現金,理
由是該公司向中國不當轉移現金。
印度品牌手機 遭中國貨擠壓
再來是 Vivo,印度當局針對Vivo 48個地點發起全國性突襲,當局突襲搜查的原因是,
Vivo向中國非法轉移約800萬美元,但是Vivo在當地註冊的公司向印度國稅局申報巨額虧
損,涉嫌在印度逃漏稅,因此將Vivo India的所有銀行帳戶凍結。
不過後來印度政府解凍Vivo India帳戶,條件是該公司要付95億印度盧比(約合1.19億美
元)擔保。法院還指示vivo在帳戶中保留25億盧比餘額。
2015年,Micromax、Lava、Karbonn和Intex等印度品牌在全國手機商店的貨架上都備受推
崇,不過就在中國手機進軍印度,並緩慢而穩定的成長,將一些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擠下。
截至2022年,在包括美國蘋果、韓國三星等手機總出貨量中,印度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不
到 1%,而占額最大的是中國品牌手機,約佔有63%的份額。
另外調查顯示,在低於1萬盧比的細分市場中,印度品牌的市場份額約為3-4%,中國品牌
的市場份額接近90%,可以說幾乎是壟斷整個印度市場。
印度欲保留低階市場給本國品牌
因此近期印度政府希望能復甦本土品牌,打擊占額過大的中國品牌手機,政府內部有一個
共識,低階市場應該只為國內廠商保留,因此小米、Realme、Oppo、Vivo和Transsion等
中國品牌可能不得不退出印度手機市場。
2022年第2季,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占仍達67%,但相比於去年74%的同期市占有所下降。小
米從29%滑落至19%,紅米(Redmi)在當地的業務受到衝擊,原因是受到印度當地的營運
因「查稅」等問題受到挑戰。
不過印度本土手機的出貨量沒因此上升,根據數據顯示,Q2印度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3640
萬支,與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5%,已經是連續三個季度下滑。
Canalys分析師Sanyam Chaurasia指出,由於需求下降和印度政府對中國製造商審查,第2
季廠商層面的活動仍然低迷。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降低了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廠商
也正在努力彌補營運成本。
對於印度執法局的突擊搜查,vivo表示,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
地的所有法律法規。(法新資料照)
印度多方干擾 中企未退縮
由於中國在印度市場過於龐大,雖然被當地政府受壓面臨退市、被查辦的風險,但大部分
中國企業依然採取積極的態度,對於印度執法局(Enforcement Directorate)的突擊搜
查,vivo表示,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所有法律法規。
對於印度政府的突襲、壓迫中國品牌市場,中國駐印度大使館表示:「印方頻繁調查中國
企業的做法不僅擾亂了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損害企業商譽,更阻礙了印營商環境改善,挫
傷了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市場主體在印投資經營的信心與意願。」透露出對印度的不
滿。
中國外交部也表示:「我們希望印方依法合規調查執法,切實為中國企業在印投資經營提
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商業環境。」
對此印度官員表示,他們目的是監管違規行為,但是許多專家認為,中國製造商幾乎主導
印度的智慧手機行業,這一舉動標誌中印之間政治緊張關係將進一步升溫。
中國高利貸APP 也遭封殺
除此之外,為了打擊中國,印度下令封殺逾百款中國製造的應用程式(APP),以及調查
中國一系列金融服務APP,這些應用程式使用來自中國的資金提供掠奪性的高利貸。
《日經》指出,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印度的對中國貿易逆差2021年達到693億美元,
創出最近10年來的高點。2022年1~5月的對中國貿易逆差為3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6
成。原因在於面向智慧手機等的電子零組件的進口顯著增長。
印度極力擺脫對中國依賴,Manohar Parrikar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員Shruti
Pandalai 表示,儘管兩國關係降溫,但印度與中國的貿易在第一季仍然保持高位,這表
明印度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需要花時間糾正錯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