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是習近平成績單上未完成的部分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6-24 09:32:18
https://is.gd/y5Eoq9
2020年6月24日07:08 鍾辰芳
華盛頓—
隨著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步入第2任,北京也在加大對台灣的軍事施壓,中國軍機進入台
灣空域次數頻繁,台海周邊情勢也越來越令人警戒。專家說,這是習近平在告訴逐漸遠離
中國統一軌道的台灣人民,武統仍是其選項之一,「台灣是習近平成績單上未完成的部分
。」
台灣軍方星期一 (6月22日) 完成完成第一架自製高等教練機「勇鷹」首飛任務,這是自
1989 年台灣第一架自製「經國號」首飛後,台灣再次有自製的新戰機,實現台灣總統蔡
英文上任後宣示的國防自主政策的一部分目標,而這個第5代戰機首飛之際,也正是中國
解放軍持續加大對台灣施壓的時候,從6月9日到22日,包括殲8、殲-10、運8等各型軍機
已8度進入台灣西南空域,6月22日這一次還有轟-6首度加入這些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戰
機群。
台灣總統蔡英文星期二(6月23日)在一個軍事將領授階儀式中提醒軍事人員,儘管疫情尚
未結束,但解放軍「對台灣周邊海空領域騷擾,也依然持續不斷」,軍方必須時刻保持警
惕,確保國家安全。
中國對台軍事施壓非孤立行動
中國在地區和周邊活動不斷增加,其軍事意圖引起各方高度警戒,前美國白宮官員說,這
是北京在各種對其政權不利因素下做出的反應。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說,北京加大對台灣軍事壓力
不能以孤立行動來視之,它應該被視為是一個中國在地區更廣泛行為形態的一部分,從印
度邊境、南中國海到香港等,在中國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經濟支柱減弱時,它正在加強其
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的支柱,以及民族主義的支柱。
曾任奧巴馬政府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的何瑞恩,在上星期戰略與國際研
究中心一場線上討論會上指出,儘管中國經濟放緩,美中關係一路下滑,但習近平都可以
用新冠疫情、全世界經濟疲弱,以及特朗普個人的行事作風來交代,因此他和中國共產黨
目前並沒有統治上的危機,不過這並不表示習近平就可以高枕無憂。
「我認為, 習主席有弱點的地方,如果中國內部有對手想要攻擊他的政績,那或許會是
台灣。台灣是他成績單上未完成的部分。他已經在香港和其他議題上採取行動,但是正如
這個討論所揭露的,台灣的走勢並不是共產黨想要看到的方向,」何瑞恩說。
台灣走勢非北京樂見
台灣願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認為,解放軍對台灣加強軍事施壓是因為從蔡英文贏得連任
,到國民黨最近的改革計劃在兩岸政策上強調民主人權等原則,台灣內部的發展都不是北
京想要看到的趨勢,在美中脫鉤的說法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北京的估算或許認為只剩下
一張「軍事牌」可以打,因此在對台政策的各種選項中增加軍事施壓的分量。
賴怡忠說,台灣也注意到北京的軍事施壓並非只針對台灣而已,同樣的軍事活動也在日本
、南中國海,還有最近與印度的邊境爭議都有,因此中國對其周邊地區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還需要外界做進一步的理解。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過去中國總是認為統一的問題時間是站在它
那一邊,但隨著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惡化、美台關係增強與台灣內部的政治發展都對它不
利,北京也開始對時間是否還站在它那一邊產生疑慮,所以進入蔡英文第2任,中國會選
擇加大對台軍事施壓的選項。
不過孫韻說,雖然兩岸關係不佳,但還是有一個正面發展,那就是儘管一些人猜測蔡英文
連任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可能會在九月終止,不過現在並沒有人提這件事
,這或許是因為北京當局認為經濟往來能夠為台灣人民帶來利益、拉近兩岸之間的距離,
「如果中國拋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那麼他們想要追求的議程將得到的支持會更
少,籌碼也越少。」
看待美國對台政策的基礎
對於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曾經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工作的何瑞恩表示,美國在台灣有恆
久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數十年來美國對台政策持續不變,「美國的利益在於見到台灣有
活躍的民主、對自己的安全有信心、在世界舞台上有尊嚴、受尊重,經濟前途也能掌控在
自己手中,這些都是美國對台政策尋求推進的方向。」
由於台灣的成功可以支持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所以儘管美國與台灣沒有同盟關係,但長期
以來台灣的安全卻對美國在全球安全承諾的可信度有實質影響, 「如果美國在台灣面對
中國恫嚇時對台灣的支持有所動搖,我認為那將對美國與日本及全球盟友的關係帶來衝擊
,所以那也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未來美國對台政策的基礎,」何瑞恩說。
也因為這個原因,何瑞恩說,如果特朗普總統連任,他預期美國對台政策將廣泛與過去幾
年來的政策一致,在安全和外交方面給台灣更強力的支持,對於與台灣高層官員的公開交
往互動也越來越自在,也越來越願意公開美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可惜的是,特朗普
政府在這些方面對台灣的支持卻沒有擴大到經濟領域,雙方自2016年之後就沒有再舉行過
貿易投資框架協議的會談,也沒有關於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協商。
如果拜登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雖然美國在台灣的利益不變,但何瑞恩認為,民主黨政府
會在3個地方與特朗普政府有不同做法,一是更強化與台灣的經濟關係;二是與台灣有更
廣泛的合作議題; 三是會在台海兩岸對話的問題上著力更深,目的在於避免發生誤判。
北京當局批評蔡英文和民進黨政府意圖推動台灣獨立,包括蔡英文上星期在哥本哈根民主
峰會發表視頻講話,都被中國政府認為是「暴露其借各種場合、以各種名義在國際上謀'
獨'的政治本性」。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星期一對《新華社》表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中
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大陸仍然願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不承諾
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
裂分子及其分裂行徑,絕非針對台灣同胞。」
───────────────────────────────────────
中共推「港版國安法」重擊香港,台灣如何超前部署?(黃哲融)
https://is.gd/FiJjQv
日前,中國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稱「全國人大」)在第三次會議上審議了《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
草案)》。其立法目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一致,都是為了維護中國國家安
全,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中國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因此又被外界稱為「港版國安法」。
該消息一出,立即在國際造成轟動。
回想1997年,香港移交給中國後,基於歷史因素與現實考量,中國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
和國憲法》第31條,將香港設為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並承諾50年不變。在此期
間,香港應得以在根本大法《基本法》下高度自治,保留原有經濟、政治和法律等制度。
香港過去因其地理優勢與西化的社會制度,受到國際社會青睞,九七回歸後仍繼續保有「
貿易優惠」地位,享有「東方之珠」的美名。
2000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希望中國成為國際自由貿易體系的成員,期待該國能夠
改變其政治經濟制度,逐步轉型為一個與西方有共同價值的國家。然而卻事與願違,這一
次,北京中央政府甚至還試圖以其專制制度,染指香港的民主制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實際上一直以來,北京中央政府藉由對《基本法》的解釋,以及依《憲法》和《基本法》
「賦予中央各項權力」的方式,包括對《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在香港實施的全國性法律作
增減、對主要官員的任免、向行政長官發出指令等「完善一國兩制」的作為,逐步蠶食香
港自治權。這些作為多年來已成慣例,也屢屢與香港人民發生矛盾及衝突。
2019年的「反送中」事件,將這個抗議浪潮推向頂峰。
在北京中央政府看來,香港反送中是「港獨」和「激進分離勢力」進行之分裂國家的「暴
力行為」。該行為在外部干預勢力和「台獨」勢力的雙重影響下,嚴重危害香港公共安全
,挑戰了「一國兩制」原則,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現實威脅。
因此,北京中央政府認為全國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並依法需要在香港設立國安機構
的行為,是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鞏固「一國兩制」之必要措施。不久後,香
港特區首長林鄭月娥的聲明,也附和了北京中央官方的說法。
簡單來說,北京中央政府繞過香港《基本法》,藉由全國人大做出決定,就是在為自己直
接干預香港的自治提供法理依據,取得正當性。這獨斷且恣意妄為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法
治原則,「港版國安法」更是對香港民主和人權,造成直接的威脅。
小標:台灣如何「超前部署」?
當年「一國兩制」是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實現統一台灣目標所提出之制度設想。2019年
,習近平在《台灣同胞書》中再次提起,希望藉由香港與澳門的「成功」實踐,制定實
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然而,「一國兩制」在香港前後歷經「佔中」與「反送中」事件,被外界認定失敗後,中
國似乎已打算「不再演了」。當然,有不同論者認為,中國在此時間點對香港下重手,是
為了轉移國際社會針對疫情向中國究責的焦點。
無論如何,對於「港版國安法」,一海之隔的台灣必須有所警戒,做好法律上的超前部署
,以應對未來將可能面臨的問題。以下就三方面進行簡單闡述。
一、關注香港政治難民的收容
一旦「港版國安法」正式實施,過去為了香港民主、自由和人權站上街頭的市民將面臨秋
後算賬的危險。過去一年,北京政府已將「反送中」事件視為「港獨」在進行「激進分離
」、「暴力恐怖」的活動,危害香港公共安全,是極少數人在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
因此,「港版國安法」將可能造成大量香港市民淪為政治難民,來台或到其他地方尋求政
治庇護。然而,因我國《難民法》遲遲無法在立法院通過,還有《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的
既有門檻,使得香港人在尋求庇護時,必須由陸委會以「專案」方式處理。
該方式在資格裁量標準上常有不一致的爭議,申請駁回的正當性也備受質疑。這將使得台
灣一旦面臨大量香港難民申請庇護的情況時不知所措,不僅對支持香港議題的國人無法交
代,對尋求庇護的香港人更是二次傷害。
二、避免台灣被「法理統一」
中國自始自終都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為解決統一台灣的問題,習近平於2019年在不
放棄武力的原則下,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案。香港作為「一國兩制」的示範
區,時常被中國拿來當作對台方針的試驗,「送中條例」即是明顯事例。因此,今日若中
國能透過法理干預香港的自治權,明日就能再透過法理統一台灣。
特別是中國已將台灣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而在對台灣人的具體法律義務上,
又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安法》第11條所規定:「維護(中國)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
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而違反義務的,將被(中
國)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反觀,在台灣所適用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預設中國大陸為操作範圍的憲法,其結構
正當性備受質疑。不僅如此,在增修條文開頭出現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文字
,更可能被見縫插針,成為中國法理統一台灣的依據之一。
儘管日前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兩岸部分首次未提及「堅持九二共識」
,但這並非表示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已放棄「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
今天,當中國可以「依法」以大陸的法律試圖直接干預香港自治,未來也就可以在法理上
「依中國的法律」統一台灣。對此,台灣要如何透過修憲、新增憲法條文或制定新憲法,
建立被「法理統一」的防範機制,將是一道急迫的難題。
三、打造「我們不一樣」的人權招牌
今年,台灣在防疫問題上所打造的「防疫台灣模式」已成國際模範,深受多國的認可,使
得台灣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重視。藉此,國際社會已開始認識到台灣是個擁有民主、
自由、法治、人權價值的國家。然而,礙於國際政治現實,仍有部分國家因「一中原則」
,而不敢公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多邊主義。而當疫情過後,未來又會剩下多少國家繼續相
挺台灣?
國際形勢瞬息萬變,中國在過去因不良人權紀錄而遭受多國詬病與譴責,如今再因「港版
國安法」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應。對此,美國、歐盟與多個國家相繼發聲,敦促中國遵守
國際承諾與義務。面對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國態度堅決,打算儘快完成立法,並決定
將相關法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儘早在香港實施。
由於美國於2019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制裁「負責侵犯香港人權的中
國及香港官員」。這意味著,若因「港版國安法」使得香港人權情況惡化,美國將很難再
袖手旁觀。屆時,台灣在人權的態度上就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台灣在人權價值方面選擇
與西方社會站在一起,然而僅僅排排站是不夠的,也無法取信於同一隊伍的其他成員。
台灣必須採取具體行動,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再重視。這要求台灣在立法上,必須加快落實
《國際人權公約》的各項精神與配套,力求在保障人權的標準上與世界接軌。同時,台灣
於去年通過的《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已正式施行,國家人權委員會應依法落實
其職責,主動調查國家法律、政策中可能侵犯的人權問題,提出人權報告供政府參考改善

再進一步說,政府還能與民間團體結合,共同打造人權的「台灣模式」,實現與國際社會
共享的價值。一旦台灣走出自己的人權治理道路,成為人權模範國家,台灣將不再會是大
國間的棋子,而是豎立在太平洋上,照亮整個亞洲乃至國際的人權燈塔。
2020年,台灣藉由防疫成功與中國做出了區隔,成為國際上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是政府與
民間共同努力打造的結果。同樣地,未來台灣若在人權保障方面能成立「人權國家隊」超
前部署,就能強化台灣自身的價值。這對於台灣走出兩岸格局、邁向世界,何嘗不是一個
契機?當然,上述這一切,還需仰賴政府的高瞻遠矚以及公民團體監督的力量,還有民眾
心中的肯定與支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