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前浪對後浪知多少?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0-05-17 02:11:52
前浪對後浪知多少?
https://is.gd/iGa5t9
五四青年節前夜,國內一個據稱擁有一億多青少年用戶的視頻網站B站 發布了一個題為
《後浪》的勵志宣傳片,製作方邀請人藝著名演員何冰激情朗誦了一篇五四青年節寄語。
該片迅速在國內社交平台刷屏,人民日報傾情推薦,央視首播,微信微博強力推送。在視
頻中,何冰以前浪自居,為中國後浪們熬制了一鍋心靈雞湯,比如他說:“你們有幸遇見
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
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
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你們只憑相同的
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乾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
的權利。”;他還說“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
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
然而這樣一部充滿正能量並被官媒熱捧的宣傳片,卻招致後浪們的反彈。一個叫706青年
空間的自媒體組織了一場圍繞《後浪》宣傳片的夜談,收集了眾多年輕人對該片的反饋,
並以一篇題為《拒絕被“後浪”代表,706說出不同的聲音!》對網文刊登了這些反饋帖
文,網文的開場白這樣寫道:
“我們生活在一個陳舊保守的時代,既得利益者不遺餘力的向我們展示着一個美麗新世界
。他們空洞地談論着選擇,卻不曾關心誰真正享有選擇的自由;他們泛泛談論着繁榮,而
我們卻從未看見繁榮的蹤影;他們給我們打造美好生活的幻象,讓我們逐漸溫馴。我們在
以一個特殊的方式,被這個時代消費,情緒被控制,於是我們想嘗試發起這樣一個線上夜
聊會。”
下面就選讀文中幾篇年輕人對《後浪》的觀後感。
一位來自豆瓣的網友發帖說:“B站想要做個廣告我理解。但這個時代的樣子與何冰所描
述的正好相反。十年前我們年輕的時候,勉強可以說看到了“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
”,那時候我們通過互聯網結識,理想和信念與一百年前的青年一脈相承。反觀最近這幾
年,實際上我們見證了“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封閉”。“ 選擇的權利”最終是自由地
選擇一種觀念並公開為此辯護的權利,現在我們有這種權利嘛? 真正的青年一代的責任
,應該是表達異議,應該是“撞擊世界”,像1919年在中國、像1968年在捷克、像1980年
在韓國。 何冰這個演講,你看到的全部都是私人生活。它向你展現了一種更高端、更炫
目、更國際化,但卻與公共領域完全無關的秀場。在這個私人化的秀場裡面,你只能去探
尋與自身“體驗”有關的新鮮和刺激。完全看不到本應作為時代先鋒的,超越自我並反思
當下的青年精神。 所以說這個演講的意義在於收編,把一個時代年輕人本應投身的公共
參與都轉化為對自身生命感受的內在探索。正是大量這種收編性的宣傳,塑造了很多人感
慨的“一代不如一代”。 也正是這種宣傳使現在的大部分青年放棄了反思,逐漸淡出歷
史。但我也相信,真正的“現代文明的成果”依然在我們心裡,不會輕易被這種宣傳打敗
。”
另一位來自豆瓣的網友發帖說:“B站後浪那個視頻都什麼鬼話I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
打破”?沒有。我的感覺反而是繭房效應越來越嚴重,人們越來越聽不進異見,一個 個
社交平台都成了戰場 。 你說“你們擁有了我們夢寐以求的權利……”, 真的嗎?你說的
是一舉報就能讓大學老師完蛋、讓看不順眼的賬號完蛋的權利嗎?不,這權利之前你們有
過。 “……是選擇的權利”罵?不,選擇越來越少,再往後喝彩不踴躍可能就要被打倒
。 你說“你們正在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 不,是正在把經典用流行的觀點批成三
觀不正。 你說“因為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電影所表現的青春 就不再是憂傷、迷茫。”可
不是嘛!都是單純的小美好、甜甜的小美滿,寶寶們不敢憂傷。”
一位來自微博的網友發帖說:“借用朋友圈一位記者老師的話說,“大時代的青年是資本
,是工具。我們振翅時, 空中多少羅網;我們奔馳時,路標上多少錯字;我們受表揚時
,玫瑰里多少假花。渴了自有人向你喉中灌酒;死時早有人為你準備好墓誌銘。”
一位來自微信的網友發帖說:“如果真要反思,我會說,是這個時代欠青年人一個回答,
我們這一代中那些充滿公共精神,志在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曾有過振聾發聵的呼喊,過去
十五年間,我熟悉或聽聞的每一個他們,在時代的各個角落挑戰不公不義,創造美麗有趣
,砸爛結構化的壓迫,試驗平等開放的人際秩序,而這個瘋狂扭曲的時代,以流放,邊緣
,譏諷,污名回應,公共青年被迫在故土流亡,成了親愛的祖國的陌生人,還談什麼偉大
時代青年精神呢?”
一篇題為《後浪正年輕,前浪已為之寫好墓誌銘》的網文這樣寫道:“看完《後浪》,我
倒吸一口涼氣,心道:這不就是一篇墓誌銘嗎?是的,後浪正年輕,前浪就已經給後浪寫
好了墓誌銘。
前浪說:“我看着你們,滿懷羨慕。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
禮物……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年紀輕輕的後浪,躺在前浪創造
的財富和成果之上享用就行了嗎?難道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精神財富和現代文明的成果是
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哥倫布的年代,人們相信地球是扁平的,說地圓是異端。為了環繞地球航行,哥倫布曾不
顧眾人嘲笑侮辱、不顧下獄之險,更曾海上顛簸九死一生 。為了開啟人類的智慧之門,
蘇格拉底被雅典人判死刑;為了維護日心說,布魯諾被教會燒死;為了如實記載崔杼弒君
的歷史,春秋時齊國史官三兄弟寧死不屈;為了變法維新,33歲的譚嗣同從容赴死。為了
給後浪留下現代文明成果,前浪曾披荊斬棘九死一生。為了給後浪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前浪曾付出生命無怨無悔。
人類文明的傳承,是前赴後繼往前闖,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而非前浪累死在沙灘上,後浪
在沙灘曬太陽。
你說“我看着你們,滿懷羨慕”?你不是羨慕後浪,你是想連哄帶騙,讓後浪斷翅棄翔,
癱在沙灘上任你圈養,免得他們在你死水一潭的王八池子里浪花飛揚。
前浪說:“很多人在童年就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童年就已不惑的物種是有的,譬如豬
,它們從來就沒思考過,又哪來的疑惑?至於人,“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思考越
多越深,就越充滿疑惑。
所以,智慧如蘇格拉底無奈地承認:“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智慧如羅素則無奈
地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卻堅信不疑。”智慧如科幻大家亞
瑟·克拉克則讓人在墓碑上寫道:“我從未長大,但我從未停止成長。”
前浪說:“你們擁有了我們夢寐以求的……選擇的權利。”如果後浪選擇像方方一樣出書
、像梁艷萍、王小妮教授一樣表達,請問是否正當?
前浪說“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而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莫非你
說2+2=5,還不能嘲諷你?你指鹿為馬,還不能否定你?
前浪說:“因為你們,這世上的電影、小說、音樂中不再是迷茫、憂傷。”但是,這世上
哪有青春不迷茫憂傷?憑什麼只許前浪油膩放蕩,不許後浪迷茫憂傷?
羅曼·羅蘭說:“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所謂熱愛生活,絕非假裝生活中沒有迷茫憂傷,而是在迷茫憂傷中成長,點亮生命的火和
光。
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當前浪用迷魂湯讓後浪放棄思想,讓他們連迷茫憂傷都自覺不
當,讓他們一嗅到“不當”就變身戰狼,後浪的靈魂就已經被前浪的七傷掌拍死在了沙灘
上,活着的不過是軀殼而已。
富蘭克林說:“有些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這已經夠幸運,更不幸的是童年就已經
不惑死,白髮蒼蒼才糊塗埋。
馬斯克的星鏈上了天,任教主的鴻蒙墜了地。日本進入新世紀以來每年都囊獲一枚諾貝爾
獎,我們只能靠莫言和屠呦呦兩位撐全場。一切,不過是因為後浪還年輕,前浪就給他們
寫好了墓誌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