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觸動靈魂深處的反送中革命」社會學解析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12-01 13:09:39
「觸動靈魂深處的反送中革命」社會學解析:抗爭跨世代與階級,全民動員分工!形塑新
「香港共同體」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10112
蔡娪嫣 2019-12-01 11:00
https://i.imgur.com/5tZYwRJ.jpg
香港示威者組成人鏈,抗議《禁止蒙面規例》實施。(AP)
┌─────────────────────────────────────┐
│ 「『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這句口號,對我與所有抗爭者來說是真的。借用毛澤東 │
│ 曾說的話,反送中『是一場觸動靈魂深處的革命』,因為它確實觸動我們每個人的 │
│ 心靈。」 ──李靜君 │
└─────────────────────────────────────┘
「2019台灣社會學會年會」11月30日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舉辦,邀請到加州大學洛
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系李靜君教授,以「香港反送中的社會學反思」為題進行演講。
李靜君說,在這場革命運動的抗議中,真正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一項突破是,它是基礎廣泛
、分工細緻的運動,涵蓋了各行各業、跨世代、跨階級的參與者,透過這場運動,以香港
為主體的「新政治共同體誕生了」,而且香港示威者擅長外交手段,向世界行銷──「香
港國際都市的地位不只在於金融,還在於自由與民主價值。」
https://i.imgur.com/dwd98FD.jpg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美聯社)
反送中如何形塑出新的「香港共同體」?
https://i.imgur.com/fajv8qt.jpg
11月30日,香港社會學家李靜君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運動帶來的社會學反思。(蔡娪嫣攝

「過去的5個半月,對於我這個在香港長大的人來說,是情感最激動、最傷心、創傷最深
刻的時期,人們將自己的心靈、思想以及所有情感與激情,都傾注到他們為這項運動所做
的奉獻中。我到抗爭現場做研究時,好多人跟我聊著、聊著就掉淚了,我從沒在田調時遇
到這麼多人哭,」李靜君說,她還曾遇到一名17歲的年輕人帶著遺書上「戰場」,這孩子
的行為讓她非常困惑。
李靜君表示:「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
ties)提到過,為什麼人願意為不認識的人送命?因為民族主義。然而跟我交談過的抗議
者們有一個奇妙的共同點,他們常說『我是港豬』、『其實我不喜歡資本主義發達、物價
高昂的香港』,但為什麼他們願意為香港犧牲性命?」
https://i.imgur.com/nrFDS0Q.jpg
11月30日,香港社會學家李靜君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運動帶來的社會學反思。(蔡娪嫣攝

「我認為,『抗爭者從與香港疏遠,到願意為香港而死』的轉捩點在於,他們在集體行動
中,構建出共同體的團結感。他們的抗爭故事都有一段戲劇性的轉折,有過相互幫助、拯
救,與夥伴像親兄弟一般,因此內心深處對香港的看法逐漸改變,覺得『原來香港人不是
我想的那麼自私』,因而願意推動『新香港』的誕生,」她說。
她解釋道,當人們經歷革命,看到政府對人民施加過度的武力等不公義情況,目睹不認識
的夥伴為抗爭群眾犧牲奉獻,人們這時已經改變對香港、香港人與自我的看法,人們在參
與的過程中,與這個新的香港共同體產生關聯,並對香港共同體擁有深厚的激情、熱情與
承諾。
https://i.imgur.com/YNwQD2a.jpg
香港中文大學12日的「二號橋」攻防戰一景。(中大校園電台授權使用)
跨世代、跨階級的全民參與和分工
雨傘運動的時候多數是年輕人參與,而且中產階級居多,但是反送中運動的參與者是跨階
級、跨世代的,而且男女分布很平均,李靜君說,因為這是一個情感上的動員運動,擁有
相同認知、道德良知觀念的年輕朋友們,會透過社交方式邀約出門抗議,「而且他們有共
同的訴求、共同對抗的敵人」。
李靜君指出,有1/3年紀介於30至40歲的中年人從事中國貿易,「在中國公司受到歧視而
難以升遷,或者了解到中國正面臨經濟不景氣,所以並不可靠,透過自己的工作經驗,意
識到了香港才是可以依靠的地方,」這是部分中年人聲援反送中的原因。
https://i.imgur.com/CQL2w1L.jpg
香港理工大學校園內部的狀況。(美聯社)
每個香港人都能找到自己在反送中的角色,抗爭的分工不斷進化,有前線勇武、和理非、
急救、守護等等,「參與者可能會反省『我不適合做魔法師,想換個崗位』大多數人在過
去個6月內學習了一項抗議的技能,從而變成那個崗位的『專業人士』,」李靜君說道。
https://i.imgur.com/PMRAmOD.jpg
11月30日,香港社會學家李靜君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運動帶來的社會學反思。(蔡娪嫣攝

她表示,即使沒有出門參加抗議,也能支持這項運動,「我自己就曾經遇過,有一個上班
族在大樓下抽菸放風,突然莫名其妙辱罵一個經過的香港警察,因此與警察斡旋了很久。
等警察走了之後,我問那位上班族『為什麼要這樣做?』沒想到他說『我在網路上看到,
幾個街區外有兄弟姊妹想癱瘓道路,所以我下來看到警察之後,就想試著拖住警察。』」
李靜君表示:「這種事天天都在香港發生,整個城市的人都在以靈活的方式,為運動做一
份貢獻。抗議活動已深植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這就是反修例運動的力量,它是一
種有機的團結,人們透過行動展現出何謂香港共同體。」
https://i.imgur.com/eEoSyus.jpg
2019年7月28日,香港反送中,公民團體發起「全城追究上環開槍大遊行」,警方以催淚
瓦斯彈清場(AP)
一場永久的革命
李靜君表示,香港在反送中期間訴諸了「全球城市外交」的手段,並且不是透過經濟、政
治等傳統的利益交換來做城市行銷,而是以「自由、民主與人權」擦亮了香港的招牌,這
其中《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最重要的例子,參議員、眾議員等許多推動這法案的人們
曾來過香港,他們反思自己在香港的日子之後,做出支持香港示威者的決定。
最後李靜君提到:「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時代的革命將是一場永久的革命。這場革命沒
有盡頭。我們必須繼續建設香港,這也是一個建立共同體的過程。」
───────────────────────────────────────
學者解析反送中》「香港抗爭手段愈發激烈,但多數人接受」勇武派與和理非如何保持團
結?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09877
蔡娪嫣 2019-12-01 11:10
https://i.imgur.com/2RV4K9l.jpg
12日,在警民衝突最嚴重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入夜後雙方再爆激烈對峙,警方連射多枚
催淚彈,數百名「留守」的示威者不斷以汽油彈還擊。(AP)
香港半世紀來經歷過很多抗議示威,反送中抗爭活動不論是規模、密集度以及激進程度,
都是前所未有。174天反送中抗爭期間,有40多場大型遊行集會,42%(約300萬)市民參
與過活動,至少5800人被逮捕,警方發射1萬枚催淚彈,造成88%人口受到影響。然而,
勇武派與和理非仍能保持團結,並且抗爭激進化、違反香港法律對大部分民眾來說已經習
以為常,對此多位來自香港的學者提出看法:
https://i.imgur.com/UVNT7dI.jpg
11月30日,香港社會學家李靜君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運動帶來的社會學反思。(蔡娪嫣攝

行動與民意為何逐漸激化?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李立峯教授指出,香港社會的抗爭激進化是10幾年長期演變的
過程,從2009年的「七一遊行」開始,就有少許人士試圖做稍為激烈的行為,「在反送中
抗爭裡面,6月出現有人拿雨傘、路障,7月起警民開始有近距離衝突,直到8月、9月出現
縱火、扔汽油彈,甚至是動用私刑的『私了』、砸店『裝修』。」
李立峯說,在社會運動裡面,抗議行動激化是很常見、也很重要的發展,「因為不升級難
以對政府產生更大的壓力」,「而警察的武力也逐步上升,暴力惡化基本上是一種循環,
很難說誰是誰非,」照理說升級會帶來民意反彈,不過香港民眾對行動激進化的接受度卻
變高,這是雨傘運動時不曾見過的情況。
https://i.imgur.com/4JusZKk.jpg
11月30日,香港多位學者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的動態發展。(蔡娪嫣攝)
「因為支持反送中運動的民意基礎,本來就比雨傘運動時強韌,而政府的長期不回應、不
作為,也使公眾對抗爭者產生同情。另外,警察發射催淚彈等無差別武力,以及警黑合作
,都使香港民眾特別憤怒,使民眾認為支持運動就是反對黑幫,」他解釋道。
李立峯說,從10月民調數據來看,和理非對於暴力手段的接受程度很高,「堵路有85%以
上認同,就連破壞港鐵站設施、縱火也分別有61.3%、40.3%的支持,」至於整個香港社
會的看法,「從8月到10月之間,有55%至60%市民同意『若大型遊行示威都不能使政府
回應,示威者有激烈舉動是可以理解的』。40%香港人覺得示威者使用過分武力,但多達
70%覺得警察武力過當。」
https://i.imgur.com/HHiIFEt.jpg
11月30日,香港多位學者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的動態發展。(蔡娪嫣攝)
和理非與勇武派如何保持團結?
根據李立峯的說法,示威者主要透過3種方式促進和理非與勇武派的團結,首先是對外宣
傳香港面臨多少威脅,表明這是「最終戰」,「我們有實施激烈手段的必要性」;其次是
「對內不搞權力鬥爭,呼籲兄弟爬山、齊上齊落」;最後則是抗爭期間發生過激行動之後
,示威者與整個香港必定會做出檢討。
他解釋:「隨著武力升級越來越厲害,和理非當然可能覺得不能接受勇武派的作為,這時
候他們會廣泛在等網路論壇上檢討與反省,最終討論出一個『關於如何使用暴力的規範』
。」他舉香港機場被群眾綑綁推打的《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案為例,「很多和理非覺得
這太過分,當天8月13日晚上臉書、連登出現許多很不客氣的辯論,隔天還有一群人在機
場舉牌道歉。」
示威者為何出現玉石俱焚心態?
至於為什麼勇武派會「抱著一起死」的「攬炒」想法,不斷與港警硬拚?香港恒生大學社
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指出,主張攬炒的人們分為兩種面向,一種視攬炒為策略,認為
中國在反送中抗爭期間不太可能派出解放軍,從8月31日的民調數據來看,認為中央與香
港政府有可能出動解放軍的民眾只有14.3%,因此示威者敢踩中共的底線,試試看中共是
否敢上升武力。
https://i.imgur.com/8XfMw5p.jpg
12日,在警民衝突最嚴重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警方壓制一名學生。(AP)
所以攬炒在策略上是「博弈理論」(Game Theory)中「誰是膽小鬼」。「他們篤信中共
不會使出最極端的手段,若中共真的冒險派兵到香港鎮壓,那中共也會付出代價,」鄧鍵
一解釋道,「攬炒在情緒上則是一種絕望,認為情況就算變壞也無所謂,畢竟已經沒有前
途、買不起房子,沒有什麼好失去。」
鄧鍵一表示,從8月31日的民調顯示,認同「即使局面繼續惡化,也不能讓這場運動空手
而回」,以及「動用軍隊或緊急法,最終會嚴重損害中國大陸的利益」的示威者都超過90
%。
https://i.imgur.com/A2Vi9qN.jpg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11月12日與警方爆發衝突,圖為學生站在「二號橋」衝突現場,背後塗
鴉寫:永不投降。(AP)
抗爭手段激進化是公眾商議的結果
在發表演講的最後,李立峯說,他認為香港示威的「無大台」運動透過參與者不斷相互討
論,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規範」來延續團結一致,因此抗爭手段激進化並不是一種情緒
上的失控,而是所有參與者「一邊商議、一邊循序漸進,且保證所有人都能受約束的過程
」。
https://i.imgur.com/cRKajMb.jpg
11月30日,香港多位學者來台探討香港反送中的動態發展,左起為香港城市大學葉建民教
授、中文大學李立峯教授、嶺南大學助理教授袁瑋熙、城市大學副教授鄭煒、恆生大學助
理教授鄧鍵一。(蔡娪嫣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