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投書] 台灣需要真危機,清除政治假貨

作者: laptic (無明)   2019-09-02 09:36:43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52938
雁默 2019-09-02 06:10
https://i.imgur.com/cDGgZn6.jpg
台北市長柯文哲、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大選「結盟」。(顏麟宇攝)
台灣主要政黨在兩岸問題上長期採取的僥倖心態是: 台海乃中美勢力恐怖平衡的邊界之一
,只要美國國力不衰,或確保日本作為東亞干城的心態不變,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機率極
低。再者,中國大陸當前致力於自身的發展,無暇積極處理台灣問題。三者,大陸動武必
須考量在國際社會的自傷程度,不會輕啟戰端。
以上理由構成的偏安心態,等於傾向假設台海不會成為衝突熱點,反而是中美勢力平衡的
「真空」。因此,無論誰當總統,或即便兩岸關係冰封,亦不致「亡國」,政客需要做的
只是持續發展綁架人民意志的思想武器以維持現狀。
在這此心態上,台灣藍綠政黨並無分歧,真正明確主張統或獨的政治勢力,前者被吳敦義
壓扁,後者被蔡英文壓扁。那麼當討論到台灣是否有第三勢力生存空間時,簡答就是「沒
有」,現在兩岸主張只要溢出了維持現狀的節奏,就被視為過激的統與獨,因此主張統獨
者才是真正的第三勢力。或者說,想擺脫「真空」現狀的,才是第三勢力。
想通過第三勢力改變藍綠的僥倖偏安,只有外部危機能促成。
缺乏外部危機,所謂「郭柯王」結盟,仍在「維持現狀」的架構下找選民認同,撼動不了
藍綠結構。歷史事實證明,曾經風光的新黨,宋楚瑜,以及實力等而次之又次之的時代力
量黨,都僅為一時之喧騰,且政黨生命愈來愈短。原因無他,「維持現狀」的座椅只有兩
個,國,民兩黨分佔之。而這兩個位置也只有多親美一點,與少親美一點的微小差異,因
為親美是「維持現狀」的現實基礎。
郭台銘自詡「絕不當平庸總統」,但在「維持現狀」的小框框裡,也只能產生「平庸總統
」,因為真能出英雄的也只有「亂世」。只要無法無能也無意突破「真空」,將中美台關
係的局面搞「熱」,郭台銘就算選上也終究成不了英雄或梟雄。
https://i.imgur.com/cKHB73P.jpg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於松山機場簡短向外界報告中東行程。(簡必丞攝)
除了統與獨,其他槓桿都太小支,撐不起一個大時代。
多數台灣民眾選擇「維持現狀」的主因,在於政客不斷操作虛假危機感,普羅大眾缺乏的
則是真實的危機感,以致台灣選舉總顯得格局特別小,反中反得有恃無恐,兩岸關係也難
以產生突破性進展,無論是好的突破,或是壞的突破。
台灣的政治氣候到底會不會丕變,內部偏安心態會不會遭到削弱,或許中美對抗是一個契
機。僅在貿易戰這一部分,中美都只會受到輕傷,真正依賴貿易,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才會
受到重傷,在東亞,四小龍都會中標。關於此,蔡英文是無能為力的,韓國瑜顯然也在狀
況外,所以郭台銘才急。
韓國瑜的問題有二,誠信破產,準備不足。他以為過了初選藍營就會自動團結,他以為柯
文哲必選,可分走蔡英文的票,因此以上兩個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但韓通通都猜錯,如今
支持度不斷縮小,還在坐等蔡英文利多出盡那一日。問題是,香港動盪就算已過高點,仍
餘震不斷,並可能持續到台灣大選,而大陸暫停自由行對蔡的傷害尚不足以反轉選情。在
經濟面,新加坡在中美貿易戰下已明顯衰退,韓國面對日本貿易戰也重挫,香港更是無意
義自爆,台灣雖也不好,卻反而在四小龍裡受創較淺。
這些外部問題難以保證蔡英文利多出盡,韓國瑜想靠東靠西靠韓粉擠進勝選邊緣則是不可
能的,缺乏能力引導選民重視真實危機以揭穿綠營「假危機」,韓國瑜不會贏。
這次選情的複雜度太高,除了台灣內部的多方競逐,外部的區域情勢也陰晴不定,變數太
多所以沒有人敢預測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藍營若兩個月內仍無法在內部悶鍋裡找到勝
選槓桿,只有外部情勢的急速惡化可以反轉選情,因為蔡英文極度懼怕關乎民生的兩岸交
流中斷,也怕美國真打「台灣牌」。
誠然,大陸因素總被國民黨視為選情毒藥,但這個黨是爛黨,燈不點不亮,靠拿香跟拜綠
營的慫招也贏不了民進黨,只有外部情勢丕變才能逼迫國民黨適應,並自我強化其論述。
短期而言,選舉結果還是其次,因為怎麼選都是庸才,但若放眼中長期,台灣內部必須催
生出一股適應新外部環境的政治勢力,並以新論述逐漸取得民眾的認同,無論這股勢力是
不是國民黨。
https://i.imgur.com/Hgjfznp.jpg
高雄市長韓國瑜膜選機率降低。(高雄市政府提供)
「郭柯王」談不上新勢力,因為其目前論述仍未展現適應新環境的格局。
以韓國為例,追求統一的文在寅,面對日本的貿易攻擊,決定中止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
定」(GSOMIA)。此舉當然引起美國與國內親美派的反彈與可能的政治打壓,但既然韓國的
長遠利益是朝鮮半島的統一,這一關就必須跨越,哪怕有多麽艱險。而若不是外部壓力刺
激內部反美日的民情,文在寅這一步還不見得跨得出去。
在台灣,中間路線是虛線,維持現狀的「現狀」也是流動的,無論統派或獨派其實都不滿
溫水煮青蛙的處境,但在親美的兩大黨制肘下皆難成氣候,以致本島永遠在假議題,假危
機中悶燒,在選票上勾選爛蘋果,在錯誤政策下沈淪。
獨派不說,傾向統派的唯一媒體集團「旺中」有鑑於此,這幾年努力想擺脫國民黨親美路
線,另外扶植「無色覺醒」代理人以催生第三勢力。在台媒多為綠媒的生態下,親陸媒體
本就應該存在以平衡之,畢竟兩岸就算短期難趨統,但長期應趨和。只是蔡衍明先是識人
不明「捧柯」,後是用力過猛「捧韓」,又基於私怨「毀郭」,在知識份子階層自我摧毀
形象,大幅流失輿論力度,也連帶拖垮韓國瑜的支持度,甚至遭柯文哲反咬套利。這整個
自毀的過程等於給予綠營免費標靶,「反紅媒」以操作假危機,又加深了民眾對大陸的誤
解,在假消息中自己嚇自己,旺中意外地壞事。因此坐等內部質變,很難盼到民情移轉。
在缺乏外部刺激下,台灣內部的主流思潮親西方自由派是很合理的,文在寅尚有反美日的
民意基礎作為靠山,台灣卻極度缺乏西方自由派的對立面,長期處於真空狀態與偏安思維
中坐井觀天,拖一天是一天,可說沒有危機就沒有轉機。
中美對抗,全球經濟面臨下滑風險,各相關經濟體都在想辦法從危機中找轉機,港台卻在
真正的危機面前拼自由民主的「價值尖叫」,殊不知維繫這些價值的經濟基礎正在流失。
在所有可能的參選人裡,郭台銘確實是看到危機並提出解方的人,但其失之簡略的方法論
,建立在美國很快將獲勝於中美爭端的結果,這一錯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無論大國
爭端的哪一個面向,皆為持久戰,優勢不斷流失的台灣很難不選邊。就算堅持不選邊,長
久以來的親美政策也應該徹底檢討,因為20年代的動盪恐怕遠高於10年代。
中美爭端下的台海「現狀」到底是什麼,現在誰也沒答案,台灣民眾在選舉過程中永遠只
看得到微不足道的爭執,至於未來10年的兩岸關係應如何發展,如何處理美國,這類重大
問題沒人給答案,甚至沒人提問。
兩岸真正課題是: 到底什麼才是「危機」?年輕選民被洗腦,大吹「價值危機」,這是假
危機,事實上台灣處於「經濟危機」與「生存危機」,這才是真危機。大陸一斷自由行,
200萬個家庭生計受到影響,這還算能稍加粉飾的危機,若再斷ECFA,石化,機械,紡織
,汽車零組件,農漁產品等皆受影響,就很難粉飾,大規模選民會感受到經濟危機與心理
上的生存危機。
簡言之,雖多數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很重要,但關係不好的「實況」到底是什麼,則無
體感經驗。外部壓力所催生的危機感並不盡然對哪一個政黨比較有利,但最起碼得窺真相
的民眾知道2020年投票的意義與以往不同,這次是在真議題上做選擇,而非假議題,並也
得以藉由真切的危機感,重新評估「現狀」。
台灣選舉看起來熱熱鬧鬧,實質是一灘死水,從來沒有統獨之爭,只有偏安方式的差異。
選舉語言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句,以虛假的危機感重複誆騙記性極差的群眾,而且每次都能
得逞。反核的危機感是虛假的,燃煤發電帶來空汙所造成的危機感是真實的,因為難以粉
飾,才讓民眾意向轉變並反映在公投結果,以致綠營於「九合一」慘敗並隨即掐死「公投
綁大選」,對民進黨而言,唯有操弄虛假的危機感才有勝選可能。
在危難中,在亂世裡,真有能力化解危機者,才會浮出檯面,整個島的僥倖心態也才有可
能消除。從政者的天職是改善現狀,而非維持現狀,台灣需要真危機沖洗假貨,而且是難
以粉飾的危機。
就像地震,若長期沒有釋放能量,突然而來的高震度會釀成大災難,適度的外部危機,才
能釋放欺騙性過高的選舉話術。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