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 英國人也摔了跤 美國人也碰了壁

作者: TWofPRC (黃金)   2018-12-01 19:51:29
https://www.guancha.cn/ZhangWeiWei/2018_11_30_481584.shtml
今年我們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談談我印象中的鄧小平以及我對他
的一些思考。今天我想談談鄧小平的底線思維。
中國是個超大型的國家,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所以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需要有底線思
維,否則什么決定都做不成。所謂底線思維就是把事情推到最壞的局面,然后看能不能
應對,如果能夠應對,你就可以大膽出牌了。鄧小平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大軍事家,長
于底線思維是他的一個最大特點。
80年代香港回歸問題是個棘手的問題。我們要收回香港,但當時香港是中國外匯來源的
最大渠道,英國人借機散布這樣的觀點,如果中國收復香港,香港本土的資金就會大量
出走,香港的繁榮將一去不復返,中國肯定承受不了這種代價。
但鄧小平對這個問題思考得非常透徹,這就是他的底線思維。他認為,如果中國把現代
化事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是否繁榮前提上,那么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不正確的。至于資金
外流,他認為,只要我們政策正確,流走的資金還會流回來。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底線思維,1982年9月,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又被稱為鐵娘子的撒切
爾夫人時,幾乎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撒切爾首相因為剛剛打贏了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所以有點氣高志昂,甚至堅持當年的
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鄧小平明確告訴他,主權問題不容談判,如果英國不愿意談,中
國將在不遲于一兩年的時間內,自己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決策。
撒切爾認為如果中國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回答說
,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
這個災難,做出決策。”
鄧小平還說,香港會不會發生波動?鄧小平認為: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
著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
他還告訴撒切爾夫人,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時,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甚至還考慮
了我們不愿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
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
這大概是撒切爾夫人經歷過的最艱難的一次會見。會見結束后,心事重重的撒切爾還在
人民大會堂臺階上跌了一跤,一時成為重大新聞。
中美關系也是這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里根競選美國總統前后,說了許多要和臺灣恢復外交關系的話。后
來擔任總統后,有所收斂,但還是希望以“幫助中國抗蘇”為由,來換取中國在臺灣問
題上讓步。
他曾派人轉告鄧小平美國擬向臺灣派遣總統的‘私人代表’,鄧小平嚴詞拒絕,鄧小平
當時說,中國雖然是窮國,但不會低三下四求人,我們是有原則的,我們不會拿臺灣問
題和任何外國交換任何東西。
一次我給鄧小平做翻譯,他回憶過這段經歷時這樣說,“美國做了很多小動作,我說,
這會動搖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我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他們要恢復美臺關系,
那我們就可以讓中美關系倒退到70年代甚至60年代水平”,鄧小平在臺灣問題上,在中
美關系問題上的堅定可見一斑,鄧小平作了最壞打算的底線思維。所謂70年代的水平
,那就是中美雙方關系降到建交前的在互設聯絡處水平,所謂60年代水平就是斷絕外
交關系。
80年代,因為剛剛經歷過文革,大家對社會主義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有不少疑慮。鄧小平
在許多場合都說過,什么是社會主義,我們還在探索。但當有人問他,究竟什么是社會
主義,他一般都會強調兩點:第一,黨的領導;第二,公有制占主體,但公有制的形式
也要改革。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鄧小平對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線思維。所謂黨的領導,就是有
一個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治力量。所謂公有制占主體,就是確保國家手中有必要的資
源。
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我們也有不少失誤,這些失誤怎么發
現,怎么糾正過來的?主要就是靠這兩條。每隔一段時間,黨中央就要審時度勢,看看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做對了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比方說,改革開放后,東部先發展
起來了,東西部差距拉大了,黨中央就做出西部大開發的決定。而公有制占主體,就是
確保國家手中有必要的資源來執行這樣的決定,哪怕是提供啟動資金,所以才有后來的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功實施。
實際上,底線思維的重要性對于我們各項事業的意義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在我們中華民
族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進程中,乃至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甚至生活中,底線思維能力是非
常重要的。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學習他的底線思維能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有更大的
定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