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學「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染指全部科目

作者: Sparkle001 (Sparkle)   2014-09-22 21:00:50
A14 | 每日雜誌 | 360教育 | 2014-05-26
星島日報
中小學「普教」邁向全科 染指中史數學普通話背「九因歌」
雖然本港對「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爭議不絕,但現時大部分小學已推行普教中,
這股普通話教學趨勢更開始蔓延至數學科和常識科,不但有常識科老師要轉為普教,更有
學校招聘普教中老師時,同時表明要普教數學。中學亦拉闊普教界限,隨着愈來愈少學生
選修中史科,普教中老師亦要普教中史。學界相信,未來新畢業的準老師,大多在普教的
學習環境下浸淫成長,更預料日後將逐步走向「普教全科」的局面。記者 劉愛婷
早前教育局在立法會上指,由於「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下稱「普教中」)的學校
數目可能每年不同,故並未掌握中、小學普教中的數據。但根據民間組織「港語學」統計
,現時約有七成小學,以及四成中學推行普教中。普教中逐漸普及,這股普教趨勢亦有蔓
延的迹象。
(港語學按:據我地統計,全港中學普教中數字應為兩成五,而沙田、西貢等地區高達四
成)
七成小學推行普教中
最近有學校廣告寫明「招聘小學老師普教數學」、「招聘中學老師普教中史」,旋即在網
上掀起議論,不少網民擔心普教全科的局面正逐步逼近。本身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
席的馬鞍山靈糧小學校長陳美娟坦言,學界確實有普教術科的趨勢,普教數學和普教常識
亦比以往多了。香港準教師協會主席呂志凌亦說,有在小學任教常識科的老師,並非語文
科出身,亦沒有接受過普通話訓練,但學校今年起轉用普通話教常識,令老師難以適應,
「畢竟不是用母語教學,老師要花更多時間備課,亦較吃力。」
平日有設街站派傳單呼籲關注普教中影響的「普教中學生關注組」,其發言人阿孝說,普
教其他學科的情況愈來愈多,曾有家長向他們反映,子女的學校不止普教中,已是普教全
科。此外,學校漸漸聘請內地老師來港普教,不止教授中文、普通話,更逐步趨向普教其
他科目,「現時已經出現普教數學,相信港生很快就要用普通話背『九因歌』。」
招聘老師須普教中史
以往在學界普教術科並不常見,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說,當有來自內地或普通話能
力較強的學生,對數學科或常識科的詞彙不明白時,老師才會以普通話輔助講解,但不會
全程以普通話授課。他估計,部分學校是想先儲起普教的人力資源,當將來統一轉為普教
全科時,可容易編排課擔,「畢竟以普通話教非語文科,即使老師的普通話不算標準,學
校也有可能安排他們用普通話授課。」
陳美娟亦指,學校會按學生升中趨勢,決定會否擴展普教其他科,「若有較多小學生升讀
着重普教的中學,部分小學便會擴展推行普教其他科目。」她又說,為了增加學生在普通
話語境中學習的機會,部分學校亦會在校本課程設計中,加入普教其他學科,因此學界的
普教步伐發展才會快慢不一。
除了小學擴展普教其他科目,記者 在網上的中學教師招聘廣告中,亦發現不少學校開始
聘請普教中老師,同時需兼教普教中史。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校長叢蔣漢說,由於現
時愈來愈少學生修讀中史科,中史科不斷收縮,削減了中史科人手,令中文科老師大多要
兼教中史,「若果學校聘請的多數是普教中老師,自然便會兼推普教中史。」
屯門區中學校長會主席葉天祐說,當學校聘請到一批具普通話教學優勢的老師團隊,亦會
兼推普教中史,既可作宣傳的噱頭,亦可凸顯學校優勢,「一般中文科有十至十二位老師
,至少要有半數人具普教能力,才能兼推普教中史。」他又說,自九七年起,學界便推行
普通話教學,但隨着資深的老師逐漸退休,新畢業的準教師大多在普教的學習環境下浸淫
成長,相信未來要推普教全科,將是十分容易,「特別是二○一五至二○二五年,估算全
港將有四分之一的老師能夠普教,再過十年,便有過半數老師可全用普教,屆時要推行普
教任何科目都無問題。」
試教數學原理難說清
不過,要成功推展普教術科亦不容易。七年前,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曾嘗試推普教數,其校
長張偉菁說,當時想讓學生有多接觸普通話的機會,找來已通過普通話基準試的數學老師
任教,但推行一年後,發現學生聽不明白,亦難理解數學原理,阻礙學習,最終決定放棄
普教數學,「學生用普通話學數很辛苦,無謂為了推普通話,犧牲了他們學數的興趣。」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校長伍家珍亦指,老師須用很多言語演繹,把複雜的數學原理和
概念變得顯淺易明,加上常識科的主題是圍繞日常生活,啟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但學生平
日生活多用廣東話,老師難以用普通話演繹,「小學教學是讓學生學習基礎概念,學校要
小心考慮用哪種授課語言,才能令學生打穩學習根基。」她認為,只要推行普通話、普教
中,學生一般已有良好的普通話聆聽和會話能力,毋須特別推普教術科。
雖然本港對「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的爭議不絕,但現時大部分小學已推行普教中,
這股普通話教學趨勢更開始蔓延至數學科和常識科,不但有常識科老師要轉為普教,更有
學校招聘普教中老師時,同時表明要普教數學。中學亦拉闊普教界限,隨着愈來愈少學生
選修中史科,普教中老師亦要普教中史。學界相信,未來新畢業的準老師,大多在普教的
學習環境下浸淫成長,更預料日後將逐步走向「普教全科」的局面。
中港用語大不同 師長須費力釐清
小學多推普教中,中文科的詞彙用字,傾向內地用語,但其他術科則用粵語詞彙,在學習
上兩者容易產生混淆,老師須多費工夫向學生闡釋。
「課本」與「書本」易混淆
陳紹鴻說,在普教中之下,中文科與其他術科的教科書用字亦有不同,例如上普教中的課
堂時,老師教「課本」,但上數學科或常識科時,則會用「書本」,雖然兩者表達的意思
相同,但詞彙不同,容易令學生混淆,「在講解用字時,老師要多花時間解釋兩個詞彙的
異同。」
除了課堂上的解說,陳美娟說,學校亦要通過不同的活動,以生動有趣的方法,講解粵語
和內地用語的不同,如在早會及周會上,安排「學詞運用」、「廣普對照」的問答遊戲。
當中多以日常生活用語出題,例如「番茄」和「西紅柿」、「番薯」和「地瓜」、「電玩
」和「電子遊戲機」等,讓學生分辨,她說,「現時教科書加插了很多圖片輔助說明,相
信學生也容易理解,只要加強學生平日閱讀、認知各類詞彙,便可減輕老師在課堂上闡釋
的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B8%AF%E8%AA%9E%E5%AD%B8/%E4%B8%AD%E5%B0%8F%E5%AD%B8%E6%99%AE%E6%95%99%E9%82%81%E5%90%91%E5%85%A8%E7%A7%91-%E6%9F%93%E6%8C%87%E4%B8%AD%E5%8F%B2%E6%95%B8%E5%AD%B8%E6%99%AE%E9%80%9A%E8%A9%B1%E8%83%8C%E4%B9%9D%E5%9B%A0%E6%AD%8C/71403193532020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