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戴旭揭美對華攻心戰戰術:醜化毛澤東 煽動社會動亂

作者: awsd (隨你猜)   2014-06-23 11:23:37
http://news.takungpao.com.hk/mainland/focus/2014-06/2554023_4.html
2014-06-22 14:58:34|來源:國防參考
其戰術是:通過醜化毛澤東,以此否定和詆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攻擊現行體制,煽動
社會動亂,繼而摧毀中國政治體係,顛覆中國政權。
  美國深知,信息不僅是輿論話語權,也是一種軍事權力、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美
國的網絡政策和網絡戰部隊,就是要把這種世界新的權力形態變成美國特權。為此,伴
隨著戰略東移圍堵中國,美國正在通過網絡對中國發動一場信息思想戰。
  美國此次戰略東移的如意算盤主要有兩點:一是保持強大的隨時可對中國實施快速
軍事幹預的能力,保持對中國的軍事高壓態勢,以壓促變、以壓促亂;二是一旦時機成
熟則快速出手,與在中國內部培植的「第五縱隊」裏應外合、「扳倒中國」,除掉未來
可能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最大戰略對手。
  結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是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和輿論管理、
思想引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曆代領導集體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但是,隨著近
年來網絡傳播技術興起帶來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中越來
越處於被動地位。歸根結底,還是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導致的。最為直接的證明是,
一些高校的教授公然發表違反黨紀國法的文章和言論,但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散布反動
言論的教授、學者們,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行政處分,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黨紀處分,所
在單位的宣傳部門、組織部門,乃至負有責任的教育部門、司法部門集體「失聰」「失
明」「失語」,奇之怪哉!這種不作為也在當今社會上引起巨大爭議。
  此外,由於各主要門戶網站均被外資控制,其內容制造團隊也是由外方選配,因此
,管理層甚至整個工作團隊都由親西方人員擔任。國家雖然限制了商業門戶網站的新聞
采編資質,但這些網站通過篡改標題、轉載博客文章、選擇並加工親西方的傳統媒體文
章等手法,非常巧妙地繞過限制,擔負起西方文化「戰略炮臺」的使命。它們將那些反
毛、反共、反政府人士,通過技術手段打造成「意見領袖」,再由他們煽動和制造社會
輿論事件,在網絡上興風作浪。而傳統媒體在此類意識形態鬥爭中,基本處於「被動挨
打」的境況。
  可以說,在美國實現網絡化社會轉型的10年間,是中國受到網絡威脅和輿論攻擊最
為嚴重的10年,也是我們政治安全狀況最差的10年。由於職能部門對網絡管控不力,造
成了今天網絡上反黨、反政府、反華負面輿論橫行泛濫的局面,嚴重毒害了社會風氣和
中國青年一代的心靈,給黨的形象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3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中國社會中被美國所傳播的「普世價值」洗腦的中
國人已不在少數。而美國正是看到這樣一支力量在成長壯大,在深入中國的各個階層,
所以采取接觸與遏制的戰略,外壓與促內變相結合的戰術,一邊從國家層面上試圖把控
中國,一邊又在中國內部大力培植「第五縱隊」,平時用以牽制中國,關鍵時刻則發揮
內部瓦解和顛覆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如何
從社會規律上研究經濟改革和政治安全的問題,已經不僅是學術層面也是決策和操作層
面的問題。
  習主席之所以強調指出,「意識形態是極端重要的工作」,正是看到了當前中國思
想和輿論領域的嚴峻現實。中國改革開放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係統工程,堅持黨的領導是
改革開放成功與否的根本保證。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意義也恰恰在這方面。
 近年來,亞太一些國家針對中國不斷挑起事端,美國更是接二連三、別有用心地「指
責」中國。而就在這些外部事件吸引中國人注意力的同時,「第五縱隊」的網絡進攻也
一刻都沒有停歇。最典型的事件是發生在2012年的「吳英案」。這本是一個事實清楚、
證據確鑿的案件:吳英非法集資達7.7億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揮霍了3000余萬用於
吃喝玩樂和賭博。由於詐騙數額特別巨大,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法院依法
判其死刑並經過最高人民法院複審。但逢共、逢政府必反的一些所謂「公知」、大「V」
,一起發聲稱是中國融資制度和法律存在問題,進而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一些門戶網
站為他們「搖旗吶喊」、推波助瀾。最後,在輿論壓力和政治幹預下,迫使最高人民法
院將最初的死刑改判為死緩。這個事件,使網絡「公知」們深受鼓舞,認為依靠集體發
難和網絡助推,可以操控輿論進而影響國家政策,由此,中國網絡上開始出現一波又一
波的輿論圍攻事件。
  2013年元旦,發生了「南周」事件,在「吳英案」中利用網絡興風作浪並嚐到甜頭
的那批人,這次居然妄圖借助輿論「綁架」中央大政方針。之後,還是這批掌握了網絡
輿論話語權的人,又將攻擊目標鎖定到經批準後上網的中國軍人代表,采取造謠抹黑等
方式對他們進行惡毒攻擊。隨後則是「紅十字會」事件再度發酵、被炒作,在中國國家
級慈善機構被妖魔化的同時,一些背景複雜的基金會借機「登堂入室」,個別基金會的
資金來源甚至與達賴集團有關。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事故發生,這本是一個鐵路交
通運營中的偶發事件,與高鐵技術、項目質量無關,然而,網絡「第五縱隊」卻借機向
高鐵乃至整個鐵道部發起輿論攻擊,全力鼓噪中國高鐵項目下馬。而借此事件煽動輿論
圍攻背後的戰略動機,一是破壞中國通過高鐵布局的西進戰略;二是為國外航空集團的
現實經濟利益服務。這和《新快報》事件中,境外機構出資雇傭中國無良記者抹黑中國
設備制造企業的用意如出一轍。
  由於掌控著傳播迅速、動員力巨大的網絡媒體,同樣的一批人按照操縱「吳英案」
輿論的手法,又制造了「陳寶成事件」。2013年8月11日,原《南方都市報》記者、現任
財新傳媒記者陳寶成在家鄉平度為拆遷維權,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刑拘。隨後,大批網
絡「公知」掀起了聲討平度政府的聲浪,一些接受西方資助的法律學者也傾巢出動,借
法律名義給青島市委、市政府施加壓力。與此同時,海外「金主」在美國情報機構的指
揮下,出巨資資助大批律師、記者進駐平度,鼓動當地村民反抗政府,試圖將平度事件
搞成一起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通過該事件可以看出,網絡「第五縱隊」已經具備高度的
組織化、程序化特點,一旦有機可乘,他們就借助網絡直接向中國法律體係和政府發起
攻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王維佳分析新浪微博上有關「吳英案」的言論之後提
出: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實際上為「黨派性」的意見表達和特定政治觀念的宣傳提供
了主要渠道,這一平臺上所提供的言論與意見,與任何傳統媒體相比,都具有更明顯的
「黨派特征」和「宣傳意味」,而不是公共性和開放性。在微博特定議題的討論中,影
響輿論的意見領袖由社會角色和階層屬性十分相近的固定群體構成,持有同質化的政治
觀念,與這些政治觀念相悖的事實和意見很難進入群體的討論中;這一群體在討論特定
政治議題時,有著明確而統一的政治目標,並利用網絡空間主動發起政治動員,試圖影
響現實政治決策,甚至推動政治體制變革。加拿大西蒙雷澤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月枝
對此評論說:在社會性與公共性的宣稱下,我們看到了微博上面「赤裸裸的階級性」。
這應證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經典的一句話:「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
精神生產資料。」趙月枝指出,今天我們要反思:公共性是不是以階級性為基礎的?是
不是不能拋開階級性來談公共性?
  在國內一小部分反動學者,利用網絡掀起反共、反政府乃至反華輿論狂潮的時候,
十四世達賴集團、熱比婭、疆獨、藏獨等邪教組織是「第五縱隊」的盟軍,不失時機地
予以配合,妄圖內外聯手、裏應外合地顛覆社會主義中國。
隱形外資軍團以網權力為抓手,隱秘地控制網上思想輿論陣地
  2013年初,在一些所謂「公知」針對經批準後上網發言的中國軍人代表的圍攻中,
這些披著「微博知識分子」的人與美歐等西方世界的遠程輿論配合更是「默契」。境外
反華網站還發出《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的文章,攻擊中國軍隊是「中共
獨裁專制的堡壘」。他們認為,利用網絡輿論的動員、圍攻,通過「一個個看似小,卻
意義十分深遠的戰役,步步為營」,不斷拱卒,再持續10年左右,中國便可「顏色革命
」成功,「迎來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美國和中國國內的西方「帶路黨」,大概把中
國當成了尚未垮塌的蘇聯。美歐各類媒體對中國「公知」們的每一個「勝利」都及時鼓
勵,但對於中國愛國網民迎頭痛擊這些為虎作倀的「公知」,中國網管部門和公安部門
狠狠打擊,並將其中上躥下跳的帶頭者一舉抓獲時,美歐媒體卻裝聾作啞不發一聲。
  最後是豢養一批網絡「打手」,以被判刑法辦的「秦火火」等人為代表,持續制造
各種謠言,以此攪亂網絡輿論環境。他們采用美國全球傳播辦公室的輿論戰術,圍攻那
些為黨、國家、民族仗義執言的愛國人士,抹黑、顛覆傳統道德楷模和標準,攻擊國家
機關,損毀政府形象,手段惡毒、態度囂張。
  互聯網是美國發明的一項劃時代技術,在中國絕對是一個新生事物,但這個新生事
物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和震動,超過以往任何一種技術發明:互聯網引入中國僅僅10多年
時間,就幾乎蔓延到中國所有角落。
  在中國忽視這一新媒體革命浪潮的時候,美國卻抓住機會,入股中國的互聯網企業
,然後,又幫助這些有著「中國膚色」的網站在中國「攻城略地」,等中國官方恍然大
悟也著手建立網站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大型門戶網站,都已經被外資所控制。
  與此同時,美國還對網絡新媒體的從業人員進行了政治甄別、思想培訓和資本綁定
。美國派出在「微軟」「谷歌」任職的美籍華人,對各大門戶網站的主要管理人員進行
全方位的培訓,控制網站內容制造團隊、技術團隊人員的任用、提拔。通過這種思想上
、資本上的雙重控制,美國徹底地把這些掌握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人,培養成了美國
「普世價值觀」的忠實信徒和美國戰略的全力推行者。體現在行動上,這些由外資控制
的中國門戶網站,不斷推薦、發布那些追捧西方價值觀念、貶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文
章和新聞,而對廣大愛國民眾、學者和言論觀點則進行壓制和屏蔽。這就是近年來,醜
化毛澤東、詆毀中國共產黨、攻擊中國政府、抨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污蔑道德楷模、
貶損英雄人物、宣揚曆史虛無主義的文章充斥此類門戶網站的根本原因。
  在中國黨和政府的宣傳係統中,媒體堅持正確、客觀的輿論導向和把關標準,是極
其嚴肅、十分明確的。但在外資控制的各大中國門戶網站,利用其網絡新聞自主權,有
意選取具有反共、反政府意識形態的各類學者、作者,作為特定版塊的信息內容制造者
,同時,又利用技術手段,將這些言論和觀點強行推介給廣大網民,擴大負面影響。通
過開設微博,將特定人員輕易打造成所謂的網絡「意見領袖」,進而通過這些人大量吸
引網民、敗壞輿論風氣,形成對抗政府和傳統媒體宣傳力量的新平臺,成為美國對華戰
略「武器庫」中的「重型武器」。
  除了微博、微信和論壇之外,搜索引擎也是如此。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多年來
網絡傳播帶來的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已使當今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愈加尖銳和複
雜。一大批工作在電視媒體、雜志報紙、影視界、音樂界、出版界,以及教學科研崗位
的人,像被「僵屍」病毒控制的電腦一樣,不知不覺地被「意識操縱」,從而將自己被
網絡輿論洗腦後的思想和言論,通過自己所能掌握的電視節目、教學內容、影視作品、
文學作品、音樂作品等向粉絲、觀眾、讀者、學生傳播,進而擴散、形成了一種反黨、
反社會、反國家體制的不良輿論風氣。
美國深知,信息不僅是輿論話語權,也是一種軍事權力、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美國的
網絡政策和網絡戰部隊,就是要把這種世界新的權力形態變成美國特權。為此,伴隨著
戰略東移圍堵中國,美國正在通過網絡對中國發動一場信息思想戰。
  美國此次戰略東移的如意算盤主要有兩點:一是保持強大的隨時可對中國實施快速
軍事幹預的能力,保持對中國的軍事高壓態勢,以壓促變、以壓促亂;二是一旦時機成
熟則快速出手,與在中國內部培植的「第五縱隊」裏應外合、「扳倒中國」,除掉未來
可能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最大戰略對手。
  結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是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和輿論管理、
思想引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曆代領導集體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但是,隨著近
年來網絡傳播技術興起帶來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中越來
越處於被動地位。歸根結底,還是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導致的。最為直接的證明是,
一些高校的教授公然發表違反黨紀國法的文章和言論,但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散布反動
言論的教授、學者們,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行政處分,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黨紀處分,所
在單位的宣傳部門、組織部門,乃至負有責任的教育部門、司法部門集體「失聰」「失
明」「失語」,奇之怪哉!這種不作為也在當今社會上引起巨大爭議。
  此外,由於各主要門戶網站均被外資控制,其內容制造團隊也是由外方選配,因此
,管理層甚至整個工作團隊都由親西方人員擔任。國家雖然限制了商業門戶網站的新聞
采編資質,但這些網站通過篡改標題、轉載博客文章、選擇並加工親西方的傳統媒體文
章等手法,非常巧妙地繞過限制,擔負起西方文化「戰略炮臺」的使命。它們將那些反
毛、反共、反政府人士,通過技術手段打造成「意見領袖」,再由他們煽動和制造社會
輿論事件,在網絡上興風作浪。而傳統媒體在此類意識形態鬥爭中,基本處於「被動挨
打」的境況。
  可以說,在美國實現網絡化社會轉型的10年間,是中國受到網絡威脅和輿論攻擊最
為嚴重的10年,也是我們政治安全狀況最差的10年。由於職能部門對網絡管控不力,造
成了今天網絡上反黨、反政府、反華負面輿論橫行泛濫的局面,嚴重毒害了社會風氣和
中國青年一代的心靈,給黨的形象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30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中國社會中被美國所傳播的「普世價值」洗腦的中
國人已不在少數。而美國正是看到這樣一支力量在成長壯大,在深入中國的各個階層,
所以采取接觸與遏制的戰略,外壓與促內變相結合的戰術,一邊從國家層面上試圖把控
中國,一邊又在中國內部大力培植「第五縱隊」,平時用以牽制中國,關鍵時刻則發揮
內部瓦解和顛覆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如何
從社會規律上研究經濟改革和政治安全的問題,已經不僅是學術層面也是決策和操作層
面的問題。
  習主席之所以強調指出,「意識形態是極端重要的工作」,正是看到了當前中國思
想和輿論領域的嚴峻現實。中國改革開放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係統工程,堅持黨的領導是
改革開放成功與否的根本保證。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意義也恰恰在這方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