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困難的事從簡單做起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3-01-11 21:19:47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
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
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論語‧衛靈公》)
最近有一本暢銷書《原子習慣》基於西方心理學理論,提出以下
說法:「能量是珍貴的,大腦的設定就是盡可能節省能量。人類的天
性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在兩個類似選項中抉擇時,人自然傾向
選擇花費最少力氣的那個。」(頁176) 但可別以為這本書的作者提
倡大家都成為「躺平族」,真正的躺平族大概也不會看這本書。作者
的主張是:善用大腦的這項特性,將困難的事變得輕鬆、毫不費力,
提高開始執行一項新習慣的機率;只要有了開始,接下來的行動就順
理成章。
從儒道思想的觀點來看,應該不會反對上述說法。古人當然沒有
現代大腦科學的知識,在人性論、理論基礎上和西方心理學不同,不
是從「節省能量」出發,而是以回歸良知本心為前提;但在修練方法
上不見得有衝突。比如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
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困
難的事如讀書、寫作、運動等,也是一步步培養累積而成,因此只要
做好最輕鬆的當下這一步即可。王陽明先生說:「只念念要存天理,
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立志做聖人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難如登天的目標,但其實只要從最
簡單的「一念存養擴充」、「念念要存天理」開始即可,這一念既是
知,也是行,因為知行合一,有什麼想法當然就有相應的行動。《論
語》說的「言忠信,行篤敬」也是同樣的意思,言行都出於忠信篤敬
,也就是出於高度的心靈自覺,不散慢、不怠惰、不放失,出錯的機
率自然就少。
儒學和心理學的目標都是要人去做困難的事。不同之處在於:心
理學比較能夠正視人的有限性,一個人就算有良知本心,氣力畢竟是
有限的,所以容易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一開始認真執行某些好習
慣,時間一久就後繼無力,不知不覺就成為遵循「最小努力原則」的
懶人。因此不是「致良知」這個說法不對,而是要有其他的配套措施
,從簡單到容易循序漸進,通過一定的程序、步驟、方法落實實踐,
不是光靠滿腔熱血拚命向前衝就可以的。孔子說:「站著時,就好像
忠信篤敬也站在你前面一樣;在車上,就好像忠信篤敬也靠在車前橫
軛。」子張把孔子的話寫在衣帶上,都是用一些方法提醒自己,以免
因為人的有限性而忘記。只要最簡單的「忠信篤敬」或「存天理」這
一念還在,即使行為有了偏差,也可以及時拉回正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