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1.5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
,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
願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歛,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
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
請勿疑。」
心得1.5晉國是魏國的前身。魏國接連被齊、秦、楚三國擊敗,梁惠
王內心充滿憤怒、恐懼、懷疑,雖然想復仇雪恥,但又擔憂國力不足
。孟子認為勝利的關鍵不在力量強弱(如領土、武器等),而在領導
者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有仁心而後有仁政,仁心即愛民之心,真心關
懷、照顧百姓,天下人民自然心悅誠服,願意歸向你、幫助你,如此
就沒有任何人能夠與你為敵。像秦楚兩國那樣,為了戰爭而荒廢耕作
,以嚴刑峻法逼迫百姓服從、搜刮錢財,只會導致眾叛親離。仁政的
具體內容包括生命、財產與教育,前兩者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百
姓安全了,就有閒暇去學習做人的道理,對內發揚人的善性,對外也
使家庭乃至全體人民相親相愛、團結合作為一體。不僅有物質力量(
養民),更有精神力量(教民),就可以集中力量與強敵抗衡。所以
梁惠王也不必因為眼前的強弱懸殊而憂疑恐懼、患得患失。順民者昌
,失民者亡,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施行仁政一定能夠爭取到民心而取
得天下,不需在意一時的勝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