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當代新儒家批評

作者: weijing (綠茶半糖去冰不加塑化劑)   2014-03-01 01:47:57
一樣,我不會直接給答案。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引述《weijing (綠茶半糖去冰不加塑化劑)》之銘言:
: : 一、第一個寫中國哲學史,或是說用「哲學」來處理中國學術的人不是馮友蘭
: : ,甚至不是中國人。
: : 二、馮友蘭第一部處理中國哲學的工作不是那七冊《新編中國哲學史》。
: 這我知道,他的那七冊據說是紅衛兵逼他寫的
: 不過就算他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兩冊,我認為也有類似的問題
: 但為什麼舉他?
: 回應的第一步是什麼? 先確立自己的立場
: 就好比遇到強勢的西方文明,第一步要有對話空間對吧? 對話空間是什麼?
: 一種做法就是建立起一模一樣的平台
: 就好比中國思想遇到西方哲學該怎麼對話? 直接用中國思想對話嗎?
: 當時的歐美各門學門還是受到哲學影響甚深,
: 要對話且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哲學這個平台
: 若沒記錯第一代就是做這個工作
再講一次:第一個用「哲學」來處理,或是說稱呼中國學術的不是中國人。
還有,在中國第一個寫中國哲學史的不是馮友蘭。
先把這兩個點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你才會知道為什麼不能從這角度去定位他的書。
如果你嫌我這樣講等於沒講,那我再破例給個關鍵字:「整理國故」。
: : 三、馮友蘭寫那七冊並套用馬列史觀的做法並不是為了回應西方文化衝擊或是
: : 只為了套用西方哲學框架。
: : 四、馮友蘭不是新儒家。
: 怎麼說? 你對當代新儒家的定義是?
你需要把牟宗三以前,在中國大陸的國學與哲學兩個學門發展情形,
尤其是各人主張的差異弄清楚,才能明白這個問題。
我再破例給你一個更大的提示:牟宗三的老師和馮友蘭曾有過一個論爭。
: : 五、牟宗三不是第二代新儒家的唯一代表。
: 這我知道,但他是當代新儒家第二代最具代表性的
「最具代表性」云云,不過就是弟子的分布情形造成歷史上的偶然。
不看破這一點,你無法窺見新儒家第二代的全貌。
: : 六、〈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不是書,主要的撰寫者也不是牟宗三。
: 這我知道,引他只是為了說明當代新儒家試圖做的是復興中華文化之類的工作
: ps: 四人合註,網路都找的到資料
所以你的資料找錯了。名字並列,不代表所佔分量相等。
這也是因為你忽略新儒家第二代中牟宗三以外的人的緣故。
: : 七、牟宗三處理自然科學這一塊處理得好不好另當別論,但絕非沒有回應或是
: : 只當作工具。
: : 八、洪漢鼎不是新儒家,更不是中文學界的最重要代表。
: 那個場子聚集了蠻多學者,包含旅外的成中英等等...也在場(我說的是那個場子)
: http://0rz.tw/ZyXPb
: 而且就不論洪漢鼎,這篇
: 在傳統與革新中徬徨──1950-1960 年代間台灣思想界的幾個科學觀的拉拒
: 也有提到相同的東西
所以我才說,作幾個抽樣調查就覺得自己掌握一個學門,真的可以嗎?
這在本質上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你用什麼材料去談一個研究對象?
我再講更明白一點吧:洪漢鼎、成中英、陳瑞麟───
為什麼這幾年你總是只能用中文學界以外的人去衡量中文學界?
是場子跑得不夠多?還是你「選擇材料」的方法本身就有問題?
: : 九、新儒家在過去與現在都不是台灣中國哲學界的主流。
: 不是中國的哲學界主流沒錯,但卻是台灣的中國哲學界主流無誤
: PS: 要不然這裡你說一下
如同一開始說的,我不會直接給答案,所以我只想說,你對於新儒家第二代人物的生平,
以及近四十年來台灣全體的中國學門發展情形不夠了解,才會有這種錯覺。
: : 其他一些更零碎的地方我就不提了,上述錯誤的正確答案,就給你自己去找。
: : 不過我想,關鍵不是在答案,而是治學態度。像這篇文章的內容,一直以來其
: : 實也都只是你曾經提過的,冷飯熱炒而已,沒什麼新意,龐大的錯誤也都沒有
: : 改正。從以前到現在,你的文章給我的感覺就是作學問只求速成,撿了一點零
: : 碎材料,聽了幾個人說話,作了幾個抽樣調查,就覺得自己很懂一個學界、很
: : 懂一塊學門的發展脈絡,很急著上來說話。你談儒家是如此、談中國哲學界是
: : 如此、談日本漢學和京都學派是如此(不過這裡是儒家版不是日本版,而且我
: : 目前時間不多,就不多談)....像這樣的東西可以拿來在網路上建立自信心,
: : 但如果要拿出去跟學術界對話的話,沒有人會理你,大概只能吸引到原本就看
: : 不起中國學問的人來一起享受站在制高點,對古人呵罵由我,睥睨天下的感覺
: : 。
: 這根本不是學術文章,你有看過學術文章沒引文嗎?
我談的是「治學態度」,而不是文章格式。
你的justification、你的論證,其有效性與是不是學術文章、發表場域為何無關。
一個真正對學問有嚴謹心態、真心想立論的人,應該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 : 學問是這樣作的嗎?到底累積了什麼?意義在哪裡?對人格養成有什麼幫助?
: : 自己先好好想想吧。
: 你沒抓到我的問題點
: 我的問題點是文化主體性的東西
以下引文刪除,因為你也沒抓到我的問題點。
問題不在「你要談什麼」,而是「你是如何談的」。
如果你覺得反正是在網路上,就不要要求那麼多,隨心所欲的講就好,
那麼,這種不需要負什麼責任的網路清談家,你打算當到什麼時候呢?
以這樣的品質講出來的論述,真的能撼動你想要抨擊的對象嗎?
對於真正的儒家內涵探討與實踐,又有什麼關聯呢?
由於我現階段真的時間不多,以這樣子的方式發表的東西也沒有素質可言,
所以言盡於此,不會再回。如果其他人也能參與這些問題的思考,後出轉精,
或許就能稍稍讓我這些意氣之言發揮殘餘價值吧。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4-03-01 03:50:00
當代新儒家只存在於中文學界?????若不是如此,那你第八點的回應是啥???教授中哲老師,常常中文中哲領域雙跨,這是常識吧再者,說到中文學界,洪漢鼎老師前一陣子受聘成大中文客座教授,現在受聘於中央中文系所以他算中文學界以外的人?????那什麼才是中文學界的人?就九點,當代新儒家學者在哪幾間大學哲學系? 主要集中在哪幾間?要資料的話我可以給你(可能會漏幾個)就已在哲學系所佔的比例我才會說是中國哲學主流之類的還是你要從中文系來談中國哲學派別發展脈絡?這種談法是不是有問題?關於第五點,最具代表性也就是說是在說成就最突出的或許你可以反駁這點但我看也很難反駁再者,若要說弟子的分布大學時教授我佛學的老師也是牟宗三入門弟子教授我道家形上學的老師還曾是鵝湖總編輯所以我可以算是當代新儒家的弟子嗎?甚至朱利安也有上過牟宗三的課所以他也是嗎?就這點,用弟子分布真的很怪應該用思想傳承或是工作來分吧,好比第一代打基礎第二代擴充規模之類的是不是直接師徒關係應該不是重點吧關於第六點,就算牟宗三沒動筆,但也署名了是吧?應該問的是為何署名? 還有該篇內容為啥吧?而不是直接否認那篇幾乎和牟宗三無關吧這種論述是否有問題?最後最後,若按照你的標準,你這篇同樣有相同的問題抱歉,道家形上學那裡應改為儒家形上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