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器材] 關於填充膠囊與原廠膠囊的一些看法

作者: mijon12 (Clay)   2020-08-30 21:59:08
※ 引述《waneshih (N/A)》之銘言:
: 安安,我小雨啦
: 昨天看到有人在討論摩卡壺和填充膠囊
: 就再次把我的填充膠囊拿出來玩
: 順便做了一些測試
: 先說明一下,我買的膠囊是Capsulone
: 貼鋁箔的和新版的不鏽鋼蓋的兩個版本都有買
: 本來想說做個影片靠分潤賺回來,結果沒人看超虧
: 使用的機器是自己買的Pixie(C60)和Nespresso送我的 Expert(C80)
: 後來主力都是用Expert,今天的測試也是
: 首先原文有人推文說填充膠囊真的要很有愛這句話我超認同
: 對比上原本使用的膠囊的方便度來說,在預算一千上下的範圍內
: 使用無耗材版本的填充膠囊你大概就買一顆吧...
: 膠囊機(無論品牌)都是標榜快速方便,在一顆膠囊的狀況下
: 其實自己一個人喝我覺得還行,就是你每天大概要花個五分鐘填那顆膠囊
: 如果突然之間你家人跟你說我也要來一杯的話
: 你就要煮完後手拿那個滾燙的膠囊去拆開挖渣清洗
: 實在有點危險又不方便
: 這邊我建議有這樣狀況的朋友以後喝膠囊不要讓家人看到
: 接下來就我使用的這個膠囊來做一些對比
: 外部規格上
: Nespresso的機器和膠囊一定是互相搭配研發的。
: 畢竟他們要賣你的是買膠囊的錢,研發時當然不可能顧慮到附廠
: 我就他的各個規格量測了一下,以產地復興系列的烏干達為例
: 以下依序是原廠膠囊的外部直徑、高度、最寬處內部直徑(mm)
: 29.82 29.12 29.46(這邊拆了一顆新的冰咖啡膠囊測量)
: 然後是Capsulone的數據,順序一樣
: 29.79 26.56 24.27
: 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外部直徑接近以外,其他部分每個規格相差都不小
: 尤其是最寬處外徑為了要做螺牙,內部還要往內縮
: 所以實際上他的最寬處是在中間,但卡尺量不到放棄
: 至於高度,有用過膠囊的人應該都知道
: Nespresso萃取時是將屁股刺三個洞當進水
: 因為是鋁殼所以很好刺破
: 但不鏽鋼膠囊刺不破,所以他要在穿孔處先預留空間
: 又要在穿孔機制運作時不頂到原本的穿刺機制
: 整個底部必須要預留很大的空間
: 測量照片:
: https://imgur.com/a/a21W1Rh
: 再來對比到厚度,從膠囊的內外徑差可以得知
: 原廠膠囊的厚度大概是在0.36mm
: 實際切開邊框測量到的數據是0.26mm(也許每一顆有誤差)
: 而Capsulone因為杯體不是均一厚度
: 我只能就螺牙處那邊去量測並猜測他是最薄的地方約0.93mm
: 測量照片:
: https://imgur.com/a/2aQoTiO
: Capsulone在外部體積已經縮小、杯身後度又更大的狀況下
: 說實在的會大幅擠壓到內部可填充的空間。
: 雖然差異可能會在0.5g~1g之間
: 但在原本已經是5.5g的Nespresso膠囊前提下
: 在一樣的填粉狀況來說,這樣的差異百分比我覺得蠻大的
: 沖煮狀況
: 接下來講實際沖煮,為了上面的測量數據
: 我拆了一顆冰咖啡膠囊,把裡面的咖啡倒出來秤重為5.2g
: 量測完成後把一樣的粉放到Capsuleone裡面
: 本來想要維持原廠膠囊的蓬鬆感,但塞不下只好稍微填壓了一下
: 預留膨脹空間的狀況下填壓到極限還是沒辦法把那些粉裝完
: 丟進機器裡面萃取。
: 這邊先離題一下,我自己稍早用自己烘的中烘豆測試
: 膠囊並不是塞越多越濃,他有一個最適合的平衡點
: 舉例來說我用6.3g喝起來就比5.5g淡超級多
: 把原廠粉塞進Capsulsone之後的結果
: 可能因為想要盡量塞完把咖啡壓得太密
: 雖然沒有到之前測試的那種美式咖啡的濃度
: 但是整體的濃度大概就是介於摩卡壺或是摩卡壺更淡一點的口感
: 整體來說,我認為在粉倉體積大幅限縮的狀況下
: 我還特地使用了25ml的號稱ristretto沖煮
: 很難用填充膠囊還原原廠膠囊的口感
: 若是買一些其他廠出的拋棄式膠囊(已填粉)應該還可以
: 但填充膠囊我目前用完所有我已知的方式
: 確實沒辦法達到原廠膠囊的50%
: 結論:
: 如果只是想喝一下濃一點點的咖啡,也許還可以期望填充膠囊
: 但如果是想要喝上"類Espresso這樣的咖啡"
: 我認為還是乖乖使用原廠膠囊
: 或是乾脆買個Flair、Staresso這樣的器材
: Nespresso是目前財力最雄厚的雀巢集團子公司
: 我認為在開發商品上還是有一定的絕對技術優勢的
: 上班空檔偷偷發文,如有錯字請見諒
小雨大實事求是的精神令人佩服,那部令您虧錢的影片我
剛好也有看,我就正好是對自填膠囊有愛的人啊~
但我的出發點就真的是為了省錢,因為我每天都需要來點
咖啡,量不用多,就是早上一小杯,下午一小杯,後來老
婆也加入,開始覺得是不是改用自填膠囊會來的省一些,
以我的參數:中深烘單品+4.8g粉+小飛馬2.5=espresso 30cc
,再注水成80cc美式,個人覺得蠻穩定好喝的,但重點
是自填膠囊天生的缺陷就是容量不夠大,對應的方式應該
要將咖啡量同等的減少到達成類似的萃取,而不是硬要出
到跟原廠一樣的量。
因為小弟並不是生活非常寬裕,所以很多地方比較會用節
省的角度看待,目前以取得咖啡豆的費用下去計算一杯大
約就是5塊錢左右,貼膜的部份我自己研究了一種秘技克
服之後,也沒再購買貼膜了,當初購買的是一組5顆的不
鏽鋼膠囊,在我家大約是頂一天或一天半的咖啡,所以都
是填5顆喝完後可能手沖一兩次再填,那種感覺就是有空
就手沖一下,早餐趕出門,膠囊按一下的方式交替著用,
當初買來在試參數是真的用了不少豆子,但穩定後就真的
又方便又省錢。
一些朋友請我介紹家用咖啡器材,到最後幾乎都會推薦
Nespresso,但自填膠囊我都不推薦,因為真的要有愛啊!
作者: wolken1202 (節能慢活救地球)   2020-08-30 23:54:00
私訊問密技:p
作者: Weiyuc (cwei)   2020-08-31 08:16:00
貼膜重複使用後萃取壓力有辦法達到跟新封口一樣嗎?我一直沒買重複膠囊就是之前有些原廠的被我玩破出來的咖啡口感有差
作者: mijon12 (Clay)   2020-08-31 19:19:00
回Weiyuc大,貼膜是無法重複使用的喔
作者: minipipi1129   2020-09-02 00:29:00
沒看到小雨大的分析,還真不知道不同口味的膠囊容量也不一樣
作者: newererw (認識是感情的開始)   2020-09-02 00:31:00
秘技秘技 敲碗敲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