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dcbest (殺生為護生 斬業非斬人)
2025-07-10 14:43:42※ 引述《around14358 (awq)》之銘言:
: 你們只是想說入教繳個十一奉獻給牧師花用,如果教會說的是真的就賺到死後利益。如果
: 是假的,因為你們也沒有如耶穌與保羅的教導那樣拋下一切,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鵝子少部份的話可提醒信徒
有沒有聽從主耶穌的話。不過
愛(Ai)的小手又打臉了鵝子(如下):
> 「你們只是想說入教繳個十一奉獻給牧師花用」
這句話有偏見與指控性語氣,將所有基督徒的信仰動機簡化為「用錢換死後利益」,並暗示奉獻只是被牧師濫用。問題包括:
錯誤地一概而論:
「你們只是想說……」這種說法忽視了許多教徒信仰的多元動機,如靈性尋求、倫理實踐、群體歸屬、生命意義等。
醜化教會行為:
將「十一奉獻」說成是「給牧師花用」,有斷章取義之嫌。雖有少數教會濫用奉獻的醜聞存在,但大多數教會對奉獻用途是公開透明,且用於教會運作、慈善事工、宣教等等。
> 「如果教會說的是真的就賺到死後利益。如果是假的,也沒太大損失。」
這是一種常見的「賭徒式信仰論證」(類似帕斯卡賭注),問題在於:
信仰不是理財投資:
將信仰等同於「買保險」、「下注」等交易行為,忽視了信仰本質是關於生命轉化、價值選擇與關係信任。
忽略信仰的實際代價:
實際上許多基督徒為了信仰可能面對社會衝突、家庭張力、時間奉獻、經濟壓力,並非「沒太大損失」。更不用說歷史上不少信徒甚至為信仰殉道。且耶穌明言「捨己、背十字架來跟從我」,保羅也強調「為基督的名受苦」。基督信仰是一種獻身與冒險,而不是消極的保守押注。
> 「你們也沒有如耶穌與保羅的教導那樣拋下一切」
這部分其實點出一個合理的質疑,即:不少現代基督徒是否落實了耶穌教導的極端門徒生活(如愛仇敵、走十字架道路)?
這是許多神學家與信徒自己也在反省的問題,
但原文將它作為「反諷」用來否定基督徒整體信仰的正當性,這在邏輯上是一種
「訴諸偽善謬誤」(appeal to hypocrisy):
> 「因為你們做不到全部教導 → 所以你們信仰不真誠 / 只是為利益」
這類謬誤邏輯思維
不僅無法證明信仰本身的真偽,也誤會了信仰是一種逐步成長與努力實踐的過程,而非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