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所謂的無法證明/有懷疑空間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8-05-22 17:20:32
※ 引述《DaiRiT (戴爾特)》之銘言:
: ※ 引述《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之銘言:
: : 你沒有說我第三步是被資料改變、修正、強化觀點阿
: : 當然有可能詮釋到一個地步,最後不信上帝存在的。
: 我回的這段是指他說你第一步的信是信詮釋耶穌,但是你第二步才開始詮釋,不可能在詮
: 釋前就相信詮釋
: 你還是完完全全沒抓到我的重點,為何可能詮釋上帝存在或上帝不存在?根本原因在於詮
: 釋永遠不可能得出上帝存在or不存在
: 詮釋A宗教得出A神存在, 詮釋B宗教得出B神存在
: 我不是說A神B神不存在,我是說藉由詮釋無法得出A神B神存在這種結論
因為詮釋就不是論證阿XD
你還是搞不清楚詮釋是什麼。
詮釋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例如前提、假設),而是為了生活,
或者說為了「探索」什麼。
例如說,基督徒讀聖經,主要是要探索或設法理解「上帝要我做什麼」;
你說「上帝是否存在」都不確定了,怎麼去談「上帝的命令是什麼」?
但事實就是如此,人都需要過生活;
你也不確定「上帝不存在」,但你卻不去尋求「上帝的命令是什麼」。
我們閱讀一個資料,必定是帶有「成見」去閱讀,
在閱讀過後,再強化或修正或否定該「成見」,
或者繼續無意識地把該成見當作理所當然、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成見。
「成見」在科學證明上面應該被避免(但「典範轉移」理論就告訴我們未必如此),
但在詮釋上就是必要的條件。
例如說,你帶著神應該是怎樣、論證應該是怎樣的「成見」來閱讀聖經,
或者說帶有一整套現代人的「常識」或「流行之見」來閱讀聖經。
這是無法避免,
但也是你讀出的東西跟古人、基督徒、不同時空文化處境的人讀到的東西有所不同之處。
或者一個生活化的例子,
當你聽你爸爸說話時,
你不會去想「這個人不是我爸爸」的狀況,
你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這是我爸爸」的「成見」去理解他的話語。
或者說,你提到漫威的例子,
以黑豹來說,
就算電影演得再逼真,
我們對於非洲的認識再不足,
我們總是會有預設「這不過是漫畫、創作、虛構」罷了。
就像你覺得宙斯不存在應該是理所當然,
但古希臘人、羅馬人,恐怕不這麼認為。
他們反而覺得宙斯存在是理所當然。
這些「成見」是我們理解時的一些條件,
當然未必為真,
但也未必為假。
真假問題我早就說無法有定論了,
除非誰真正可以提出「證明」。
但你抓著你的成見說,
小說劇情怎麼可能為真,
那你就沒有考慮到小說作者可能參考真實事件去創作的狀況。
更何況宗教經典本就沒有證實說是虛構的創作。
跟你手上其他的平行史料比對,出現不同,
那也只是說待解釋罷了。
: : 詮釋循環(非循環論證)就是最基本的科學探索方法:
: : 信念A→統合新舊資料→信念A'
: : 假設A→求證→捨棄、修正或強化假設A
: : 只是這是人文學的方法,會用到純粹理性外的其他官能或探索工具。
: 在科學方法論即使實驗求證印證假說也不代表假說正確,這是最基本的科學哲學觀念
: : 詮釋學(狄爾泰等人)本來就是被發展出來要跟科學的「方法論」並列的。
: : btw, Dai有一個盲點,
: : 就是他在實證主義上面搖擺:
: : 「沒有證明/實證過的東西就當作不存在」
: : 但有時他發現這個預設太強,會越過了科學本身不可知論的精神,
: : 所以又收回來一點。
: : 但基本上他是在這個信念上來辯論的。
: : 「沒有證明/實證過的東西就當作不存在」
: : 這個信念要回到笛卡兒的方法上的懷疑論才能明白(比上述實證主義信念更強):
: : 「只要稍有懷疑,就當作不成立/不存在」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8-05-22 20:40:00
歡迎sCH「證明」上帝存在。人除了「生活」外,還能追求什麼更加「真實」的事物呢?
作者: sCHb68 (sCHb68)   2018-05-22 20:41:00
上帝的存在無須證明,但是宇宙萬物都是證據。我的這個神學需要很多時間找材料閱讀、思考然後寫作出來,但是本人目前沒有這樣的時間。你這樣說也不對喔,推文可是我小小地閱讀、思考以及寫作。是你對我有偏見加成見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